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之情(他结草它衔环还是没能让某些忘恩负义之人感到羞惭)(1)

- 壹 -


公元前594年,秦国起兵伐晋,主将为杜回,是一名威震当时的猛将。据说此人惯使一柄开山大斧,重达一百二十斤,曾于青眉山中,拳打五虎,剥皮以归…

总之,名震天下、勇猛无匹…

而晋军迎战主帅本是一名副将,叫魏颗。此人勇则勇矣,但比之杜回,还是差矣…所以从常理来说,势不均力不敌…晋军绝难取胜…

不过再怎么说,仗都打到跟前了,战总是得应的…于是魏颗排开阵势,等待交锋…而数合下来,魏颗哪是敌手…不得已,赶紧鸣金收兵,准备对策…

第二天,魏颗事先在一个叫青草坡的地方埋下伏兵,引诱杜回至彼。可即便如此,这杜回依旧就像入了无人之境,拿着大斧横劈竖砍…秦军军心不曾受损…

也就是在两军胶着之际,魏颗遥见一老翁正在用青草结绳,用以绊倒杜回。也正在这时,杜回忽然一个趔趄,立脚不住,而魏颗及其士卒抓住这个机会,立刻挺枪来刺,制住杜回…

- 贰 -


这一战,这一老翁立了大功。但收兵之后,却遍寻而不得…是夜,魏颗安睡,梦中见日间那一老者向他缓缓走来,并说道:“白日里杜回之所以被擒,是因为老汉结草拌之…”

魏颗立即拜谢,并说:“大恩不言谢,只是不解相助之因,魏颗又何以为报”…老者却说:“将军不必如此,老汉此行正是报恩我乃祖姬已故之父也”…

说罢不见…

至此,魏颗心中了然。原来这祖姬本是魏颗父亲的一名爱妾。其父年老之时,忽生一场大病,于是给魏颗嘱咐到:“我死之后,一定找个好人把祖姬嫁了”…

后来,其父病笃,却突然又召来魏颗说道:“祖姬为我所爱,我死之后,一定要用她陪葬,好让为父九泉之下有伴”…

当其父病逝之后,魏颗却并没将祖姬陪葬,而是改嫁他人。此时,其弟对他说:“难道你忘了父亲临终之嘱吗”?魏颗答说:“父亲让我将祖姬改嫁的时候,是他清醒的时候,而让我将其陪葬的时候,已经是开始昏迷了,所以我选择听从他清醒时候的托付”…

当时这一善举,今日竟帮了自己这么大一个忙…

“祖姬之父良人呐,做鬼都不忘报恩”…魏颗不禁感慨…

结草衔环之情(他结草它衔环还是没能让某些忘恩负义之人感到羞惭)(2)

- 叁 -


东汉初年,有一个叫杨宝的人。在他九岁那年,在华阴山玩耍时,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树下,遍体鳞伤,又为蚂蚁所困。

杨宝见之不忍,将其放于怀间,带回家中,置于箱中,时时照料…又因这黄雀只食黄花,所以杨宝日日采集以喂之…

约十日之后,此雀毛羽渐丰,可正常飞行…但并没有飞走…只是白日飞出,夜间复回,宿于箱中…

如是经年…

一日,黄雀飞出之后,忽然带着一片黄雀飞回,在屋前来回逡巡数合之后,成群飞走…其鸣甚悲,如告别之状…而当夜,黄雀也确未归宿…

杨宝内心,多少有点空落落的…难以成寐,于是起床读书。至三更…此时,忽有一黄衣童子向他走来,说道:“我本王母使者,昔日化作黄鸟却被老鹰所伤,蒙君相救得以痊愈,现特来辞别。为表谢意,赠四环于君,可保佑你后世子孙位列三公,而洁白无瑕,如此环”……

说罢不见…

杨宝的后世,也一如这位黄衣童子所言,四世皆列三公,且均刚正不阿…

而这也正是衔环的故事。

结草衔环之情(他结草它衔环还是没能让某些忘恩负义之人感到羞惭)(3)

- 肆 -


在阿拉伯国家曾有这么一个老者,他临死时给三个儿子留下 17 只骆驼,并留下遗言:分大儿 1/2,二儿 1/3,小儿 1/9…

父亲的遗言总得听从。但问题是这骆驼分不开,因为 17 既不能被 2 整除,也不能被 3 和 9 整除…又总不能杀了骆驼…

不得已,他们找了一位当地比较有智慧的老太婆,说以这个情况,老太婆想了一下,牵着自家的 1 只骆驼来到这三个儿子的家里…

于是,这一下就变成了 18 只骆驼,大儿分 1/2 就是 9 只,二儿分 1/3 就是 6 只,小儿 1/9 就是 2 只。而9 6 2=17,恰好得以分开,于是老太婆牵回了自己那只骆驼…

其实有时候细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像这弟十八只骆驼,它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须,但有时候我们的生活中却绝对不可以少了它…

就比如——一颗感恩的心…以及做善事的心…

| 文:起叔

|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