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故乡是白家里村,坐落在晋西北的群山之中,300多口人分散居住山沟、山坡和山腰,我家、我叔父家就住在山沟里。虽然偏僻,但挂在窑洞正面墙上的小广播里,经常传出《红灯记》中的选段:

红灯记原唱全部唱段(红灯记唱红了小山村)(1)

一、李玉和——

临行喝妈一碗酒

浑身是胆雄赳赳

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千杯万盏会应酬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

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

来往帐目要记熟

困倦时留心门户防野狗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家中的事儿你奔走

要与奶奶分忧愁

二、李铁梅——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这里的奥妙

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红灯记原唱全部唱段(红灯记唱红了小山村)(2)

我们的年龄小,不大懂事,但也能听出眉目,感觉音调洪亮、激昂、雄壮,经常习唱,虽然发声不准,显得稚嫩,但却岀自内心,感情充沛。而唱的较多较好的则是村里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出工的山路上唱,在劳动的田野里唱。蕴含碧血丹心、洋溢大气雄风的声音,伴随着花儿的清香,应和着鸟儿的鸣叫,在蓝天白云上飞翔,在青山绿水中回荡!

尤其是在重要的节日,大哥哥、大姐姐们还要为村里的社员们演出简单的革命文艺节目,自然少不了《临行喝妈一碗酒》、《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样板戏选段。虽然不打扮、不化妆,也没有什么报酬,但却精神振奋、表演认真,吸引了许多社员涌来观看。其中,还有80多岁的白胡子老爷爷,拄着拐杖,拎着木凳,颤巍巍、笑眯眯、乐呵呵的样子,坐下后一边惬意地吸着“羊腿骨”烟管,腾云吐雾,一边欣赏着表演,不时点头称赞;周边村庄的不少年轻人也赶来观看,说说笑笑,指指点点,小村沸腾了。

红灯记原唱全部唱段(红灯记唱红了小山村)(3)

大哥哥、大姐姐们不只演唱,还注重学习李玉和等革命英雄的精神,争做好人好事,奉献社会,营造正气。记得妈妈生下第二个妹妹,爸爸在县里工作太忙不能回来,大哥又在外面读书,全家一时吃水困难。村里裴兔儿等青年得知后,主动上门为我家到三里地的沟里挑水,在笑语飞扬中,水缸被挑的满满,妈妈连声感谢。裴兔儿却说:“不要感谢我们,是毛主席让我们这样做,要感谢他老人家!”

随着年龄的增加、视野的开阔,我更加喜爱练唱样板戏选段: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唱,在桃红柳绿的夏天唱,在瓜果飘香的秋天唱,在雪花舞蹈的冬天唱。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童年在无忧无虑里走过。

红灯记原唱全部唱段(红灯记唱红了小山村)(4)

“花开花落,春去春来”,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城里住下的时间不短了,而且文化生活也算丰富了,可当年《红灯记》等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演唱的情景,依然挥之不去,在心头萦绕,在脑海闪现,甚至我又情不自禁地在家里唱了起来,仿佛回到了久违的纯真、朴实、亮丽的童年时代,不仅切实体会到了样板戏的强大魅力,也深刻认识到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决心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攀登高峰!

红灯记原唱全部唱段(红灯记唱红了小山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