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家法规定,若帝王死后无子,应从他的晚辈近亲中选出一个人继承皇位。但同治帝死后,权欲熏心的西太后害怕无法继续控制清王朝大权,而暗暗选中了醇亲王的儿子载湉继位。载恬年幼,又与同治帝载淳同辈,自己仍可保持皇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就亲属关系而言,载湉是自己的侄子,又是自己的外甥,关系密切,利于控制。于是载湉在西太后的扶助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元光绪,当时他刚刚4岁。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1)

光绪皇帝朝服像

西太后慈禧对光绪帝一方面关怀备至,希望建立“母子”感情,另一方面又以封建孝道来加强对他的控制和约束。同时,她还切断了光绪帝与亲生父母的关系,精心选拔了一些宫内太监侍候光绪帝,并嘱咐他们要经常告诉皇上,太后才是他唯一的母亲。每天早晨光绪帝必须到西太后的住处去磕头请安,如果没有西太后的命令,他是不敢起来的;如果遇上西太后不高兴,只能长跪,还不敢表示什么不满,每逢西太后乘舆外出,光绪帝必须亲自随从。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2)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对待光绪皇帝就没有像同治皇帝那样了,毕竟同治皇帝是她的亲儿子,有些事情,慈禧太后以母亲的身份尚能容忍对其放纵!但光绪皇帝就不一样了,年幼时的光绪皇帝做不好就会被训斥!长此以往下来,光绪皇帝就形成了胆小软弱的性格!

光绪帝从小就形成了惧怕太后的心理,并伴随影响着他的一生。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3)

隆裕皇太后

在光绪皇帝大婚时,便可看出,光绪皇帝的皇后是慈禧强加给光绪皇帝的!光绪皇帝根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但万幸的是后来光绪皇帝遇到了他的知己——珍妃!

值得庆幸的是,光绪帝得到了学问渊博的老师翁同龢的爱护,而翁同稣也得到了光绪帝的尊敬和信任,成为以后光绪帝倚重的重要人物。1886年,16岁的光绪帝终于完成了学业,他不但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有了参政意识,对朝政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时时刻刻都想冲破太后的束缚,成就自己一番作为!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4)

光绪皇帝与珍妃

1887年,已经17岁的光绪帝到了大婚的年龄。按当时清王朝的惯例,幼帝一经大婚,便要亲政。不肯放权的慈又想出了“训政”的办法。于是慈禧公开宣称明年为光绪帝举行亲政典礼,但其亲信在她的指使下,请求她再训政几年,并制订了一个《训政细则》。这实际从法律上肯定了太后的统治地位,光绪帝亲政再次落空。

1888年光绪帝大婚前,慈禧已经将自己的侄女、都统桂祥的女儿钦定为皇后,选后活动在她的蛮横干涉下草草收场,大婚几天后,又在慈禧的安排下,光绪举行了“亲政“典礼!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5)

光绪皇帝读书像

大婚、亲政过后,慈禧太后及其亲信仍旧把持着清王朝的一切行政大权,朝中有重大事件都必须得到慈禧的批示才能裁决;慈禧密切注视着朝中的一切,还派心腹党羽监督光绪。光绪帝亲政不久,危机再次光临清王朝。光绪二十年春,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中、日两国应朝鲜政府之邀,同时进驻朝鲜。起义被镇压下去后,清军按照《中日天津条约》的有关规定,主动通知了日本撤军。但日本反借口保护日本侨民,大量向朝鲜增兵,并向中国驻军挑衅,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6)

光绪皇帝的崇陵

在对日态度上,清廷内部有了严重的分歧。西太后和李鸿章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大战在即,西太后将巨款用在庆祝自己六十大寿之上,手握重兵的李鸿章一方面因军费紧张,另一方面又害怕战争将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蒙受损失,所以一味退让求和。而光绪帝等人则是主战派的代表,他不断发布渝旨,令李鸿章加紧备战。

小编从来不认可李鸿章的历史积极重要作用,什么坚决在签订条约时不登上日本本土,什么减少赔款!换句话说,他只是慈禧的一颗棋子,李鸿章要的只是他作为臣子的利益和名誉!李鸿章不听民意,不忠皇帝,这样一个上层利益人物怎能被人所追捧?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7)

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六月下旬,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半岛海面突袭中国的运兵船,致使中国上千名官兵壮烈牺牲,中日战争拉开序幕。对日还击的呼声一浪高似一浪。于是,八月一日,光绪帝颁布旨意,正式对日宣战。不久中日海军大战于黄海之上,管带邓世昌等人壮烈殉国。不久,日本攻占旅顺,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至此全军覆没。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8)

甲午战争中的英雄

小编觉得与其讨论李鸿章,倒不如我们应该怀念并学习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他们才是清朝的遮羞布,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人!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西太后免除光绪帝给李鸿章的一切处分,赏还翎顶、黄马褂,任命其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李鸿章到日本后,于三月二十三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光绪帝看到条约中的苛刻内容后十分痛心,主战派人物翁同龢、军机大臣李鸿藻等人也坚持不能承认这个条约,国内舆论也纷纷要求废约再战,并提出迁都持久抗战的策略。但在慈禧的逼迫之下,光绪帝只好流泪在条约上签了字!

光绪懦弱(光绪皇帝生性虽然软弱)(9)

签订《马关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