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说到2月份新开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大展,只带大家看了一层的“大国匠作”新时代的工艺美术展。

作为国家级文化殿堂的开幕展览,自然还有很多展厅。楼上还有“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总工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1)

金石篆刻展厅,有不少珍贵拓片,学书法的可以看到很多珍品。

颜家庙碑

唐建中元年(780)七月一日

颜真卿撰并楷书,李阳冰篆额

晚清拓本

整幅着墨阳、阴均237厘米×128厘米,两侧均238厘米×30厘米

收藏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2)

孔羡碑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

(传)梁鹊隶书,额篆书

旧拓本,王德润旧藏

整幅着墨148厘米×88厘米,额36厘米×26厘米

铃“槐荫堂藏拓”、“王氏存古”印

收藏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3)

中华戏曲展厅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4)

“旷古遗音”板块以时间为序,展示了自晚唐至20世纪50年代的30张时代序列完整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藏琴,其中不仅有晚唐“枯木龙吟”、南宋“鸣凤”琴等传世珍品,也有各时期古琴的代表器型,直观地呈现出古琴器的发展历程。

“鸣凤”琴

南宋

连珠式变体、桐木斫

管平湖旧藏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5)

“鸣凤”琴通长126厘米,隐间115厘米,额宽20厘米,肩宽23厘米,尾宽16厘米,厚6.3厘米。

特点

此琴面宽而扁,项、腰作连续四弧。琴额镶椭圆形水鸟纹和田青白玉雕配饰,上刻荷花、荷叶图案。原髹黑漆,后以栗壳色漆与朱漆修补,鹿角灰胎较薄,底有八宝灰,为管平湖修补。琴面呈大小蛇腹间牛毛断纹,琴底断纹不甚规则。钧瓷徽,为管平湖所补。红木岳山。木轸,玉雁足,足底刻龙一对,足侧刻螭龙,疑为明代所加。龙池、凤沼均作三连弧形,纳音微隆。

铭刻

龙池上方刻楷书“鸣凤”琴名;

池旁刻行书“朝阳既升,巢凤有声。朱丝一奏,天下文明”;

池下近足处刻双钩篆书“中和之气”圆印。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6)

“枯木龙吟”琴

晚唐

连珠式、杉木斫

汪孟舒旧藏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7)

通长122.5厘米,隐间111厘米,额宽18.5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4厘米,厚5.9厘米。

特点

原髹黑漆,琴面偶见的朱漆、八宝漆灰均系汪孟舒所补。底板大体保持原样。鹿角灰胎,漆胎不厚。呈蛇腹断,局部兼牛毛断。螺钿徽,玉轸,木雁足。圆形龙池,扁圆形凤沼,纳音较平,系另粘桐木而成。

铭刻

龙池上方刻行书“枯木龙吟”琴名;

池下刻篆书“玉振”双边方印。

展厅内还设计了丰富的体验功能。观众可以戴上耳机,聆听《广陵散》《阳春》等古琴曲,也可以零距离接触古琴,还可以通过“太古遗音:数字古琴小程序”等互动装置感受古琴艺术数字化探索的创新表达。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8)

传统乐器展厅展出了很多珍贵文物。

这件西汉大铜鼓很有传奇故事。靠浦君@浦峰捉影 查阅了资料,此鼓应是广西出土,那边有完整的同类铜鼓。六十年前大炼钢时期,这个铜鼓差点被当成废铜烂铁融掉,被一名文物工作者发现,后用2毛钱一斤的价格回收保存下来。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件重器,价值不菲。被戏称最值的一次文物收购。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9)

鼓腔中空,无底。鼓面中心八芒,边缘铸六蛙饰,腰侧附有对耳及虎饰。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10)

据说青蛙可能代表生殖崇拜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11)

不过靠浦君@浦峰捉影 也觉得,可能青蛙共鸣的声音很响亮,所以也被用于铜鼓。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12)

当年广西密林中应该老虎成群的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13)

虎纽錞于,西汉

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上有椭圆形敞口圆盘,盘中立一虎钮,古代巴人所用。

300年前铜鼓值钱吗(八百斤重西汉大铜鼓差点被炼钢)(14)

这次大展最好看的其实是丝路壁画展厅,内容太多,等靠浦君@浦峰捉影 下回专门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