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1)

关于「美」的主题暂时告一段落,日后再做一个关于「中国美」的专题。原因是感觉Hota又被限流了。作为一个微型创作者,有人观看文章并且认同其中的观点,并且这观点能够在日常中得到启发,是最大的动力。

Hota生活在2017年已经创建,可惜我很懒并没有坚持,直到2019年才铁下心来,坚持写一些身边的所见所闻,和自己持之以久所坚持的观点。

有幸,参与继续教育能够系统性的学习心理学,对于空泛的心里情绪得到一个系统性的解答方式。

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游荡,可能才是大部分人的现状。

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当你开始了解人性的时候,才会发现脆弱与坚强,倔强与懦弱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它是经过大量的铺垫、经历、经验所得到的。正如我们感叹刘慈欣惊人般写出华人届一直缺乏的科幻题材作品《三体》。

但我们没有感叹刘慈欣写出这部小说之前所经历的一切,因为我们在《三体》中获取激昂的情绪,已经无需去深究刘慈欣写出此作品的经历,至少这是大部分人所不需深究的部分。

我们的「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就很容易只看眼前的一切。

Part.1 舆情已经成为了现行商业的主流

在大学期间,由于攻读的是广告学,与公关、舆情、商业等都会有些挂钩。国内的教学与国际稍有些不同,至少当时是如此。更多是把大量相关知识教育给你,但对于工作上实用性不会考虑很多,但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毕竟知识是系统的,至少到目前美学是一门一直没有丢掉的学问之一。

而在校时系主任曾经说过,一家企业在招人时,最后才会考虑到公共关系,也就是说所有部门都招满了,最后才招这一专业。其主要原因是,公关关系主要处理的是——舆情。

反观现在,很多企业都以舆情作为其主要攻克部门之一,尤其突显的是娱乐行业,毕竟实质性生产或者说实质产品是人,正好舆情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一环。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2)

图片来源于:摄影师mentatdgt

那么如何通过舆情解决问题呢?

这里就有关于公共关系与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其中社会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新闻学等都会了解到其中原理。

一门科学的分支是非常多的,在此感叹人科学家的伟大。

此处Hota只能通过现有知识,班门弄斧望海涵。

当出现公共关系问题时,例如人设崩了、遇到需要聚众解决的问题、公司新产品发布需要各种手段(明面广告、阴面黑稿或串谋性黑稿)、甚至公投等等一系列问题时。舆情就是发光发亮的时候了。

例如人设崩了首先,需要道歉,并且在了解大众软肋下,采取亲属、好友、当事人等助威。此时当事人提供了吃瓜群众所不能全貌的「视觉」,能够取得主动权,毕竟说谎要用一万个谎言去圆。

这里可以用一个大众游戏去理解,相信大家都玩过狼人杀,或者听说过,当一个没有任何「视觉」的村民,在说谎时,需要非常多的理据,同时尽管如何猜想,一旦被深度质疑,很容易露出破绽,甚至沦为「神卡」队友的攻击对象。

相反一个拥有「视觉」的人,在说谎时因为其条件信息,获取到的信息会比一般吃瓜村民多,即使说谎信服力也会增加。况且在大互联网情况下,并不可能好像玩一局狼人如此清晰,至少你无法得知参与这场游戏的人有多少,这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参考。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3)

图片来源于:狼人杀官方

既然你无法得知参与者人数,我们会习惯性的听取更多人的建议。那么舆情的第二步开始了,利用「身边的人」跟你说这件事就是这样,或这就是他们的选择,又或这本来就是场误会。这里「身边的人」都是一些你有机会去接触到人。

例如你在微博看到某明星人设蹦了,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关闭,相反会顺藤摸瓜的搜,接着你会发现有一群人在维护这位明星,有可能是粉丝、也有可能是俗称的「水军」。这里分出来的两个角色,明显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首先,粉丝作为一个拥戴者,有可能是理性的说话较为中立,最终会根据情况,是否粉转路人或粉转黑;也有可能是过于感性的,说话较为激进,或极端拥护或极端鄙视;其原因是,毁掉一个在别人心中的信仰,是相当可怕的行为。人类生存到现在,总需要相信些什么才能克服「恐惧」。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4)

图片来源于:摄影师Trace Hudso

远古时期相信神明,克服对于大自然未知的恐惧,现代相信科学,相信未来能够克服未知的恐惧。有人相信佛教、有人相信基督教、有人无神论者相信科学,无论哪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信仰,所以毁掉一个人的信仰会带来很大的反扑行为。

过于感性的粉丝会理想化偶像,不能说粉丝不好,因为相信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以及力量,但也不能一味如此,要慢慢学会分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残缺。所以真实粉丝无论是哪种行为都是从自身出发,只不过对象或者其展现出来的结果、效果,是网络上看到的行为。

另一种是俗称的「水军」,传媒行业会相当熟悉,这些水军可以是真实的人,也可以是机器,当然后者会受到平台极力打击,这是跟平台本来的用户生态有至关重要的关系。作为「水军」其最明显的作用是,风向意见表达。

试想一下,当你参与了一个陌生领域的会议,在完全都是陌生人的情况下,作为普通参加者的你提问的几率有多高?大部分人是相对保持沉默,并不会提出其观点,尽管你发现了这个论据好像有误。迫于对自己形象维护,以免丢脸还是不会提问的。

此时一旦出现内部人员,站在你的角度为你说话,或用一个相对中立的态度提问,你会相对快的认同这一个人,又或者对此人的信任度高于他人。既而内部人员,慢慢的把话题带进认同一方,你也会不知不觉的跟随。

人的大脑是一个偷懒的惯犯,如果得到相对认同的观点,在对自己利益不损害的情况下,大部分情况都是采取听从、采纳、接纳等方式。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5)

图片来源于:摄影师meo

当然我们在社会里摸爬滚打一些时日,绝不会因为单个、某个个体而采取完全信任的态度。但如果数量相当多,你就会开始有点动摇,毕竟大部分人都这样?是不是自己缺少了一些关键信息?如果此时,再爆出一个其他热门头条或火爆内幕信息,相信你会转移目标或者相信这件是个「误会」。

Part.2 消息传达渠道的影响

说了「水军」与真实粉丝、用户、顾客、读者等不一样的关系,到了消息渠道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上,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有作出过讲解。人际沟通过程主要由7个要素组成,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和背景。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就必然经历这些要素。

例如我们在微信邀约女神男神吃饭,但是你的女神男神说有事不能来,因为今晚要加班。其中我们就是其「信息源」,吃饭就是其「信息」,微信就是其「通道」,而女神男神就是「信息接受者」,有事不能来就是「反馈」,要加班就是「阻碍」,那么背景就是我们两缘分不够啊,或者我们约的时间不好!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6)

但是在社会上很多情况并不是一对一的交流如此简单,即使眼下你在微博留言在此博主,也并不见得是一对一的交流,你们相互交流的信息是允许给别人看到的。也就是说你们的交流并不是单通道的互传,而是全通道的传递。

有点难明白是吗?例如我们邀约女神是在微信邀约的,是一对一,这条信息在双方主动传播出去的前提下,是单通道的传递。如果一方传达出去,这会成为轮式传递、链式传递或全通道传递。然后在一些日子后,我们会从某个小道消息中获取到自己被女神惨痛拒绝的「丑闻」。

由于小道消息的传达方式非常快,而且我们自古就非常八卦,八卦真的不是女性的权利,不要再污蔑了,八卦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权利。所以一旦一个有趣或爆炸的信息被传达出去,映射的力度会很大。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7)

例如,某明星不是婚后出轨,其实婚前出柜了,这样的信息从小道信息源发出,最终会一下子炸裂开来。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了解到这些,我们可以仔细观看大量的网站、App、社交平台、商业商店等,无一不是充斥着各种消息。

除了小道消息还有官方渠道,小道消息的传播范围广,但是公信力比较低,相反官方渠道传播范围有限,公信力较高,有很鲜明的对比。就比如,某产品要开发布会了,只有看了该广告的人或密切留意的人才知道。

当营销机构了解到这样的机制后,要帮助某公司开产品发布会就有很多元化的方式了,首先是经典广告传播,接下来是舆情类的小道消息传播,例如是该产品已经突破了什么技术,又非官方途径播出。

还可能是阴暗面的对竞争对手的黑稿,例如某产品的性能安全问题威胁到用户。通常只会降低竞争对手的口碑,并不会直接点名该公司产品好。这时候水军就可以跟进,提到某产品,一般情况下,留意某产品的安全问题的,都是该产品的用户,其他用户没什么闲情逸致去看。

毕竟时间有限的,还不如想办法约女神吃饭。

这样做就可以采取官方渠道:官宣发布会,小道消息渠道:某产品不如该产品好。这样做的方式优势在于,一般人没有心思去思考太多,以至于吸引这部分人去观看该产品发布。另一方面,也没有违反同行业竞争法,一般是很难取证该做法,在中国是禁止打损害竞争对手品牌的广告的。

Part.3 酝酿情绪,调动你的共情

刚才说得都是一些操作上的事,接下来说说情感上的事,人类最大情绪化共鸣就是情感,我们可以做到感同身受,但做不到身同感受。前者的意思是,用自己类似经历的情感模拟对方的情感,达到共情的作用。后者的意思是,让自己处于同一情境下,感受相同的情感,毕竟同一情境就无法做到。

打个比方,我们邀约女神吃饭,对方加班不能来了。就这一件事,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是你和你朋友都约这一位女神在这一时间点,去这家餐厅吃饭吧?再者你和你的朋友就不同一。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8)

图片来源于:Mihai Stefan

所以我们一般只能通过自己的经历去模拟别人在此情况下,将会或已经发生的情绪。

如果是爱情是比较私人的情感,那么导致愤怒的加班996、或者爱国情怀等,都是属于一些共同情绪。毕竟作为炎黄子孙,国家有难是义不容辞的,这是对于国家的认同感。

而这些共同情绪是有可能被调动的,时间回到2010年或2000年,当时互联网并没有那么发达,信息传递的多样化也比较少。我们去购买一款手机,会通过电视广告、公交广告、报纸广告等先得知。然后会有买了同款手机的朋友推荐一下,或者咨询购买了该手机的朋友。最后我们会到手机专卖店、专营店等使用一番,最后才确立购买该手机。

全过程我们都是考虑手机的性能、手机是否合适、该手机是否比较实用等因素。放到现在,除了该有的广告、体验以外,还附加了不少价值。其中某些价值就带有情绪的调动。

作为一个人来说,提到家国情怀难免会动容,但是用在某一产品上,有些言之过重。为什么?首先,人是利己大于利他,心理学上也不能完全证明有纯利他主义的人,当然利他还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无论其出发点是否利己。

其次对于集体、集团而言,同样利好该集团集体就行了,那么两个集体碰撞,都是为了双方利益去考虑同一件事,那么对与错就在于你在那一边看事情而已。

那么扯上一些过高的价值,但没有在其产品上做到真正的突破,好听点就是欺骗我谈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难听点就是骗炮。

除了一些群体性的共同情绪,还有一些就是身同感受的观点。

前文已经提到身同感受基本上是不成立的,至于怎么做呢?比如,有人获奖无数,因为某事情被学校劝退。那么他跟你说:“我获奖这么多,这件事肯定不是我的错,即使我真的错,也看在获奖无数的份上原谅我,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也被这样不公平对待多惨,不能被他人歧视。”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9)

这里就涉及到情感绑架,你会优先考虑到你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样,其次会很反感“不公平对待”,“歧视”等差别性对待的词语。从而淡化了「事情」的才是重点,因为我们都很利己,涉及到自己利益的问题,都会优先考虑,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正因为利己,人类才能繁衍生存至今。

如果此时选择退一步,暂时不理会此事情,又或者把「获奖无数」以及「事情」分开,然后把所谓的「我也会遇到不公平对待」的妄想先停止一下。我们会发现获奖无数归获奖无数,该事情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赞扬,还有学校的奖学金。

而事情是他处理不当造成了,为什么要用以前的荣誉去担待现在的劣行。然后再把「我也会遇到不公平对待」这件事放进去,把我们和他交换角色,是否又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一件事?那么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事情」本身就涉及其他第三方,是否不公平对待,又是他人?

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获取到至关重要的信息,又或者说我们获取到信息非常有限。遇到一些非要绑架你尝试一下身同感受的事情,也可以尝试用此方式解脱开绳子。事实上我们是非常容易将同一个人的好多事迹混为一谈,Hota一直提到人是需要相信点什么的。至于相信什么是个人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很容易美化这种相信。

Part.4 幻想一下过度舆情的世界

接下来畅想下一个“黑暗世界”,畅想并不是阴谋论,只是对未来担忧的一种警惕。

大家都知道英国公投脱欧,其结果是大部分英国人并不认为会真的脱欧,但由于英国的国会制度最终承认该项议案,并且启动实施。其中大部分英国人就是受到一定的舆论影响其投票结果,可以看出来舆情的影响力相当的巨大。

那么如果未来属于一个对于商业舆情不加管制的社会会是怎么样呢?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10)

首先,头部媒体平台掌握了大量信息源发布权力,那么媒体平台在商业驱动下,收到商家的利益,会散播大量只对该商家有利的信息,同时大幅度删减其负面新闻。从而达到无论到哪都是一片美好的视觉效果。接下来,由「水军」等公司人员,进行风向引导。

其次,由于动用头部媒体的商家,资金也相当雄厚,这会导致其他中小微企业无法反驳,因为每一项都是钱,花在产品研发上的钱刚刚好,还要预留一大波舆情?吃不消!

最后,到我们一般吃瓜群众了,作为一个聪明的吃瓜群众,经历多了智商自然倍儿高!开始的时候会对该媒体平台失去信任,转而投向其他平台,如果其他平台能够通过竞争良性发展起来的话,但如果没有平台呢?

这是一个极端理论一般不成立。那万一成立,吃瓜群众会对于所有产生的信息开始保持怀疑,或者有些会失去自主判断能力,这也是相对极端的。

失去自主判断能力是怎么样?可以参考著名的心理学“煤气灯效应”,如何用一盏灯完全控制他人的行为。

而舆情过度,也就是逐渐在消耗吃瓜群众的情绪和情感,有点像狼来了的故事,当真正需要逃的时候却已经麻木不仁了。

这里是Hota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美就是你!

转发关注是对Hota最大的支持!请关注Hota生活!

END

编辑 | Hota

文章 | Hota

认准Hota原创熊

原创转载请联系

你的情绪是否能被调节 你的情绪是怎么被调动起来的(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