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学习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别。比如,柳永的词娇婉细腻,而苏轼的词则是豪情万丈。有种说法,朗诵苏轼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而朗诵柳永的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关于读书正当时的文章(俊杰读书第15期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与轻)(1)

如果说苏轼的内心深处潜藏着“洪荒之力”的话,那么柳永的内心就好比涓涓细流。感觉这种豪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量,那柳永的内心可能爆发出“洪荒之力”吗?

这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力量。那自我力量可以改变吗?总体来看,也许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事实,就好比让苏轼和柳永对调一下不太可能。现实中的情况是,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力量是比较弱的话,那么很难指望他会迸发出“泥石流”般的自我力量。如果一个人有汹涌澎湃的力量,那么一般情况下这股力量会一直存在。

关于读书正当时的文章(俊杰读书第15期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与轻)(2)

我们需要正视这种情况,涓涓细流的人,也许永远是这样,这股细流可能是直的并一路向前,也可能千回百转,但很难成为大江大河。升级“自我”操作系统要求,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力量偏弱,他被赋予太重的任务,可能承受不住这份重量,这叫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自我力量,而没有被赋予相当的任务,则潜力无法有效发挥,这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拥有“洪荒之力”的人,关键在于这股力量被驯服,然后被驾驭住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一旦被赋予相当的任务,同时又愿意给予试错的空间,相信经过各种淬炼,将能造福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