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新手--赵梓永

我们那里祖父称作“老爷”,曾祖父称作“老老爷”。我曾祖父排行老七,那个时候,家庭也算比较殷实。有点房子,有点地,日子过得还不错。

曾祖父当时有一个儿子,就是我的“大老爷”, 大老爷长大以后成家立业,娶了一房媳妇。但是不久曾祖母就因病去世了,您知道,那个年代医疗水平差,一般人寿命也短,年纪不大离世的情况并不罕见。

90岁奶奶人生百年一晃就过(60后岁月春风化雨)(1)

大老爷的媳妇,我们叫她“大奶奶”,很能干,也很会过日子,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年,我大老爷也因病去世了。问题是,大老爷去世的时候,也没有留下个一男半女,整个家庭一下子就陷入了一个绝望的境地,留下了一个公公和儿媳相依为命。

丧事过后,大奶奶一如既往地能干,一如既往地过日子,一如既往地忙里忙外。但是,谁都明白,将来的希望在哪儿呢?那个年代,一旦公公百年以后,大奶奶将何去何从呢?这一天或早或晚,总是会到来的,到时候被族人直接赶出家门,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按照习俗,大奶奶可以从近枝同辈叔伯兄弟那里,过继一个孩子过来做自己的儿子,但是,谁敢保证将来呢?

当时情况,曾祖父三哥家里人烟兴旺,已经有了四个儿子,就是大奶奶的三大爷家的四个叔伯兄弟,从他们四兄弟家里选一个儿子过继比较合适。其它近枝好像都不行,老三家大概是唯一选择。虽然这样,这事儿一时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日子还是照过。

我大奶奶比较能干,也比较要强,不服输,依然是那股过日子的冲劲。一些族人渐渐看着不怎么顺眼,不免风言风语起来。

有一天,我大奶奶偶然听到老三家闲话,说:别看她这么能过日子,将来过下来的家业还不都是我们的?!

此话一点不假,将来过继了他们家的孩子来,家产当然就是他们的了。但是,这话我大奶奶听来,刺激很大,不禁暗自伤心,偷偷落泪。是啊,这样忙活一辈子,到底为啥啊?

但是,大奶奶心有不甘,苦苦思索,思索如何来化解面前的困局。

突然,一个大胆的主意浮现在大奶奶的脑海里,一时间搞得她有点不知所措!行还是不行,做还是不做呢?

90岁奶奶人生百年一晃就过(60后岁月春风化雨)(2)

原来,大奶奶想,何不给公公再续弦呢?给公公再娶一房媳妇,再生个一男半女的,将来也是个依靠不是?总比把自己的家产拱手让人得好!

但是,那个年代,这可是没有先例的,一旦实施起来,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可想而知。可是,除此以外,实在是看不到其它的希望啊。

大奶奶是一个风风火火行动力特强的女人,有点天不怕地不怕。说干就干,很快就说服了公公。公公也是个明白人,不续弦还能怎样,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家就这么完了吧?

当年曾祖父已经蓄起了胡须,俨然一个老头模样了。不得已刮了胡须,重新做起了新郎。有曾祖父主事,别家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他是一家之长,别人干涉不得。

大奶奶便给公公张罗起婚事来了。谁知婚后,新婆婆一口气生了六个儿子,四个女儿。我爷爷就是新婆婆的第六个儿子,算上曾祖父前妻生的大老爷,排行老七。所以,我的祖父排行老七,曾祖父排行老七,搞得我在村子里辈分特高。太太跟我回老家,那些老太太小媳妇的见了,不喊婶子就喊奶奶,开始弄得好不自在。

90岁奶奶人生百年一晃就过(60后岁月春风化雨)(3)

就这样,曾祖母(续弦的)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大奶奶就一个接一个帮新婆婆地带孩子,还当家做主,打理起了整个大家庭的事物。

在大奶奶的管理下,随着人口的增加,房舍也越建越多,家业也越来越兴旺。为了兄弟姐妹有个玩的地方,还在院子后面建了一个私家花园,形成了老家的那个大宅院。

日月如梭,寒来暑往,操劳了一辈子的大奶奶,于某年月日寿终正寝。一时间举家悲痛,特别是那些兄弟姐妹,业已成年并且成家立业,面对一手将自己带大的嫂子,与自己的生身至亲,又哪里有任何的丝毫的区别!人非草木,知恩图报乃人之常情。“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虽然是说的是子报母恩,但又何尝不适用于这位家业再造、生命再造嫂子呢?兄弟姐妹对养育自己的这位嫂子的情怀,除了名份上还是嫂子,实际上已经是养育自己的“母亲”了,虽然,我二老爷已经把自己的长子过继给了自己的“嫂子”,作为“嫂子”的儿子来奉养“嫂子”。

多年来,我大奶奶的传奇事迹早就在周边广为流传,到发丧那天,周边村寨的人们都聚集来看热闹,要现场感受一下人世间的传奇,一时间盛况空前。四个妹妹身着重孝,从村口一直哭到灵堂,六个弟弟披麻戴孝守灵拜祭,一众晚辈相随,丧乐吹打,哀从悲来。

就这样,一众兄弟姐妹披麻戴孝,行着母亲的礼数,男众在前引领棺椁,女众哭丧紧随棺椁后边,浩浩荡荡,以母亲的礼仪安葬了我这位传奇般的大奶奶。我大奶奶的事迹、我大奶奶的葬礼,在当地传为佳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90岁奶奶人生百年一晃就过(60后岁月春风化雨)(4)

我的这位大奶奶,就像一缕春风,化作春雨,使一颗即将枯萎的大树,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开枝散叶,可谓功德无量。至此以后,到我这一代,和我一个曾祖父的叔伯堂兄弟们,只算男丁,有将近四十人,可谓人丁兴旺。

我的这位大奶奶在我们家族这一支脉的繁衍发展上,可以说至关重要,居功至伟,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在那个年代能够别出心裁,敢想敢干,冲破传统,能够光大门庭,福泽后世,英雄无敌!后世子孙都应该感恩铭记,永世不忘。

大奶奶的人生事迹,成就了罕有的人间传奇,即今古影视剧作,亦未有如此惊艳之桥段。一众兄弟姐妹以母送终,也是实至名归了,纵司马氏再世,亦夫复何言!

身为后人,谨以此文纪之!

再说那个老三家,后来全家迁移到了附近村子,有十多里地,大概到了八十年代左右的时候,断了香火,没有了香烟后代,想来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