六十多岁的邻居大妈,自打过上退休生活,日子变得不一样了她打扮时尚,穿着新潮,想吃什么买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一幅老年不知愁的样子有人说,大妈不服老也有人说,活得像孩子这些话传到大妈耳边,她不为然,认为自己该怎样活是自己的事,没错,自己就要努力活得像个孩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要努力活得像个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要努力活得像个人(努力活得像个孩子)

要努力活得像个人

六十多岁的邻居大妈,自打过上退休生活,日子变得不一样了。她打扮时尚,穿着新潮,想吃什么买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一幅老年不知愁的样子。有人说,大妈不服老。也有人说,活得像孩子。这些话传到大妈耳边,她不为然,认为自己该怎样活是自己的事,没错,自己就要努力活得像个孩子。

努力活得像个孩子,想必许多人听起来有些惊诧,但现实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够做到孩子般的纯洁、自然,没有太多的欲望,活出真性情,这真是一个人的最佳生活状态。

《道德经》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指,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活得最通透的状态便是内心住着一个永远不变的孩子,顺应自然,没有多余的欲念。

哲学家莫洛亚说:“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追求名利,考虑太多,便成了心理负担。”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究其毕生精力,追求名利,过多考虑得失,当人生不再年轻,发现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没有享受过清静与快乐。与其这样过日子,倒不如卸下名利外表,放下不必要的顾虑,还原一个纯真的自己,回归简单,才能心似溪水常流,意如清风任意吹,由内而外获得孩提时的快乐。

一个人最大的理性就是承认自己平凡,甘于自己的平凡,却又活得努力而真诚、热烈又坦然。你看,山中的野花,长在山顶,无人喝彩的岩石上,风来雨去,光彩照人,活出了生命的异彩。现实中,一个人用一颗童心去爱生活、爱自己和家人,你会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童心未泯,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孩提时的热情,点点滴滴,凝聚起生活的智慧点,促使自己的生活富有诗意,走向远方。

人到了一定年龄,看多了人生得失,看透了生死别离,说到底看到生命真实,更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懂是去繁就简,回归孩子般的简单、纯洁。心情愉悦了,行动洒脱了,便活出真性情。

当秦国的宰相李斯走向刑场时,也感叹生活简单的好,对其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到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能这样吗?”当然不可以,曾经的李斯追求名利,在官场上呼风唤雨,神气十足,到头来走向末路,让人叹息;东晋的陶渊明看到当朝官场上黑暗,发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感叹,过起了“悠然见南山”的简单生活,与自然为伴,这样的日子,思想单纯,行为简单,活出孩子般的通透;现代著名作家杨绛,过着简单生活,她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她活出孩子般的生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有人以为“努力活得像个孩子”就是不够成熟的表现,或者说不懂世事。事实上,这里说的“努力活得像孩子”,就是要保持一颗孩子本来的心,简单的心,纯洁的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一天不过吃三餐饭,睡一张床。不刻意追求过多的东西,简单的物质便可以满足自己,懂得知足常乐,便可以时时处处达到愉悦,一切皆是过往,眼前的拥有的东西,便是最真实的东西,幸福就在眼前蔓延。

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说:“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幸福的方式有种种,但究其核心,就是保持一颗童心。努力活得像个孩子,就是成年人努力用童心的眼光看世界,用纯洁的本性来观察生活,用善良的品格来体味生活,如此,人生可能就是一场幸福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