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职业发展策略(每日考点必考)(1)

【上新公告】

火爆全网的木铎《每日考点》专栏又双叒叕上线啦!

围绕10年真题高频词汇,从核心概念梳理、历年真题梳理以及相关论文推荐三个维度出发,每个考点新增加【考察偏向解析】,针对真题,全方位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重要考点。

食用指南:打开你的专题笔记,进行查漏补缺式补充吧。

核心概念辨析

一、培养理论的基本定义

培养理论又称“涵化理论”“教养理论”。格伯纳(Gerbner,1969)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格伯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二、培养理论的主要内涵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供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出现很大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生存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达成“共识”,而大众传媒在形成“共识”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其扮演着三种角色:故事讲解员、熔炉(缓和社会矛盾)、文化武器(维护现存制度)。

培养理论是建构在“现实”的三种意义之上的。在媒介社会,现实分为真实存在的客观现实,由大众传播媒体塑造的媒介现实或称符号现实、虚拟现实,以及客观现实与媒介现实共同作用于人的头脑而形成的主观现实。

身处媒介信息浸润之中的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尤其是对亲身难以体验的现实,更多的是要取决于媒介构建的影像。而由于上面提到的媒介讯息的一致性与倾向性,这种依靠媒介现实所建立的主观现实必然不可避免的偏离客观现实,而倾向于媒介现实。


三、对培养理论的评价

培养理论揭示的是大众传播对社会“共识”、对人们的“主观现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研究出发点的。

1.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共识中的巨大作用。

2.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传媒的倾向会带来或好或坏的社会效果。

3.包含对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批判和要求改革的观点。

4.教养理论可能适合于特定种类的电视节目,但可能不支持总体上的电视内容,期待整体的电视观看产生教养效果是不合理的。


四、新媒体环境下培养理论的转变(重要考点,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传统媒体中,涵化理论中的受众对电视传播内容的认知与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相关联。在后者的“统治—霸权式解读”中,大众媒介拥有者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受众只能在主导意识形态设定的框架内进行解读。而涵化理论正是认为接触电视越多的人,越容易受到电视的影响

1.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与媒体的互动性以及参与性增强,涵化理论的效果受到冲击;

2.个性化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选择性提高,可接触的媒体内容也增多,受众的主动性解放,对媒介的解读也就呈现多元化;

3.从媒介素养这方面来说,新时代的受众批判意识增强,媒介营造的“象征世界”未必会对受众的“主观世界”产生影响;

4.新媒体时代,人们也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周围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而人们也正是通过不断的媒介消息来评判危险系数;

5.“媒介涵化受众”与“受众涵化媒介”为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媒介要不断根据受众的反应来调整传播内容和模式。

历年真题梳理

  1. 论述题:卡茨曾说,至少六种传播理论已经失效:两级传播、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交叉压力(cross-pressure)。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选取其中两个理论说明你的理由。(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824真题)
  2. 论述题:根据培养理论,探讨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的作用。(2020年河南大学440真题)
  3. 论述题:培养理论在当下媒介环境还适用吗?(2020年安徽大学440真题)
  4. 论述题:培养理论、象征性现实的来源以及影响。(2020年黑龙江大学334真题)
  5. 简答题:培养理论。(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623真题/2022年南京林业大学440真题)
  6. 简答题:筒述培养理论的主流化效果。(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440真题)
  7. 论述题:新媒体时代,用培养理论角度分析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传播力、影响力。(2021年沈阳师范大学334真题)
  8. 简答题:培养理论是一个关于社会控制的理论,你如何理解。(2021年中国科技大学334真题)
  9. 论述题:什么是“培养理论”?有人说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之面”具有独特的特征,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你的观点(2021年海南师范大学440真题)
  10. 论述题:运用培养理论,结合实际,论述主流媒体塑造社会共识应该采取什么策略(2022年北京体育大学440真题)
  11. 论述题:用培养分析分析鱿鱼游戏(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717真题)

相关论文拓展

  1. 对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思考——钟瑛《今传媒》(推荐细读)
  2. 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石长顺《国际新闻界》(推荐细读)
  3. 涵化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变——鲍蓉《新闻研究导刊》(简单阅读)
  4. 新媒体时代涵化理论的新发展——于博《新闻研究导刊》(重点阅读第三部分)
  5. 网络时代涵化理论的继承与挑战——罗佳《今传媒》(简单阅读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