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作为表达地理环境的空间图像,除去本身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也是一种空间记忆与地理想象。古旧地图中,既隐藏着对历史时期相关时代的丰富地理感知,又蕴含不同地域社会的多样化传统。《华西都市报》“宽窄巷”连续几周推出的《地图里的古代四川》,引起川渝读者的兴趣,继上周推出《陕境入川图》故事之后,我们首次讲述《四川湖北水道图》(下称《水道图》)里的故事。
该图原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据说是汉莫尔1934年购买后存入该馆的。原图没有名称,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发现后,命名为《四川湖北水道图》(此为局部图)
《水道图》采用传统山水写意法,形象描绘长江源头岷山至湖北荆州段沿江两岸风貌,以立面的形式展现水道沿岸山川河流、州县城池、城墙建筑、驿站关隘、寺观祠庙、桥梁故宅、岩洞滩峡、亭堂楼阁、湖池井泉、宫宅台墓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而其中蕴藏的“奇人奇事”和文化景观更让我们留连其间,如同真实走进一段山水画廊慢慢欣赏。
《水道图》标注了长江及岷江支流沿途所经重要府州县治、城墙、城门以及城内相关建筑,其中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关于芙蓉城的记载。
大多数人都知道芙蓉城是成都的别称,又简称蓉城。因为五代后蜀孟昶非常喜欢芙蓉花,赵抃《成都古今记》:“孟蜀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明何宇度《益部谈资》也说:“后蜀孟昶僭拟宫苑,城上尽种芙蓉,谓左右曰:‘真锦城也!’后世因亦种芙蓉其上。”故成都又有“蓉城”、“芙蓉城”之称。可很少有人知道,眉州城在五代后很长一段时间也称为“芙蓉城”。《水道图》在“眉州”上标注:“一名芙蓉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相传眉州城始修于晋朝,到五代时有一位山行章的眉州太守,汇集眉山、彭山、青神、丹棱、南安五县财力重修眉山城,城池高大坚固,有“卧牛城”之称。再到后来,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芙蓉花开,灿若锦绣,故眉州城也称为“芙蓉城”。
《水道图》在成都府部分还注明有锦官城,一名锦城。秦灭蜀后,修大城、南北二少城,在少城之西仍修有锦官城,即制锦之所,政府设官主其事;还修有车官城,为造车之处,也设官司其事。《蜀中广记》说:“夷里桥南立锦官。锦官者,犹合浦之有珠官也。”李膺《益州记》也说:“锦城在笮桥东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也,号锦里,城墉犹在。”故成都又有“锦里”、“锦城”、“锦官城”等美称。从《水道图》来看,清代的锦城仍在城墙之外,这里是成都织锦业中心,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
《水道图》有“广都城”地名,注云:“《志》曰,蜀号三都:成都、新都、广都是也。”根据考古发掘,确认古广都遗址在今天府新区华阳镇古城村,已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撰稿李勇先 文/图
(作者系四川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蜀藏》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