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中有关交友的语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中有关交友的语句(有情有义有人生)

论语中有关交友的语句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习广泛,可惜没有一技之长赖以成名。”夫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们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选择驾车吧。”

我们先来认识“达巷党人”。《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释名》注:“五百家为党。党,长也。一聚之所尊长也。”春秋时期,乡镇规划的编制是这样的:5家为邻,25家为里,500家为一党,12500家为一乡。“党”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一个村子。“达巷”是“党”的名字,就是我们现在称呼这个村叫张庄,或者叫李庄一样的。春秋时,“人”和“民”是不一样的,“人”指士大夫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民”指民众。“达巷党人”可能是达巷党这个地方的权贵,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由于历史久远的缘故,没有人知道这个“达巷党人”的名字。

咱们看看“达巷党人”是怎么评价夫子的。

“大哉!孔子”中的“大”字,古代说成年人,是称为“大”人。达巷这个村的人赞叹孔子是个成年人了,或者说孔子个头“大”(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一尺等于0.21厘米,约现在的2米左右,人们称他为“长人”),觉得这两种理解都不太好。

那么,孔子之“大”在哪些地方呢?我们知道;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诗、书、礼、易、乐等领域造诣颇深,读《易》更是达到了“韦编三绝”的境界。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主要思想是“礼”和“仁”,“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一个人有了“仁”的精神,“礼”的形式才真正得到充实。用现代人的话说,孔子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孔子五十一岁时,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一年后升任鲁国的司空,后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

2、《论语•乡党篇》记载:“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可见,孔子是当时的礼学大师;

3、孔子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他整理《诗经》、作《易传》、著《春秋》,一生教书育人,三千学生中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育人结出硕果。

4、孔子是一个模特,穿衣服讲究色彩搭配,讲究穿着得体——“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5、孔子是一个美食家: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

6、孔子是一个音乐大师。《论语•八佾篇》记载,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赞《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

战国时期的大儒孟子说:“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太史公司马迁评价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南宋大儒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照上面的说法,当时有人盛赞孔子,说“大哉!孔子”,这也是正常的。但这里的“大”,和孔子赞叹唐尧“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是不一样的。因为称赞唐尧时,孔子给出了“大”的内容。而本章句《论语》,“达巷党人”说“孔子,大哉”,下给出了答案却是:“博学而无所成名!”

“博学”在《论语》中出现三次:《论语•雍也篇》记载:“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本章句《论语》。《论语•子张篇》记载:“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的“博”,《说文》给出的解释是:“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博学”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广泛学习;2、学识渊博。

“无所成名”的“名”指称呼,即“博学”的称呼。

我们再来看,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古人亲授业者,称弟子;转相授者,称门人。在儒家,孔子的学生,如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教的学生,如《论语·子张篇》记载的阳肤,他对于孔子来说,就是门人。

“子闻之”,是孔子听了达巷党人说自己“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这件事。在门人、弟子面前,孔子给予一种解释:“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执”的本义指捕捉、捉拿。由本义引申指握着,拿着,如:执笔。又引申指掌管、从事、施行。又假借指坚持己见,如:固执。又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执友。还假借指凭证,如:执照。“执”,这里是专长的意思。

《周礼·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朝官学要求前来学习的学生要掌握六种基本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四匹马拉一辆兵车,称为一“乘”,车上甲士3人,一个是“射”者,“射”者是战车的主角,但他的武器只是弓箭,适宜远距离作战。如果敌方近身,他无法防卫,因此,在“射”者的右边配一个执枪矛的甲土,主要任务是保护“射”者与攻击对方的射手;另外一个是驾车的“御”者。我们看,车战之中,杀敌立功主要靠“射”者。因此,“射”在“六艺”中地位特别重要,每年专门要举行“射礼”,大的典礼上也要安排“射礼”。而“御”的地位,相应地就低了一些,论功行赏一般也没有御者的份。

到了后来,人们把“射”和“御”分开来讲。“射”指射箭,用现在的话说叫体育锻炼。一个人没有好的身体,能做成多大的事业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道理就是如此。要想射箭射得好,就需要多练习,用现代奥林匹克的口号来讲,那就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御”是驾车的技能,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开车你得拿驾照啊!“御”也有引导的意思,寓意引导国家、百姓走上和平、自由、幸福的生活。

孔子这里说:“吾何执?”孔子说,我什么地方专长呢?接着,孔子认为自己要专长的两个方面:一是“执御”;二是“执射”。对于这两个方面,孔子说,是选择“执御矣”,我还是驾车吧。

“射”在兵车时代,能取得战功;用在射礼方面,也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这是利在自己!而“御”,驾车是为别人服务,利在别人。孔子这里选择驾车,大概是教育当时的门弟子要有一颗利他之心,用“御”来代指为天下苍生做事,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达巷党人说孔子是“博学而无所成名”,到底是赞誉孔子,还是揶揄,也就是讥讽孔子呢?我们这里需要好好分析分析的。

如果说是赞誉。“博学而无所成名”是说孔子样样懂,不止是哪一种学问的专家。“而无所成名”理解为“没有办法说他是哪一方面的专家”。本章句《论语》借用达巷党人称赞孔子,这就很有趣了。如果孔子或者孔子的弟子赞叹孔子“大哉”,那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果其他人来称赞孔子,我们就可以明白,大家都说孔子“博学”,这样呢,跟着孔子学习的人就会更加恭敬,对老师相信,他才有可能放下架子,好好学习,这对于孔子推行教化是十分有益的。

达巷党人对于孔子的评价,很快传到了孔子的耳中。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赞誉会喜形于色,有的把握不住自己,甚至会像阿Q一样地飘飘然飞了一通。而孔子听说这个赞叹后,对弟子门人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孔子是怕弟子们学习几天“六艺”,别人一赞叹,傲慢之心就起来了。当然了,孔子又不能明说,他只好说自己,这样的教育真是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感觉到惬意、舒心!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是好心,但说的不好,或者说不到点子上,产生的效果和孔子相比,那就差得远了!相比较孔子,我更是差得太远了!我自己有驾照,由于五、六年没摸过车,技术早已达不到“御”的水平了;至于“射”,除了小时候玩过弹弓子,真正的射箭都没挨过。“射”“御”都不沾,无术可赞叹!从此多修行,名利不找俺!

可再仔细想想,觉得这样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本来,达巷党人赞扬你“博学而无所成名”,你孔子啥都懂,一句话,那就是“I服了YOU”。听到了达巷党人说的话,如果说是赞誉之词,孔子没有必要当着门弟子的面进行解释。恰恰这里,孔子却说;我会啥啊?我是在射箭方面精通?还是会赶马车呢?孔子最后说,我还是选择赶马车吧!谦虚过度等于是骄傲!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篇》)因此,谦虚之说是有问题的。

这么分析的话,达巷党人这句话暗含讥讽之意。对于“博学而无所成名”,达巷党人意思是说;孔子广泛学习,啥都知道些,可惜没有一技之长赖以成名。如同现在一些人说话,他先说,你这个人真是个圣人啊!接着会说,你看,没有他不知道的,真能啊!你说说,这话是在夸人,还是在讥讽人啊?结合《论语》的记载,当时社会上讥讽孔子的也不少,如长沮、桀溺等,孔子你不是一肚子的能耐吗?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狗”,咋没人任用你呢?如同有人质问你,你这么大的能耐,为什么没有用武之地,你会怎么回答啊?这里,似乎是说,孔子看似博学,也在教化学生,但你们的老师都没有啥用啊,教出来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出息啊?

达巷党人的话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孔子的门人弟子都知道了,孔子需要解释一下学习到底有啥用处的问题,这不仅牵涉到孔门的生源问题,更牵涉到孔门的生存问题。在一次课堂上,孔子对门弟子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疑释惑。可能先说了“罕言利与命与仁”,说学习可以开拓视野,让你能在狭小的天地里,窥得更大的世界,这是从深层次方面来说的。接着又说了“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这句话,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能掌握一技之长,可以解决生存问题。

一个人“博学”有啥用?能当饭吃啊?面对“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问题,孔子首先说自己是能“执御”,“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论语·述而篇》),不管是什么职业,只要是正当的,孔子说自己都会去做的。

孔子是一个“好学”之人。博学,不是为了“名”,成名不成名,孔子一点也不关注,他关注的是,“博学”为了用,即使是你想当一个“执御”者,你也得学习啊!没有技术,谁会任用你啊?

仔细思考,孔子这话还有勉励弟子的意思;人不要以学得一技之长,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而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弘道、传道,为天下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