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音乐(现实不尽如人意)(1)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电影《音乐之声》中《Do Re Mi》一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而《Edelweiss》、《My Favorite Things》、《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等都是人人耳熟能详的歌曲。让人感动的故事加上优美的音乐,可以说是《音乐之声》之所以能成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的关键,即使经过了 50 多年重看还是能够引人入性。

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音乐(现实不尽如人意)(2)

《音乐之声》其实以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电影的故事主要讲述在 30 年代的奥地利,一位名为玛丽亚的修女因为被修道院认为不适合那儿的生活,因此被院长委派到一位上校的家中担任他 7 个小孩的家庭教师。因为玛丽亚热爱音乐,而且以真心对待孩子和上校一家,让原本冷漠的家庭重拾了生气,而玛丽亚和上校也产生了感情,最终结成夫妇,玛丽亚则成为了 7 个孩子的后母。然而,当时奥地利正值比德国强硬要求合并,忠心爱国的上校为了拒绝加入纳粹德军,便带玛丽亚和 7 个孩子离开奥地利这个家乡。

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音乐(现实不尽如人意)(3)

《音乐之声》的故事既有欢乐、感人,也有历史带来的无奈和悲痛。正当我们以为电影应该是不少奥地利人引以为傲的作品,原来事实却是另一回事。到底有什么是电影没有告诉我们的呢?

纳粹德国很可怕?

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音乐(现实不尽如人意)(4)

相信电影最大的争议,就是男主角上校对于拒绝加入德国的态度。不少奥地利人对于这一点都有所保留;事实上,当年很多奥地利人都认为自己跟德国人其实是同一个民族,对于跟德国合并其实是非常欢迎的,跟电影中的桥段有所出入。

不过,也有指真实中的上校的家乡其实是属于奥匈帝国,所以他对于德国的抗拒也是值得理解的,只是不代表着大部分奥地利人的情感。

玛丽亚和上校的角色

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音乐(现实不尽如人意)(5)

电影中,玛丽亚被修道院院长派到上校家担任 7 个小孩的家庭教师,原本上校要求她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善良又开朗的玛丽亚却选择了寓教育于娱乐,跟他们打成一片。然而,真实历史中,玛丽亚其实只是上校找来为他还有猩红热的一个女儿担任家庭教师的人选,并非所有孩子的老师。

另外,上校在电影中的角色设定为非常冷酷、严格,事事讲求规矩,自从前妻离世后就变得冰冷的人。不过,据了解现实中的上校虽然真的会用哨子呼叫孩子,又会让他们穿着水手制服,但他的性格却比电影中的角色温暖和热情得多,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反而是玛丽亚却相比是个比较不懂得表达情感的人。

孩子们不会唱歌?

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音乐(现实不尽如人意)(6)

电影中的玛丽亚,透过一首《Do Re Mi》教会了 7 个孩子唱歌,还发掘了他们的音乐天赋,让他们成为能够站在台上表演的合唱团。然而,根据上校一个女儿所说,其实在玛丽亚还未到来之前,他们家早已是夜夜笙歌的家庭。上校和前妻其实都是非常热爱音乐的人,除了唱歌之外,还教会孩子演奏手风琴、小提琴和吉他等多种乐器。玛丽亚来到后,所教孩子的其实是一种名为「牧歌」的音乐,是民歌的一种。

他们逃难到了瑞士?

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音乐(现实不尽如人意)(7)

电影最后讲述上校带同 玛丽亚和 7 个孩子,逃避德军的追捕,徒步攀过阿尔卑斯山,向瑞士进发。不过,现实中的他们却是坐着火车到意大利,之后就移居到美国。因为 30 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上校一家也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去了大部分身家,他们只好以家庭合唱团的姿态,表演卖唱来赚取生活费。有说法指,其实上校并不喜欢这种赚钱方式,但玛丽亚非常坚持,而事实也是他们一家逐渐地变得受欢迎。不过,频密的演唱却让上校变得非常反感,对后来甚至有点抑郁症。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被逼要绑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压力也非常大,所以当玛丽亚去世后,这个合唱团也立即解散了。

隐藏的孩子

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音乐(现实不尽如人意)(8)

现实中,上校和玛丽亚也生下了 3 个孩子,而他们的大女儿 Rosmarie 就曾经在访问中表示,自己非常讨厌站在舞台上表演,但奈何自己年纪小,没有选择权利。除了 Rosmarie 外,另外 2 个孩子分别是 Eleonore 和 Johan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