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触“抓狂”这个词还是从一则笑话中听到的我记得这则笑话大体的意思是这样的:

一天,儿子写作业,不知道“抓狂”什么意思,于是请教爸爸。爸爸想了一下,拿起电话,随意拨通了一个电话,很快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喂?这里是林公馆,请问您找谁?”爸爸说:"你好,我找刘德华。”“您打错了。”对方礼貌地回答,随即电话里传出了滴滴的电话断线的声音。过了两分钟,爸爸又打过去,那边又问:“喂?这里是林公馆,请问您找谁?”爸爸说:“我找刘德华。”电话那边有点儿不耐烦了:“对不起,这里是林公馆。”然后挂了。又过了两分钟,爸爸第三次拨通了那个电话。“我找刘德华。”那边传来恼怒的声音:“我告诉你了,这里是林公馆,你再骚扰,我要叫警察了。”放下电话,爸爸对儿子说:“这就是生气。”儿子说:“那抓狂呢?”爸爸第四次拨通了那个电话。“喂,您好。这里是林公馆,请问您我谁?”爸爸说:“你好,我是对随学,刚才有人找我吗。”电话里传来摔东西的声音。爸爸对儿子说,"这就是抓狂。

抓狂啥眼神(什么是抓狂)(1)

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我还是很佩服这位充满幽默感的爸爸和儿子的这种交流方式,你可以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是这样的,还是拿上面的那个故事为例,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演绎一下,儿子问正在看书的爸爸:“抓狂是什么?”爸爸很附心地解释说:“抓狂就是非常愤怒。”“那,爸爸什么是愤怒?”"愤怒就是生气,郁闷。""那,爸爸,爸爸,什么是郁闷?”爸爸丢下手里的书,“你看看爸爸,爸爸现在就是都问!”“你为什么郁闷?”"因为你让爸爸很生气。”"我怎么让你生气了?”于是爸爸愤怒了,儿子被吓哭了,儿子最终也没有明白什么是抓狂!但他们不知道,此时此 刻的爸爸和儿子内心感受到的情感正是“抓狂”!

上面的故事发生在爸爸和儿子之间,同样的情境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可能大家会认为第二个爸爸只是缺乏了一些幽默感而已,他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误,最后的结果很糟糕最主要的原因是儿子太幼稚。如果是在职场上,都是一些成熟的人,这种情况大概就不会发生了。真的是这样吗?

作为一名资深的职业顾问,职场是我最熟悉的舞台,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名后台的观众,舞台上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白领精英们。他们喜欢把办公室的门卡挂在脖子上,然后斜插在上衣口袋里满脸骄傲地走出写字楼,他们说话速度很快,并为不时带出的几句英文洋洋得意,他们喜欢讨论:“我老板态度怎样.....”他们把加班作为逃避一切应酬的借口...在所有人的眼里,这些经常行色匆勿地出没于高级写字楼之间的人衣着光鲜精明干练,而且永远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别人羡慕都来不及,他们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他们和本书的核心关健词“抓狂”似乎很难话上边。

抓狂啥眼神(什么是抓狂)(2)

我的工作性质让我既有机会深入到企业内部,也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姿态游走于求职者和在职者之间,独立的身份让我可以倾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被裁员折磨得焦头烂额的人力资源经理问:“您有没有什么课程或者方法可以很好地管理员工的情绪?”“员工总是和公司对着干,我们在中间受夹板气,我们应该怎么办?”企业的管理者抱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员工太现实,只想收获,不想付出!而更多的时候,我所面对的是满腹委屈、一脸无奈的员工,他们通常会问:“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我该怎么办?”“有没有合适的工作给我,在这里我已经快崩溃了!”......面对这些问题我实在无语,因为他们原本也没有指望得到答案,不过是发泄一下情绪罢了。不管薪水多少,不管公司好坏,不管职位高低,虽然白领精英们各有各的烦恼,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太多的冲突、矛盾、困惑和迷茫纠结在一起,谁也说不清楚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总之,他们嘴上总挂着一个词--“崩溃”!如果职场真是个舞台,前面提到的爸爸和儿子在看戏的话,爸爸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对儿子说:“看吧,这就是抓狂!

抓狂啥眼神(什么是抓狂)(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