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功夫,我们脑海就会不由自主浮现出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相比于李小龙的英年早逝,成龙在李小龙去世之后,便开始崭露头角,最后获得各项成就。而且两人的粉丝也是如影随形,总有一方批斗另一方,那么我们来探讨下,如果李小龙还健在,他的成就比之成龙如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小龙。
李小龙
l 李小龙的传奇故事李小龙的父亲名叫李满船,师从粤剧名伶小生奕,他的师傅为他改名为李海泉。在他的刻苦努力加上超群的表演天赋加持下,李海泉成为粤剧名角,位列“粤剧四大丑角”。
李海泉夫妇和幼年李小龙
1936年在上海演出的李海泉结识了香港何氏家族成员何爱瑜并一见钟情。而何爱瑜的父亲是香港富豪,他的同父异母兄弟何东为香港首富。他们俩个的爱情遭到何氏家族成员的抵制。因为何氏家族多位人士皆是社会名流,赌王何鸿燊就是李小龙的表兄。但是两人的抗争获得了胜利得以成婚。
在婚后不久,就遇到了日本全面侵华,为了躲避战乱,李海泉夫妇先是来到香港,后又举家逃离到美国。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在美国旧金山问世,一道短暂却耀眼的光芒即将划破天际,留给世界留下无尽的遐想。
李海泉对演艺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一心想在美国开拓出一条新的演艺道路,于是不停地辗转各个唐人街进行巡回演出,但是在美国的发展空间不大,于是在1941年李海泉萌生出做生意的想法。此时的香港虽有日军窥测但有英军牵制暂时太平,李海泉决定带着妻小返回香港。
李小龙自此开始了在香港的成长岁月。
李小龙从小在戏班里长大,对粤剧非常熟悉。并且他的演艺生涯开启得很早,3个月大的时候就出演电影《金门女》。长大之后陆续出演了多部电影,没想到李小龙也是童星出道吧。
童年李小龙
他首次在《细路祥》担任男主角,演艺生涯一直持续到1958年的《人海孤鸿》。
李小龙早期的演艺生涯为他以后的大荧幕打下了一定的粉丝基础。洪金宝曾在采访过程中说他很喜欢李小龙的《人海孤鸿》,并视其为偶像 。
李小龙喜欢功夫的开端源于他从小接触粤剧演员的闪转腾挪,同时,当时的南方习武之风盛行。在其七岁之时,其父教授了他太极拳。另外,李小龙也喜爱恰恰舞。李小龙的第一位老师是贯通南北的拳师邵汉生,他是霍东阁(霍元甲的儿子)的徒弟,精通“罗汉拳”、“螳螂拳”等各种拳法。李小龙用恰恰舞来跟邵师傅交换武术,其实邵汉生是他父亲李海泉的朋友,在后期,李小龙准备进军香港影坛的时候,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为李小龙寻求机会。而对李小龙影响至深的另一位老师就是武术家叶问先生。在他十三岁的时候,经过他父亲介绍,李小龙拜“咏春拳”名师叶问为师,开始系统学习传统武术。叶问为李小龙注入了传统武术的“基因”,使李小龙成为一个学贯南北的优秀武者。
李小龙与叶问
在习武之后,因为少年心性,李小龙经常在外面打架斗殴,挑战当时的各路门派。在他即将满18岁时,有警察找上门,对他父亲说再不管管他,他就变成黑社会了。于是李父决定把他送往美国。
1958年在回到美国后,李小龙除了专注于学习之余,把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武术上面。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龙不仅对中国传统武术有很深入的了解,而且对西洋拳种也有涉猎。他曾是“西洋拳击少年组”冠军,打败了当时的三连冠。在他的苦练之下,开始融贯中西,在提升自己的腿功同时,并逐步拓展到西洋拳的各种身法、拳法和各种训练方法。他的武术境界在稳步提升。
在1962年,李小龙开办“振藩国术馆”并面向社会招生,下一年,他自费出版了他生前的唯一著作《中国基础拳法》。在这一年,功夫被很多美国大学列为表演项目。
但是他这一举动触犯了当时中国武术界不成文的规定:“开馆的武师只能招收同族之人,不能招收这些异族”。随后遭到形意拳传人黄泽民的挑战。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回忆说整场比武耗时三分钟,李小龙才打败了黄泽民。事后,李小龙显得有点不开心,他觉得自己应该更快打败黄泽民,他用的功夫,无用的招式太多了,浪费了大量机会。随后,他对自己的武术理念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开始倾向于用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击败敌人。这种理念开始接近以后的“截拳道”。
在1965年,李小龙结识了他未来忠实的门徒: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李小龙与他结识于一个空手道比赛。当时,伊诺山度的对手是多届空手道大赛冠军查克·诺里斯,比赛中一直备受压制的伊诺山度在比赛间隙受到了李小龙的指点,重新登场之后竟然反败为胜。于是他和查克.诺里斯开始和李小龙一起学习武术。在此期间,伊诺山度还教给了李小龙双节棍的用法。在李小龙的电影《死亡游戏》结尾处,两人还进行一场精彩的双节棍切磋。伊诺山度更是在李小龙逝世之后承担起了弘扬恩师“截拳道”的历史重任,他此后的余生都在为继承和宣扬李小龙而奔波。
双截棍李小龙
1967年,李小龙受邀参加各种比赛参加表演,力图宣传功夫理念,开拓自己的武馆事业。其中,他在7月30日出席并做表演的长滩“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是唯一有影像记录的,也是最关键的。在这次表演中,李小龙展示了单臂二指俯卧撑、寸拳、惊人的攻击速度和盲打制服对手等一系列震惊武术圈的绝技。这次表演过后,李小龙在全美声名鹊起,有更多的知名人士拜入其门,例如好莱坞明星詹姆斯·柯本和史蒂夫·麦奎因,詹姆斯·柯本还成为李小龙葬礼的抬棺人之一。
1972年,李小龙以“截拳道”宗师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这标志着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获得国外武术界的权威公认。
黑带封面
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功夫和他的武术理念,李小龙决定再次投身于影坛,因为他知道电影在当时是传播最广的途径。而当时因为美国与日本的战争等因素,在美国人眼里亚裔是龌龊且猥琐不堪的。所以在电影中亚裔的角色可有可无。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李小龙开始了他的影视之路。
经过反复寻求,但是李小龙的影视还是反复曲折。最后李小龙把眼光放到了香港。在李小龙的不懈努力和一些人的帮助下,李小龙杀回了香港影坛。随后开启了李小龙的时代。《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开始巅峰上映,李小龙在香港的成功,吸引到了美国好莱坞的目光。华纳兄弟专门派人赶赴香港与李小龙接洽合作事宜。如今,时移势易,几年前的李小龙苦苦寻求融入好莱坞,甚至不惜试镜一些小角色,但高傲的好莱坞没有给他机会,他们没有因为李小龙是个武道家就轻易放下种族成见。而当李小龙在故乡取得了成功,他们不得不另眼相待,放下高傲的姿态来到香港,来到李小龙的面前。
龙争虎斗
打进好莱坞,主宰全球大银幕是李小龙久违的梦想,如今机会摆在眼前,他当然没有放过。于是,功夫电影史上的巅峰巨制《龙争虎斗》提上日程。而在《龙争虎斗》上映前几天,李小龙突然昏倒,医生检查后,说他的身体跟18岁小伙子一样健康。后来,没过几天,传来了,李小龙在当红女星丁佩家中猝然离世的消息。一代巨星从此黯然消去,留下无尽的谜团。
l 在名人眼中的李小龙l 七届世界空手道冠军罗礼士接受《功夫之手》杂志访谈时说:“我从李小龙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也是世界上武功最好的人!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他的全部生命就是武术……再也找不到象他这么棒的人了。”
l 美国空手道冠军得主刘易斯·迪尔对美国《黑带》杂志说:“我无法再遇到一个像李小龙那般对武术狂热的人了,他能够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赋外,其余都是他肯努力的结果。他实在非常努力。发源快、准、劲,足以令他雄视武坛。此外,他对各种武术器械的认识及纯熟,可以称得上是专家,就是这些没有人及得上他。”
l 帕特·约翰逊说:“李小龙具有功力很强的技术,他的侧踢就是最强大的武器。他消耗的体力小,却能发挥出很大的功力,这点我都感到惊讶!他的功力是瞬间的、快速的,动作不笨重,时间不冗长。”
l 鲍勃·沃尔帕说:“你把你最好的技术给李小龙演示过,一周之后,他就会做得比你还好!”
l 李小龙遗孀琳达·李·卡德威尔说:“我们似乎总是开始新的生活--每部电影的开始对我们而言都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名气越来越大,纪录一再被打破--每一件事都是新的,而他却总是说:‘这只是个开始’。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还有更多的事要做。他同时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要向世界所展示的也只刚刚开始而已。他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他希望通过电影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部分文化。”
l 日本武术家、李小龙的亲密好友及高级学生木村武之说:“第一次遇到李小龙,我便不由自主地希望长时间留在他身边。他是个精力旺盛充满魅力的小伙子。很快,我就被这个年轻人的强烈个性所吸引了。他可以在这一分钟讲个粗俗的笑话,而下一分钟又滔滔不绝地谈论道家与禅的哲学。他流露出亲和的感召力,一旦他出现在你的面前,不知为什么,你会被他极富吸引力的个性和独特的笑声所“催眠”。当他露出那诚挚的、孩子般的笑容时,你没法不喜欢上他。很少有这样的年轻人会闯入你的生活,并教给你一个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秘密”--自我认同感。今天,我心灵中的宝石开始发光,而他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定会完全理解这一切。”
l 前世界跆拳道冠军威尔森,他进行过70次职业格斗,从未败北,当别人夸他有天赋时他说:“我坚信,我和李小龙一样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取代奉献和努力。天才能打开你成功的大门,懒惰却能让你当众出丑。”
这只是列举出一些名人眼中的李小龙的真实样子,还有些许,因为篇幅问题无法放上。
l 观点从上面,从李小龙的经历与成就来看,他短短的一生所达到的成就都是一些普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融合各种武术加入自己的理念形成一种全新的流派,在古代这就是一代开宗立派的大师,李小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武者或者说一个单纯的电影演员。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哲学家,把自己的理念,对宇宙的理解用武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拘于形式,思想上成熟的觉悟,以水为本质而攻击,反击;将一切化解于无形。
在那个中国人被歧视的年代,李小龙踢断了外界对中国人固有的“东亚病夫”形象。他让外国人尤其是美国民众认识到,新一代的中国人不再是那个脑袋上长个“老鼠尾巴”懦弱无能的中国人,新一代的中国人是敢于打破一切偏见的!他用行动把狂妄自大的美国人折服,他让“功夫”这个词永远刻入了西方人的脑子里。
他有着忠实的门徒,在他离世多年后,仍然继承并传播着他的武术理念。他拥有着无数的模仿者,在他去世这么多年,仍然用连续剧、电影、恶搞形式来怀念他。
神话他是应该的,神话的不是他的武术招式,或者他的战绩。而是他那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束缚,敢为人先的超前理念。
关于李小龙粉丝与成龙粉丝的骂战,我觉得大可不必,若李小龙在世,到达这个年龄,他的理念体系已经成熟,他就像古代的张三丰,看透世事,他的思想会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就像你说一个武夫能随便打赢张三丰一样,张三丰听了会恼羞成怒吗?当然是不会。因为他已经超然物外,俗事与他何干。
若李小龙还在世,成龙也应该不会想着跟李小龙一较高下。
参考文献:【李小龙史】
【世界名人对李小龙的评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请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