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提一个问题,李白有没有政治才能?

很多朋友会说,李白只是一个终日醉酒的诗人,浪漫且单纯,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而且李白后期还参与了想要割据南方的永王政变,差点性命不保。

李白是中国五千年来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

李白来过涪陵吗(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是今日叙利亚)(1)

写诗,需要的是拨开事物表面层层外壳,一击中的,将事物的本质呈现,并且还有引起无数人灵魂深处的共鸣。这至少需要无与伦比的洞察力、归纳力、同理心,以及超越逻辑的灵性思维。

李白是五千年来做的最出色的。

而且李白的老师是赵蕤!史上最牛的权谋书《长短经》的作者,来自战国游说技术的集大成者。

可惜的是他从没机会得到政治成长的机会。

四野的林总司令家非常喜欢一句话,并请人写成条幅挂在卧室,为:“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读后让人怅然。用来形容李白正合适。

李白来过涪陵吗(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是今日叙利亚)(2)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对于李白这种千年一遇的天才,而且是少年成名,必然充满棱角,得罪人无数,所以李白也多次写文自辩。在开元年间这种稳定固化,政治被门阀控制的社会,李白的天马行空,一击中的没有任何用处,大家都想着和和美美。

就像看出天下将大乱,夜夜闻鸡起舞的祖逖,我们现代人都是以正面看待,觉得是“击楫渡江”的大英雄。但古人却认为他“贪乱者”--盼望天下大乱。(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晋书.列传三十二》)

史书没错,只有中原鼎沸,才能英雄奸贼豪杰辈出。在结构化的社会,人人稳定,祖逖和李白毫无用处,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曹操这种乱世英雄,在治世都能成为能臣,因为曹操他爹是大太监。

只有整个社会混乱到高度原子化,李白这种人才能脱颖而出。他那套,适合的地方在今天的叙利亚,游走在各个势力之中,今天写篇《为库尔德工人党游说阿萨德书》,明天号召全叙利亚民族团结起来,然后牵头组个联军对抗土耳其。

参考下类似李白性格的超级才子罗隐的个人发展,先列几首他的诗看看他多牛。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写诗都这么牛了,其他写的哲学书、政论书更多,有空的读者可以查查。在唐朝尚稳定时候毫无机会,参加了十次科举,全部落地。当天下大乱时,他才有机会,成为了浙江王、钱钟书、钱学森等一票钱家大牛的老祖宗---钱镠的谋主,刚刚投奔就成为钱塘令,后来钱镠充镇海军节度使后,罗隐为镇海军掌书记。可以说浙江今日的繁华自罗隐而起。

接下来结合实际说下为何李白没有机会。

二、

唐朝是一个门阀垄断权利的朝代,虽然李世民用了科举制度,得意洋洋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但李世民明显被忽悠了,整个唐朝,科举都基本被门阀控制的。比如清河崔家和博陵崔氏共有27个人干到宰相。 兰陵萧氏有10个人干到宰相,赵郡李氏有9人干到宰相

李白来过涪陵吗(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是今日叙利亚)(3)

---王伟《进退之际·唐代士族与科举取士制之关系》

如上图,在科举中,考中进士的士族和寒族的比例是4:1,如果具体到每次考试的名次,贵族子弟更是优势巨大。

为何?

唐朝基本盘就是陇西军事贵族集团,后来虽然通过科举举士,但参加科举需要地方官推荐,不是你随随便便老百姓就能参加的,这是第一道门槛。

即使平民才华横溢,获得推荐,但唐朝的科举是不糊名的,考卷是谁的、什么背景,考官都知道。这也导致请托横行,在考试前就贿赂泛滥,不少次出榜前早知道本科状元是谁。而唐朝由门阀控制的舆论竟然把这当成美行。

天才神童,贵族子弟王维18岁参加京兆府的考试,获得全省第一,然后去参加科举,他不信邪,不拜码头不塞红包要凭真实力,结果啥都没考到。

第二次王维不敢拖大,找到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的门路,送没送礼史籍没写,估计不能免俗,然后又是献诗又是为公主弹琴,让她好不开心,当场许他做状元。果然,原本那次科举内定的是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结果被王维横空夺走。

然而唐代仕途之路中,科举仅是其中其中一条路,但对于普通人出身,是唯一一条。军功、门荫等其它登天路,基本被贵胄子弟(禁中宿卫、太学出身、功勋子弟)等把持。

李白来过涪陵吗(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是今日叙利亚)(4)

(李白存世唯一真迹《上阳台帖》,笔法豪放而不轻浮,沉著而不呆滞)

可李白却被孔夫子那套学优则仕的只适用官n代家庭的理论忽悠,成为个官迷,大半生孜孜以求实现自己“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消耗真情和精力去维系那些虚无缥缈的人际关系和所谓的人脉。

虽然他使尽浑身解数,一度爬到中央办公厅任职,但终究千金散尽,穷困不堪。

李白为何陷入此境,他又该如何?

其实,李白有三条路可以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的高适之路、“程门立雪”的程颢之路、安禄山的谋主---严庄之路。

可李白偏偏选了自己这条路。

三、

李白和王维出生在的同一年(公元701年),两个人的人生恰好可以做一个对照。

王维出身于当时最牛的七个家族(五姓七望)之一---曾帮助令狐冲的洛阳金刀王家。

咳咳,写错了,是太原王家。

这个家族在春秋时期就有,到了唐朝时延续千年,宰相等高官出了无数,比如我们熟悉的吕布干爹之一---王允。

王维家重视文化,唐朝时候除了王维,还出了王之涣、王昌龄、王翰等诗人。在门阀控制的唐朝,王维的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李白不同,据说出生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然后来大唐捞世界....,然后在四川被大贵族孔丘的理论忽悠瘸了,想要修身治国平天下。

唐朝开放了科举,虽然极不公平,但好歹普通人如果特牛逼,还能考一考。但李白出身自商人家庭,这种出身在我国某段时期就属于黑五类---他没有参加科举和作官的资格。

所以李白的前半生是扭曲的,想做官没有正规途径,只能通过写诗树立名声让唐朝皇帝特招。他写了上万首诗,却甚至没提过自己家庭。只是在自己的墓志铭上,提过父亲的名字------------李客:客居异邦,身如蓬蒿人,流落四方。

四、

出身不同,王维和李白的发展也迥异如天地。

王维从小就按照贵族家庭的标准培养,写的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琴,写的一手好诗,画的一手好画。

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来过涪陵吗(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是今日叙利亚)(5)

(王维真迹 长江积雪图)

再加上一群王家亲戚的铺垫,王维从小就被视为神童,何况人家真是神童,15岁就开始混长安的王公贵族圈子了。

李白的15岁,在四川绵阳大康镇读书。这地方,就算发展到今天也就10000多人,岌岌无名的小地方,当地人正在靠养猪大步奔向致富路。

17岁,王维已经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走了玉真公主的门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唐玄宗亲妹妹哭的稀里哗啦,然后给他四处推荐。

李白的17岁,还在大康养猪专业镇读书,谪仙人获得此等待遇还要等到他40岁四处碰壁后,写把玉真公主类比王母娘娘的马屁诗(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当然,谪仙人诗才难掩,18岁前写下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接下来王维直到20岁,都在长安贵族圈子混,跟岐王李范一起玩。就是那个“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岐王。

此时,李白还在大康养猪专业镇读书,并在去成都旅游时写了《登锦城散花楼》: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21岁,王维考得状元,大概因为弹琴弹得好,去宫廷里教人弹琴跳舞去了.....

此时,李白还在读书。

不过花无百日红,没到半年,王维因为得罪人,被贬到山东济州混日子去了,具体地方就在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附近。

之后4年,王维天天在景阳冈混日子,李白还在大康镇读书,并写下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闲话一句,王维真正的官路是35岁给张九龄写马屁诗获得右拾遗,张九龄就是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宰相,之前王维要不就是在景阳冈,要不就是辞官隐居,不清楚他得罪谁了。之后王维获得的右拾遗,这是皇帝身边的谏官,是杜甫获得最高官职,也是王维的起点。

25岁,李白终于出四川捞世界了。

坐船出三峡,一首《望天门山》道尽喜悦: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王维是按照唐朝贵族的范式培养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好走上层路线。

李白家从吉尔吉斯斯坦而来,然后就蹲在四川山里的大康镇,咋知道外面需要啥?李白所学的东西很奇怪,他拜的老师是赵蕤!

赵蕤这位您可能不熟,但他的书很牛逼,叫《长短经》,被誉为第一权谋之书。

王维学琴学画,李白偏偏学剑,据说水平相当高,可学这玩意能干嘛?最多就像公孙大娘一样舞剑。

李白这明显是想走战国时代苏秦张仪那路子,可他混的是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第二盛世--开元之治,他在养猪专业镇大康镇学的东西在当时贵族眼里也许还不如养猪......

现在经商办厂讲究市场需求决定产品。李白他们家到底怎么研究市场需求的呢。。。。,连需求都不懂,更不懂官场浮沉那些规矩了,这也就预示了李白扭曲的一生。

不过还不算最糟,李白写了一手好诗。

五、

李白出山了,从此他一生多数时光都陷在对功名的追求中。

既然不能走科举,李白求功名的手段就只能通过写诗出名,让达官贵人们推荐。

他先是游历洞庭湖,之后去到南京,又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东涉溟海。然后回舟北上,复至扬州,散金三十万,潇洒快意: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然后又在湖北武汉、襄阳一带打转。

你以为李白只是游山玩水,但他却是每到一个地方,就拜访官宦权贵,寻求出路。

期间,他写下大量的应酬诗,比如《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上安州李长史书》、《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等。

只是李白的求访,都被人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所拒绝,最终不得不寄情山水,聊以自慰。

李白看这也不是事,在30岁时候,在王维获得状元10年后,写下了著名的《上安州裴长史书》自荐,这篇文章意味着李白放下所有身段,只为求官。

李白在其中深入自己从小的成长,自己的心路历程,比上鲁豫有约还描述的详细,更是详细写了从小到大各地方官员对自己的褒奖。

文中李白还学会了阿谀之能事,称如果裴长官任用推荐自己,自己将“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意思自己将像刺秦王的荆轲一样跟着他提着脑袋干大事。就算不用自己,也将“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

可惜还是被拒绝了。

六、

然后李白去了长安求官。他也想和王维一样,走玉真公主的路线,写把玉真公主类比王母娘娘的马屁诗(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可惜此时的玉真公主完全看不上李白。

之后李白又拿着自己做的酸诗谒见其它王公大臣,还是无结果。

31岁的李白,漫步在长安的大街上,不名一文,穷困潦倒。

于是日日自弃于酒肆中,赌博斗鸡。

即使到1000年后的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就35岁,31岁的李白,真不知道自己寿高几何。

一次酒醉后,他跟宫里太监们的马仔,组织斗鸡的那帮类似黑社会的人斗殴,被抓到官府中。

幸好有朋友相救,之后失望的他离开长安,浪迹江湖。

这时,李白写下脍炙千古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

之后的李白,回到家,跟老婆生了一个小孩儿,读书,耕田,并写了我很喜欢的《春夜洛城闻笛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可他就是想做官。

然后十年间给许多官员写了一堆诗,维护一堆虚渺的人脉,然后也往返长安。

但都没啥用。

终于李白改变了路线,走了历史上有名的终南捷径!

所谓终南捷径,就是很多官迷,在长安城边的终南山上隐居,然然天天对外宣传,用各种角度,各种笔法对外说“我爱修道在隐居哦,不要找我当官哦”,然后统治者们觉得这个人这么不错清心寡欲啊,然后就给了个官做。

李白修道了,同样修道的玉真公主开始理他,这是李白已经42岁了,比王维晚了25年。之后李白受到推荐给唐玄宗,再加上李白的诗名,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终于李白供职翰林。

很多人觉得李白只是唐玄宗的玩物,是词臣,是弄臣。这都是没读过书的。唐玄宗是对李白寄予厚望。

何以见得?

-----------------------------

想看的人多我再接着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