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存在着这样一种生物——宽足袋鼩,它们以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而冬季的食物比较稀缺,所以它们选择在冬季繁殖(澳大利亚的冬季是68月份),这样就可以确保其幼崽能在食物丰富的春天出生。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1)

整个繁殖期大约要持续两周,雄性宽足袋鼩的1次交配时间能持续14小时,雄性宽足袋鼩会把自己的所有能量都耗费在繁殖期,在繁殖期结束之后,雄性将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如:行为反常、内出血、毛发脱落、出现疼痛和不愈合的溃疡、失明,甚至出现因为免疫系统受损而感染寄生虫。最后整个种群的雄性宽足袋鼩都会死亡。只剩下雌性。

在动物界,像宽足袋鼩这样的生物并不少见,我们熟悉的还有章鱼和红鲑鱼,雄性章鱼在繁殖结束以后,就会死亡,而雌性章鱼则会在生下幼崽以后死亡。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2)

红鲑鱼出生在河流里,生长在海里,到了它们生命的第四年,一群红鲑鱼就会逆流而上,从海洋到河流,这一路的艰辛,只是为了一生一次的繁殖,产卵之后,红鲑鱼的皮肉就会开始溃烂,最终沉入河床,可能就在它们的鱼卵边上。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3)

为什么有些动物会在交配后死亡?

我们知道,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有机体的竞争进化机制 ,强调个体之间为了争夺食物、空间和资源以实现最大生殖成功率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成功地解释了个体间的竞争与进化的关系。

然而达尔文的理论却与动物的这种行为产生了矛盾,在进化论中,人们将个体的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后代存活能力的综合尺度称作适合度。适合度越大,个体存活和生殖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但动物所表现的自杀式性繁殖方式增加的不是自身的适合度,而是其他个体的适合度。这类行为也被看作自然选择学说的反例。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4)

后来科学家提出了利他行为理论,认为利他行为的核心就是那些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科学家也将利他行为分为了三类,亲缘利他主义、互惠利他主义和纯粹利他主义,

道金斯的自私基因理论提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不仅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也是保护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有机体只是基因的载体、被基因控制的机器. 个体的行为,“不管是利他的或自私的,都是在基因的控制之下”。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5)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动物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确保基因的延续,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绝对自私性,让它可以牺牲个体,来确保种群的延续。

生物的利他行为

以宽足袋鼩为例子,宽足袋鼩(以各种昆虫为食)只有在春季才会有过剩的食物。交配期后正好是春季,当种群中缺少雄性时,食物竞争减少,雌性宽足袋鼩和幼仔才会拥有更多的食物。

宽足袋鼩的牺牲可能并非自愿,雌性宽足袋鼩具有统一和固定时长的交配期,并且在交配期间它们会与多个雄性交配。

为了适应雌性的变化,单个雄性宽足袋鼩不得不为了提高自身后代的生存率而做出努力,进而促使了这种特殊且激烈的交配机制的演化。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6)

章鱼也是如此,章鱼视腺中与基因表达相关的某些分子会被分阶段性激活,表现出了四种不同的分子“通道”:未交配的行为,孵卵时的进食,绝食和衰弱。

这清楚地表明,死亡是章鱼妈妈自我选择的积极过程,也就是说,引导章鱼妈妈繁殖和孵卵的视腺,也在引导它执行自杀任务,加速自己的死亡。

之所以会这样,科学家推测,其一是章鱼存在同类相食的特性,为了避免捕食自己的孩子,让基因可以延续,所以章鱼体内的基因便启动了自毁模式。其二就是雌章鱼每次产卵总数在10万以上,为了保证有更多的小章鱼可以存活,章鱼就选择了死亡,将食物留给幼崽。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7)

总结来说,一些生物的自杀性繁殖行为,是求婚、繁殖、营养三者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保持种群优势的自然行为,在这种行为的过程中,由雌性担负繁衍后代的主要责任。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8)

总结

利他行为并非动物有意识的动机表现,而是一种由本能产生的行为,即由其先天的基因或者后天的学习决定,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特定的刺激触发而产生的行为。

从繁殖行为角度来说,动物没有复杂的思维,它们并不是为了使 自己的基因得到延续才去繁殖后代。它们之所以交配继而 抚育下一代,仅仅是出于本能,因为动物甚至不知道交配行为会导致怀孕,会产生后代,更不用说它们繁殖后代的真正目的就是复制与自己相同的基因了。

动物为什么不会有性病(动物的自杀式交配)(9)

论动物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客观上利他的或是自私的,产生的效果对自己有利、有害还是几乎没有影响。只要这种行为不足以给整个种群带来灭顶之灾,甚至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种群的延续,这种行为就会被种群所选择, 最终被保留了下来,自杀式繁殖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