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民族歌剧(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主演吕薇)(1)

吕薇(图右)与邹建红合影。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鹿鸣》国人耳熟能详。2015年,女科学家屠呦呦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呦呦鹿鸣”因此愈发深入人心。歌唱家吕薇担纲主演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讲述的正是屠呦呦人生传奇,该剧将于19日亮相重庆国泰中心。如何诠释这位杰出女性?吕薇说,起初也觉得科学家世界很神秘,她做了大量功课,首先感动了自己。

演绎女科学家黄金年华

呦呦鹿鸣民族歌剧(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主演吕薇)(2)

吕薇

这部作品由屠呦呦故乡的宁波演艺集团创排,以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为题材,讲述了青蒿素发现背后的故事。主创阵容可谓强大:孟卫东作曲,咏之、郭雪编剧,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导演,中央歌剧院朱曼指挥,著名歌唱家吕薇饰演屠呦呦,从16岁跨越到40岁,诠释科学家最黄金的青春年华。

观众印象中吕薇是时常亮相央视春晚等大型晚会的歌唱家,其实她在舞台剧方面也有不俗表现,不过此次却是她头一回尝试演绎一位科学家角色,她说一开始还是很忐忑,“科学家和演员隔得比较远,感觉他们的生活有些神秘,但是接到这个角色我却特别兴奋,因为屠呦呦教授是我的宁波老乡,我的祖父跟她家老屋很近,我为家乡能有这样一位科学家骄傲。”

不过,尽管屠教授还健在,吕薇却没有机会亲自面见这位原型人物,她只能四处找寻关于屠教授的书籍阅读,寻找对人物的感觉。“屠教授很低调,不希望渲染个人事迹,她也太繁忙,歌剧演了两年她还没亲自观看,我主要通过《屠呦呦传》和《理想之于世界》去培养对她的感觉。同时,我还跟剧组专门到中医研究院采访,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模式,包括穿白大褂戴白手套等严谨细节都一一去体验。还到了宁波她小时候住的地方,看她的生活环境。”

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吕薇的表演难度还来自于需要诠释的年龄跨度,她说剧中还有另两位演员分饰童年和老年屠呦呦,自己则从16岁演到40岁,包括求学、恋爱、工作等不同阶段,“我觉得科学家生活稍显低调且枯燥,舞台表演却是需要有激情有张力,矛盾怎么解决?我就琢磨,怎样把她从小时候到随着年龄增长慢慢递进的这么一种状态尽量表现得鲜明一些。”两年下来近40场演出,吕薇说自己越发感动于屠教授的事迹,演绎也越发贴近人物,甚至有朋友说,舞台上的她完全认不出来了。

彰显民族歌剧传统个性

呦呦鹿鸣民族歌剧(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主演吕薇)(3)

邹建红。

作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呦呦鹿鸣》在艺术上也有不少探索。”起初开始创作时,宁波没有专业歌剧团队,我们只能利用现成的甬剧团演员开始从零开始。“宁波演艺集团负责人邹建红说,他们在文旅部振兴民族歌剧专委会指导下开始探索,”比如宣叙调、咏叹调怎么演唱,如何营造江南小城气氛,如何融入民间小调,又不能仅仅像唱民歌那样,怎么处理演唱气息……等等。”

邹建红介绍,虽然是探索,整部作品却较好实现西洋歌剧与民族传统的有机融合,“像宁波当地的民间小调马灯调,几乎没有改动,我们只是在音乐先放到剧里面后对编配方式进行了微调,这就保存下非常突出的民族个性,原汁原味的马灯调让人一看就非常江南风情,同时设置了很多声部,二胡引出主旋律 ,用交响化的演绎推动剧情,念白采用了大量宁波话,极富生活气息,主题歌朗朗上口,也是民族歌剧与地域性的完美结合。”

吕薇也就在音乐演唱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做了分享,“这部歌剧在台词包括歌词、音乐方面已经铺垫得特别好,那么我在表达屠教授自己以身试药、坚持科研时就非常淡定从容,当然也会有体现情感非常激动的时候,比如有一段她跟爱人的宣叙调是两声部轮唱,在她当时已经有两个孩子的情况下,一下子爆发出比较强烈的情感,从不同侧面塑造人物,形象也就更为丰满。”

对于演员与歌手两种艺术职业,吕薇坦言更喜欢做歌剧演员,“对一个歌手来说最高殿堂是歌剧,能够在这个舞台施展艺术最享受,也是最大的荣誉,我很尊敬的殷秀梅老师就是少有的能唱也能演,舞台综合条件很高,我也希望能在歌剧舞台绽放更多光彩。”

上游新闻记者 赵欣 摄影 高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