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有“岭南第一人”的张九龄是唐代宰相圈里唯一的南方人,唐宋之际,由于历史偏见。

张九龄为什么成为岭南名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1)

宰相都不用南方人,张九龄确是个例外,他敏而好学,有大才有大运,这才成了唐代唯一的南方宰相。

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安,广东广西都属远州,能从这里凭借个人的努力走向权力中心,非一般努力可以完成。

这就需要贵人点拨,伯乐赏识,好友扶持才行,他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沈佺期。

沈佺期非常赏识这个岭南年轻人,逢人便讲,讲的多了,次年宰相张被贬岭南,路过韶州时还专门看了张九龄的文章,赞不绝口,说其文章“有如轻缣素练”。

张九龄为什么成为岭南名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2)

张九龄唐(702年)进士及第,唐景龙初年(707年),太子李隆基选拔人才,亲自策问,张九龄过关,升右拾遗。

开元九年(721年)张说再度升至宰相,由于张说十分欣赏张九龄,又因二人同姓,论谱叙背地一聊,十分投机,随后向皇上大力推荐。

从此张九龄入最高权力机要局,中书舍人内供奉,负责制诰。开元(730年)宰相张说去世,张九龄升任宰相,人生登顶。

随后宦海沉沉浮浮,至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听信了李林甫的谗言,动怒罢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贬为荆州长史。

贬官后的张九龄对事世看得透,其间写了他的另一组名诗《感遇十二首》。

“感遇”本含三义:对他人的知遇之恩表示感激;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感悟;对所遇事物发出感慨。

张九龄为什么成为岭南名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3)

《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戈者何所慕。

这是一首寓言诗,开篇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同时也对自己的身世发出感慨。

李林甫气焰冲天,高高依附在皇权之上,你不要太得意了。

孤鸿:孤单的海雁。

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三株树:神话传说《山海经. 海外南经》中的宝树,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树如柏,叶皆为珠”。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和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

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很自然的指出“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就会是别人猎取的对象“戈者何所慕”。

张九龄为什么成为岭南名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4)

此诗前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

“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逼神恶。”可见诗人行文缜密,才思敏捷。

张九龄写完这组诗后于两年后去世,病逝于家乡,魂归故里,时年六十二岁。

唐玄宗罢免了张九龄宰相之职,待他离开朝廷后,又总是想起张九龄,想张九龄的人品与风度。

每次用人都要问一句“节操品行度量乱够如张九龄吗?”帝王的心思矛盾之极。

张九龄为什么成为岭南名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