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查理曼大帝自认是罗马帝国的复兴者并得到教皇的支持,为什么不将首都设在罗马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罗马的地位。

教皇是意大利政治的主要参与者。在西方帝国权威瓦解后(公元 5 世纪末),教会仍然是唯一具有广泛影响力、完善的官僚机构和广泛的社交网络的机构。这就是法兰克国王克洛维斯(Clovis)皈依迦克墩基督教而不是阿里乌教(5世纪末/6世纪初)的原因之一。拜占庭对意大利的重新征服(6 世纪中后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教皇对当地贵族和民众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并且经常与拜占庭官员发生争执。

从 6 世纪中后期到法兰克人与意大利有任何关系之前很久,伦巴第人就开始从北部涌入半岛。作为回应,当地的拜占庭政府进行了军事化。整个意大利都被置于皇帝的全权代表之下,并且还为罗马,那不勒斯等建立了一些军事指挥部(公国)。这些结构曾起到一段时间的防御作用,但长期失败并缓慢被伦巴第人侵蚀。最终,总督本身在 8 世纪中期沦陷。直到 11 世纪,只有意大利南部仍然是拜占庭。

所以到 8 世纪中期,发生了三件事。首先,拜占庭在各方面都较弱,无法积极干预意大利北部。其次,教皇和君士坦丁堡一直在分道扬镳。是的,教皇名义上仍然是拜占庭臣民,帝国本身应该是普世的,但似乎双方都已经完全意识到他们现在的利益不同了。财政、行政和神学(即拜占庭偶像破坏)的不满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第三,伦巴第人不断前进,开始对教皇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教皇们做出了一个战略决定——他们转向了他们强大的新属灵孩子法兰克人。 754年,教皇斯蒂芬二世越过阿尔卑斯山会见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几年前,丕平在前任教皇的祝福下废黜了最后一位梅洛文加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继位。因此,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罗马和法兰克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罗马和加洛林王朝之间的关系。丕平干预意大利,击败了伦巴第人,并将罗马和其他领土捐赠给了教皇。教皇国诞生了。

因此,查理曼大帝不能在没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吞并罗马。这样做将取消他自己父亲的捐赠,并冒着让教皇反对他的风险。为什么要对最初为他提供皇冠的机构这样做?维持这种伙伴关系要好得多。

这里还可以提出两点。

在象征和意识形态上,罗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重要。到公元 3 世纪,这里人口稀少,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并且远离了游戏的进行地——边境和东部。 “民族罗马人”相对于其他所有人的优越性也已经死了。 3世纪和危机期间的大多数皇帝。忽略了这座城市。到 8 世纪,罗马本身将君士坦丁堡视为 urbs regia(皇家/帝国城市)。住在罗马并不会真正增加查理曼大帝的合法性。罗马帝国应该是普遍的,不受城市的约束。

法兰克王国的动态也不利于罗马和整个意大利。萨利安法兰克人起源于今天的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克洛维斯和他的继任者已经获得了 Neustria(法国西部)Aquitaine(法国西南部)和勃艮第(法国东南部)——这是他们人民的强国。另一方面,意大利刚刚被征服并被公认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因此查理曼大帝被称为法兰克人和伦巴第人的国王。很少有法兰克人在那里定居——事实上,直到 9 世纪,城市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都是伦巴第人。

查理曼大帝为什么被称作欧洲之父(如果查理曼大帝自认是罗马帝国的复兴者并得到教皇的支持)(1)

PS:查理曼大帝和拜占庭人都没有把他获得皇位视为“恢复”。查理曼大帝声称拥有一个现有的职位,因此他和教皇利奥三世争辩说君士坦丁六世已被非法废黜(797),此后君士坦丁堡由女性统治。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皇室是空置的,可以争夺。

上图:公元 800 年的欧洲和地中海,查理曼大帝由教皇利奥三世加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