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从2019年就开始就一路涨价,从10多块一斤一直涨到现在近30块一斤,不能不说利润早就超过了100%,以前大家都拿“男人就是大猪蹄子”来调侃,现在的大猪蹄子可是真有些让人“高攀不起”了。那么为什么国家一直在控制猪肉价格,猪肉价格却还是一直上涨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背后的逻辑。
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民族多,美食品种丰富,菜系花样繁多,除了少部分民族不吃猪肉外,其余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会吃猪肉或者猪肉制品。那么,我们就从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作为切入点来说起。
一是,我们国家的生猪养殖和国外不同,农村散户家养和专业养猪场养殖基本持平,但近年来农村散户养殖减少。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的后院里,基本都会有一个猪圈,里面养个一到两头猪。开春农耕时买入,三季随农作物生长和剩菜剩饭出膘长肉,养至秋末冬初出栏,农村以前还有“杀猪宴”一说。多余的肉还会拿来过冬或在集市卖出。而中国大概有6到7亿人生活在农村,这就自给自足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猪肉消耗量。但是随着近年来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和环保力度的加大,一些原来不规范和不卫生的养猪方法做法被逐步取缔,一部分农村人口的猪肉来源也由自给自足转为向市场购买,而大规模的专业企业化养殖尚未达到规模,这在短时间内就加剧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二是,这两年持续不断的非洲猪瘟,再加上一些农产品因为天灾或者人祸造成欠收和短缺,造成饲料价格上涨,这样的双重影响对一般规模养殖企业等影响较大,也会减少一部分生猪的养殖和出栏量,造成供求关系更不平衡。
三是,虽然政府现在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抑制猪肉的价格,鼓励生猪的养殖,放宽了政策,但养殖业和农业一样,都需要一个生长过程。生猪从产仔到出栏,大概要半年时间,所以即使从现在开始调控,也要到年底才会有效果。但半年后又是春节,所以乐观估计也要到明年猪肉价格才会明显回落。
其他如网上一部分所谓的因为贸易战进口短缺,因为生猪养殖大企业的垄断涨价的阴谋论说法,既没有实在的证据而且也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所以不做讨论。
那么,猪肉涨价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呢?难道就是不吃猪肉,做个绿色健康的“吃草族”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就要说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也是一个经济学词汇,但其实通俗点解释,就是大家手上能用的钱多余市场上流通的东西。比如原来大家手上原来有100块钱,可以买100斤大米,那大米的价格就是1斤/块,现在大家突然都多发钱了,大家手上有200块钱,而大米还是只有100斤,那么大米的价格就变成了0.5斤/块。当钱的数量持续快速增多,而货物的总量不变或增长缓慢时,就会造成如以前的苏联一样,一麻袋钱才能买一盒火柴。货币量大,商品量小,同样数额的钱购买力下降,就是老百姓所谓的“钱不值钱了”,这其实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使同样金额的钱购买力变小,自然会带来很多坏处,表现在:1 物价普遍会上涨,当货币多于现实物品,自然就会出现货币贬值。猪肉价格上涨,一部分会选择猪肉的替代品,如鸡蛋、鸡肉、蔬菜等,这自然会带来新的供求关系改变,所以前段时间也就出现了鸡蛋涨价近六成。所以,猪肉涨价而去做个“吃草族”,并不能改变通货膨胀带了的影响;2 储蓄资产价值变低。一些利率较低的储蓄资产:如存款、养老金等,由于通货膨胀,实际上是贬值了;3 市场失去活力,失业率增高。在经济不景气时,暂时性的多发货币常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比如之前因为疫情的原因,疫情得到控制后,大家普遍不出门不消费,为了刺激经济回暖,很多城市都给市民发放消费券,其实就是变相刺激经济的一种方法。但当货币持续超发时,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成本变高,物价上涨,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也上涨,一些中小型企业就会入不敷出进而破产,大的企业也无法维持较高的利润,投入更多的科研和再生产,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失业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