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那个懂事的孩子叛逆了?

热播剧《小欢喜》第36集,学校举行畅谈会活动,家长和孩子背对背坐着,每个人前面放一面镜子。在这一次畅谈会中,英子一再向爸妈请求同意她去南大念大学。可是已经离婚的英子爸妈在这件事情上难得的意见一致,他们都不同意英子去南大。原因是太远了,每天看不到英子也摸不到英子、关心不到英子、吃什么、跟谁去玩、生病了爸妈还要坐飞机好久才能看到你……等等,这其实是父母企图事无巨细地安排英子的大学生活。

一直以来英子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特别好,班里数一数二的学霸。可是,到了高三,关键时期她反而叛逆了,英子逃课、在妈妈面前说谎,跟妈妈吵架,然后口是心非地道歉。在最后与父母的冲突中留下“我就是要逃离你”之后,企图跳海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这一切的痛苦和压抑。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1)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2)

网友看完这一段基本上都上火着急,差点心肌梗塞抑郁而死了。#乔卫东宋倩不同意英子去南大# 这个话题还在热榜上,#宋倩,控制欲#这个话题已然出现,一度冲到热榜第一名。甚至有网友十分期待英子用自杀的方式让宋倩认知到自己对英子的过分控制和畸形之爱,网友十有八九的表达出对英子的同情,剩下的一两个网友在诉说着自己小时候跟英子一样的不幸遭遇。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3)

@逸竹9527:自杀过,大冬天的跳河没死成回来之后衣服上都冰渣,我爸给我说,想死就果断点,死不成,丢人

@橘子包:我妈也这样的……很小的时候我就抑郁过…现在上大学了尽量自我开导尽量去找有意义积极向上的事情做,慢慢的也就看开了,但是一碰到回顾自己的童年,心灵鸡汤之类的活动我就忍不住爆哭……

@张哥哥的思想垃圾桶:是我妈了,很恐怖,我这一辈子都会努力奋斗离她越远越好

@妖野小祖宗xxn25:哎,我就是我妈独自带大的,所以她每一件事都要管我,虽然知道她是爱我,对我好,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但是我多希望她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朋友,少爱我一点,很多时候真的受不了

@做你眼里的星光:我妈也这样,因为是单亲家庭所以看得特别紧,有时候真的很累。

@懵萌昂:谁敢信我爸妈都这样……所以我现在不爱回家,一点都不想回……

@12没关系i: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初中的时候限制我和其他人玩,说别人是坏孩子,一切都是为了我好,限制我的人身自由,即使在家什么事情也没有,爸妈也非得让我在家守着,后来上大学,就直接去了另外一个城市上学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4)

可见,在中国像宋倩这样长期对孩子各方面过分控制的父母并不少见。宋倩原本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离婚之后为了能够全方面的关心照顾英子,毅然离职。离职后的宋倩,把自己所有的生命热情投入到照顾英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上。英子觉得妈妈的爱给她太大的压力,于是故意逃课、对妈妈说谎等,一个原本听话的乖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叛逆行为,最后英子的压抑全面爆发,对妈妈大吼:“我就是要逃离你”。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超限效应”,是心理学上一个权威的概念,被广泛应用。

哼,我偏要这样——“超限效应”,此效应来源于作家马克·吐温。

在一次牧师组织的捐款中,马克·吐温感觉牧师的演讲非常到位于是准备捐款。然而,十分钟后牧师的演讲还没有完,这让马克·吐温感到了一点厌烦,于是他打算只捐一些零钱。然而又过了二十分钟,牧师还在滔滔不绝地演讲,这让马克·吐温感到非常的气愤,于是在演讲完毕之后的捐款中,马克·吐温非但没有捐款还在捐款箱中偷偷地拿走了2美元。后来人们根据总结将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者持续时间过久而导致不耐烦或者逆反心理的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5)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宋倩逼英子吃补脑的东西,每天安排英子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一丝不苟,不能有娱乐,不可偶尔吃零食,如果英子考试得第二名非要英子考到第一名,如果英子考到第一名了非要在第一名的基础上加上几十分,这样的爱其实已经变成孩子身上的枷锁,不堪重负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叛逆。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爱要健康理智,懂得过犹不及,懂得爱的界限,懂得在合适的时候适当放手。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规则下的自由,放飞自我,放松身心,只要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6)

二.“超限效应”给孩子带来的灾难

一个家庭如果父母过分苛刻,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超过界限,就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不在压力中抑郁就是在压力中爆发,无论抑郁还是爆发,结果都会指向悲剧。

北大弑母学子吴谢宇

在吴谢宇犯罪之前,他的人生充满传奇和光环。高中时期更是被同学们称作“宇神”:他曾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从母亲任教的中学考入福建省名胜斐然的福州一中,入学后,成绩常年稳居全校第一。

升入高二后,吴谢宇父亲因肝癌去世。在同事印象中,吴父过世后,谢天琴变得沉默而易怒。谢天琴家楼上住户有小孩,有时候,稍微有点吵闹,谢天琴会冲上楼去数落几句。16岁的吴谢宇却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坚强,他对妈妈说:“别难过了,爸爸在天上看着我们呢。”

吴谢宇高中时期关系最为密切的好友接受采访时候透露,大约从高二开始,他已经听吴谢宇提过多次“自己太累了”,吴谢宇也曾向自己吐露过低落抑郁的情绪。

即便如此,吴谢宇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大一大二都拿奖学金,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一个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在世俗眼光看来光芒万丈的孩子,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可怕的事情。

对此,曾与吴谢宇亲密无间的一位好友曾表示,吴谢宇升入大学后,抑郁情绪更是不时加剧。这位好友试图说服自己把整件事理解成一个类似命运的东西:“就当他是自毁吧。因为一个心理有抑郁的人,的确是会想自杀的”。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7)

吴谢宇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超限效应的后果。在吴父去世之后,吴母心情压抑,把家庭希望寄托在儿子吴谢宇身上,希望儿子有一天出人头地。在学习上要求儿子成绩优异,对儿子有着变态一样的严格要求。吴谢宇只要稍有不随妈妈的心意,就要受到责骂,受到妈妈的语言暴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吴谢宇努力学习,变得“乖巧懂事”,小小年纪就知道安抚妈妈的情绪,时刻注意妈妈的心情,努力活成妈妈心目中的完美模样。

在这样高压下成长的吴谢宇,一开始觉得妈妈不容易,同情妈妈,然而妈妈变本加厉的控制,让他由同情变为不耐烦,不耐烦的他想到自杀。

然而他没有自杀,越积越多的不耐烦最后上升为反感、讨厌,甚至憎恨母亲,最后做出杀害母亲的行为。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超限效应时刻都有可能发生,而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情,也可能让孩子产生超限效应。比如,送孩子上学,孩子穿衣服磨蹭、吃早餐、穿袜子穿鞋子都磨磨蹭蹭的,父母总是说“快点快点”,用语言来催促孩子,效果没有达到,反而让孩子更加磨蹭了,甚至会产生抵触的心里。

同样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小事,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要去来做,父母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唠叨,同一件小事每天都唠叨,而不去思考用什么具体可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日复一日,孩子的行为没有变好,反而有了对抗和叛逆的行为,产生超限效应。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8)

三.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

1.利用“温暖效应”,关注孩子内心的需要

“温暖效应”也称“南风效应” ,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南风与北风比威力,他们约定,看谁能最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吹出巨大的刺骨寒风,行人却因寒冷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地吹,温暖地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渐渐感觉到热,都纷纷脱掉了大衣。南风胜利了。

温暖胜于严寒,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温和的态度也可以有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比生气、大喊、愤怒、暴躁、强逼、威胁、恐吓等方式还要强大。“寒冷”的“生气教育”,只会让孩子把内心封闭得更紧,因此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就更加困难。

《小欢喜》里宋倩对英子的教育时刻体现出北风的凌厉,很多事情她都自己做主,从来不问英子的内心想法。如果英子不按照宋倩的意愿去做,宋倩就会大发雷霆,以至于很多时候英子放学回家都要看宋倩的脸色,和宋倩说话也显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让宋倩伤心生气,河东狮吼。

而另外一个家庭,方一凡的家庭教育就不一样,母亲董文杰虽然脾气火爆,对方一凡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但是董文杰实际上能退能进,听得进方一凡的心声。还有父亲方圆也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对方一凡基本上是放养不管的方式。

其实,方圆不是真的不管方一凡,他是信任方一凡。所以,方家父子母子的沟通都十分顺畅,孩子也快乐机灵,因此吸引了一群人围在他身边,这样人缘好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以后能出什么乱子。他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去走。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9)

2.弗洛姆:不用24小时围着孩子转,给自己找乐子

弗洛姆在他那本著名的《爱的艺术》一书中说道,母爱有两种:牛奶和蜂蜜。牛奶指的是一位母亲给予孩子的关心和照顾,而蜂蜜则说的是一位母亲给予孩子的对生活的热爱。

弗洛姆说,大多数母亲都能够给孩子牛奶,但是能够给予孩子蜂蜜的母亲却不多。

因为大多数母亲,自己都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就像焦虑可以传染一样,父母对生活的爱,同样会传染给孩子。

《小欢喜》里宋倩就是一个焦虑的母亲。离婚后,她视英子为自己生命的全部,为了高考把英子逼得喘不过气来。英子活得压抑又难过,不敢对妈妈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最后绝望到跳海自杀。

一个花季女孩,她得活得多么的绝望和不快乐,才想到要结束自己如鲜花一样娇艳的生命?

作为父母,我们小时候给孩子提供生命中的牛奶,等孩子渐渐长大,要给孩子提供生命中的蜂蜜,让孩子活得快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为此,女人要做一个快乐的妈妈。

女人到底如何成为一位快乐的妈妈?

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宠爱自己

想想你在成为一位妻子之前,经常跟闺蜜三五成群地逛街吃美食看电影;想想你初为人妇的时候,经常和丈夫一起旅行;如今你只不过是多了一个称呼,成为一位母亲。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你应该为了能够更好的爱孩子而更爱自己。

即便是单亲母亲,只要你的闺蜜在,你的世界依然可以缤纷多彩。当你觉得自己压力太大喘不过气的时候,你要放空自己。暂时放下妻子、母亲的角色,记住你是个独立的人,如果不想找闺蜜谈心,可以抽空独处。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你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距离之美。

说到底,太焦虑的妈妈都是因为空虚寂寞冷,在职妈妈每天忙着应付工作已经焦头烂额,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会相对少很多。全职妈妈可以每天给自己半小时,去公园散散步,每周去健身两次,或者练练瑜伽,保证每星期2次的频率。

总之,妈妈不要全天24小时围着孩子转。要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只要你愿意,没人可以阻挡你寻找快乐。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10)

3.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学会接受与孩子分离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一位初中生的妈妈很难过,她说儿子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如果她进去没有提前敲门,儿子会很生气。为此儿子在门口贴上字条“闲人勿进”,妈妈在儿子心中变成了“闲人”,这位妈妈难以接受。她担心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万一做了什么坏事而她没及时发现,而不能立刻帮他?

这位妈妈就是典型的越界妈妈,没有界限概念。把自己的功能放大,觉得儿子什么事情自己都应该管管。但是一个初中生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关照,他已经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妈妈担心的“万一”,只不过是儿子可能在房间里跟某个女孩子偷偷聊天、儿子可能上了儿童不宜的网站、儿子可能玩游戏或者做其它让她觉得极度担心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哪一件事情是需要妈妈突然推门进来就能解决的呢?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每个阶段都在与父母告别和分离,而很多父母毫无知觉。脱离母体是第一次分离,断奶是第二次分离,独立走路是第三次分离,上幼儿园是第四次分离,小学是第五次分离,初中是第六次分离,高中是第七次分离,直到孩子成家立业,父母变成完全的旁观者,父母去世,完成这一生所有的分离。

这样说来可能让人父母无法接受,可是这是生命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生命。

正确爱孩子的父母,也学会正确地与孩子在每个阶段分离。这种“分离”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调整自己的关心方式。每个父母都必须明白这一点。

小欢喜英子在哪跳海:小欢喜英子跳海(11)

尹建莉老师说: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