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在中国佛教诸菩萨中久负盛名,与观音、文殊、普贤合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并称于世。地藏(Ksitigarbha),地,“住处”之意;藏,“含藏”之意。佛教中说,地藏受释迦牟尼的付嘱,在释迦既灭,弥勒菩萨未生成佛之间的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拯救诸种苦难烦恼,“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唐玄奘译《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犹密如秘藏”,故称地藏。犹如大地藏有救济众生的伟大功能,诵念地藏菩萨之名,一心皈依,就得从苦解脱,安住涅槃得乐。传说其道场在九华山。

敦煌的菩萨壁画(敦煌壁画地藏菩萨是超生冥界的护佑者吗)(1)

莫高窟第205窟-药师、观音、地藏三尊

​地藏虽为菩萨,但其仪相有别于其他菩萨。地藏菩萨是剃发圆顶光头,身着袈裟的声闻形或比丘形,这和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僧人形象​是相同的。敦煌尊像中的地藏菩萨像,唐前期地藏菩萨多持宝珠和结印,后随着地藏信仰的深入,造型上有所变化,出现被帽像,手持宝珠和锡杖的形象。持摩尼宝珠,表示满足众生之愿望;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也表示戒修精严,这种形象的地藏菩萨像,犹如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以救济世人之苦为己任,给人以亲切感和亲切感。

敦煌的菩萨壁画(敦煌壁画地藏菩萨是超生冥界的护佑者吗)(2)

莫高窟第154窟-帷帽地藏菩萨-中唐

​敦煌尊像画中,出现在唐前期的地藏菩萨像有23身,均为尊像式独立成幅,其形象特征是以声闻形绘制,圆顶头光,身覆袈裟,手托摩尼宝珠,正面立姿或侧身立姿像。其中有4身地藏菩萨像的身后或所托宝珠上放射出六条光带,用以表示法界天人六道,表现地藏菩萨自誓尽度六道众生的大愿,部分榜题“南无地藏菩萨”。​

敦煌的菩萨壁画(敦煌壁画地藏菩萨是超生冥界的护佑者吗)(3)

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

唐后期的地藏菩萨有35身,在洞窟内无固定位置,还有部分补绘于前代洞窟内,最多的在一窟内绘有9身。这些地藏菩萨以立姿像为主,兼有少数半跏趺坐姿像。此外,还现两身被帽地藏菩萨像,头戴丝巾围城的帷帽,这种造型的地藏菩萨像,唐以后得到了广泛流行。

敦煌的菩萨壁画(敦煌壁画地藏菩萨是超生冥界的护佑者吗)(4)

莫高窟第384窟-地藏十王图-五代

​五代、宋时期壁画中有十身地藏菩萨像。由于有关地藏与地府十王厅变相的兴起,独尊的地藏菩萨像数量减少,其中有5身为被帽地藏菩萨像。此后,壁画中的地藏菩萨像逐渐减少,仅有一幅西夏时的被帽地藏像遗存。

敦煌的菩萨壁画(敦煌壁画地藏菩萨是超生冥界的护佑者吗)(5)

莫高窟第154窟-毗沙门天王与地藏菩萨

​​在大乘佛教中有许多以教化六道,尤以人间为本愿的佛和菩萨,如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以及观音菩萨等。与观音菩萨的信仰相比,崇拜观音的目的,大多为了利益现世,或往生净土,而地藏菩萨信仰,虽也有利益现世一面,如代众生受苦,祛除疾病,满足众生需求等等​,但是更多的则认作是维系六道,连接生死,是为超度亡灵的罪障而解脱六道轮回苦厄的菩萨。为超度亡魂,解救坠落地狱的亡者,人们祈祷地藏菩萨给予救济帮助,使亡者得以解脱。似乎生者将亡者托付给地藏菩萨后,可以减轻生者的不安和烦恼,得到安宁和慰藉。这样,地藏菩萨就以解救亡者连结生死两界而赢得了世人的普遍信仰。

​在敦煌藏经洞所出的《地藏菩萨经》中,把地藏菩萨案查地狱阎罗王审判联系到一起,说地藏菩萨居住南方琉璃世界,以天眼看到冥界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见此不忍,遂发慈悲心怀,深到地狱,案查监督阎罗王判断是否有错、公正,而对于那些造地藏菩萨像,念地藏菩萨经、唱地藏菩萨名者,临死前地藏则亲自往迎,免入地狱,即令坠入地狱,亦能加护,并使之拔脱罪苦,往生极乐世界。

敦煌的菩萨壁画(敦煌壁画地藏菩萨是超生冥界的护佑者吗)(6)

西夏文活字印本《地藏菩萨本愿经》

(来源:莫高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