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音乐杂谈」这个主题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将会在不定期发表一些音乐理论以外的音乐话题的文章或者是音乐知识的干货 。(此文为混音师天职老师 发布于今日头条的原创文章,转载请告知并注明出处)

做编曲混音的工作已经10年了。回想起来,我整个音乐学习的时间也有足足25年了。最开始只是学习音乐基础和听力,练习口风琴和笛子,到20年前管乐团做长笛手和开始学吉他,再到16年前开始学习编曲和混音后期。可以说一路挺坎坷的。毕竟不是科班,一些方面会有短板,但是通过多年努力也算是能走专业了。那么在16年前,跟我差不多时间学习的爱好者们,你们还记得你们用过的软件吗?

我们工作用的插件经历了20年的变迁,如果一定要细讲,那内容太多了。不过,结合我自己学习的整个过程,带着大家走马观花一趟,还是没有问题的。由于内容的多少不同,前面会对单个讲的细点,后面会整体讲一讲概要。

第一阶段 DX与vst的交替

首先,我是在2003年左右开始接触制作,当时上手的宿主是cool edit,就是现在的Audition的前身,被adobe收购之前的版本。他可以使用DX插件,以及最初的VST1插件。当时可以说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毕竟网络通了也才10年,作为学生,还不是很懂查国外的资源,都是经过一些相关的音频论坛以及认识的朋友之间相互分享才得到的插件。并且那时候对于插件认知可以说非常低,除了混响和均衡,其他基本上都不知道做什么用的。例如,压缩器, 压根不知道是啥,只能说听着声音有什么变化,大概猜他的用途。往往都是猜错,所以使用结果可想而知,很不合适。不过,探索嘛,就是试错。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

最开始接触的都是DX插件比较多,那时候其实也不懂哪个更好,不过能接触得到的也不多。DX是DirectX的缩写,他是基于微软的DirectX接口技术的软件效果器技术,基本上以插件的形式存在,可以运行在当今99%的PC专业音乐软件上(毫不夸张),在支持WDM驱动的硬件平台下能够以较低的延迟提供非常高品质的效果处理。(都是后来学习的,那时候不懂。)

Ultrafunk AS是DirectX的领先独立开发商和Windows的VST音频插件公司,下面是我使用的第一套插件,那时候不知道其实插件也可以是一个一个的,不一定是一大包。不过Ultrafunk直接一包就笼络人心了。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

先来一张全家福,这个是我从一位师兄那里拷的第一个插件包,Ultrafunk Sonitus FX。估计很多跟我同辈的爱好者们应该都接触过,可以说功能非常全面,甚至当时很多都不知道做什么用,界面简洁,功能齐全。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

首当其冲的就是压缩器,非常简单清爽的界面,跟现在各种模拟硬件外形的插件比起来,这个还是听舒服的,非常直观,包括input,output,阈值,压缩比,拐点,压缩方式,attack,release,是否要limiter还有makeup gain,一个功能完整的压缩器,还带压限,并且有大量的预设,可以说,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算法压缩器了。很可惜,当时我真不知道这东西该怎么用,问很多师兄也都一直半截,网络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内容,估计不是没人知道,是没有写出来吧,或者就是自己没找对地方。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4)

接下来的是均衡,一个6通道的均衡,该有的都有,包括曲线方式,扫频,Q值,增益,该有的都有,并且能够直观看到参数改变以后的曲线,可以做到非常精准的调配。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5)

三大件中的一个,混响器,也是该有的都有,高低通,predelay,房间大小,扩散值,衰减时间,甚至还有两段均衡,高低频可以不同,高低频之间有crossover。还有可以增加干声的电平mix,还支持mono和stereo输出。非常完善。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6)

调制类的是一个这样子的,modulator,可以做到各种调制类的音效,包括flanger,也可以做镶边,参数非常齐全的,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7)

一个声场插件,可以更改声音的位置,跟声相不同,声相只是左右,这个还有纵深。让发声源的定位更加精准。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8)

还有相位器,调整同步录音因为设备延迟问题,导致的相位差,也可以当做效果器用,可以得到抽吸的感觉。

这个效果器包可以说在当年简直就是现在的waves的缩水版,功能可以说非常完善,对于音色没有那么纠结的我,其实已经是非常满足的了。可以说,这套插件对于现在的我原来说,也是非常非常有情怀的。

但是人总是要折腾的,于是还搞了另外很多不同的插件,例如,这个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9)

一个模拟电子管饱和的插件,有两根管子可以选,一个蓝色一个红色,蓝色声音更多高频谐波,红色是中低频饱和失真,确实能让声音变得饱满逼真,但是同时也非常消耗CPU,有DX和VST。能直接让声音提升一个“档次”至少我当时就是这么认为的。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0)

当然,少不了的神器之一,就是 BBE激励器,这个东西可以说拯救了非常多爱好者。有了他,音频的声音就会有种被激活的感觉,低频更加饱满,高频更加通透,声音会变得真实了。非常简单的调节,就仨扭,但是出来的效果可以说震惊,结果变得都有点依赖了。有DX以及VST的格式。

插件厂牌不会一直定在一个地方,就像win系统mac系统一样,会一直更新,后来也是通过网络论坛,找到了Ultrafunk Sonitus FX的更新 R3版本。其实使用来说,感觉区别不大,不过么,界面是焕然一新的感觉,逼格高一些。说实在,我倒是喜欢最开始的,我比较喜欢极简风。估计大家也会非常熟悉这个新的一套,想必当时你们拿到新的时候,也是心情无比激动吧。提供了DX以及VST的方式。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1)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2)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3)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4)

就不放全部了。功能其实都差不多,也许是算法改善了,然后修复了一些bug,配色好看了一些,主要是还多出了不少新插件,不过我真用不上那么多,混音的人都知道,其实关键还是压Q混响三个至关重要,还有像相位这种修复性的插件比较重要。其他做效果的其实很多时候也用不上。再者,很多有替代的厂牌,专注做的,会做的更好一些。那么这里有很多人就会想知道,那到底这个Ultrafunk公司怎么就没了?也没有再找到他的信息了。那是因为Ultrafunk最后是被Cakewalk收购了。下面是cakewalk公司的faq。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5)

另外还有一些就当是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插件,例如下面这个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6)

比较早期的通道条,这个是VST插件,那时候不知道母带的概念,这个其实可以作为软母带用。当然,也可以用在所有通道上,包括bus,当时压根不知道这个做什么的,太复杂了,唯一就是知道有eq可以用,其他功能看的眼花缭乱,非常完善的通道条,包括滤波器,压缩,均衡,齿音,喷麦,压限等等,除了正常的过程处理,还有声音修复的一些功能,唉,当年就是不懂啊。不然,可以提升很多很多。

第二阶段 VST与VST2的继承

喜欢音乐那么多年,我也去考过艺考,但是出于各种意外,阴差阳错,还是没有进入科班学习,其实在这个领域,当时也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院校有,太难了。不过靠我的自学能力,还是学的不错的。不过我自己原来的专业是外贸,工作以后,还是做了几年外贸工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也一直没有停下来,会在网络上和朋友介绍,做一些简单的贴唱或者小DEMO的制作,直到后来我重新回到音乐制作行业。

VST1到VST2可以说是一个质的转变,虽然大家觉得好像也没啥区别,我个人感觉,还是有不同的,采样方面,格式的增大,算法的完善,让我们对于声音的体验有了不同的提升。大学毕业以后,接触了社会,并且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让我们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而宿主方面,我也没有再用cool edit了,而是换成了Cubase sx3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7)

以及,Pro tools的早期版本 8 。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8)

插件方面,也开始用waves公司的,可以说是出来工作以后,接触的第一套。相信很多爱好者朋友,最开始接触的应该就是他们的插件了。由于功能齐全,种类繁多,还是打包。当然,破解嘛,就是全。几乎可以说成为了爱好者的标配。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有了一定的音频知识,很多东西都已经开始懂得用了。waves是帮助我提升的神器。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19)

Waves Audio由Gilad Keren和Meir Sha'ashua于1992年创立。同年晚些时候,Waves发布了第一款产品Q10 Paragraphic Equalizer。Q10是音频行业第一款商用音频插件。而我都已经不记得我用的第一套waves是第几个版本了,也许是V5吧。上图全家福。可以说拿到waves包的时候,一装完,直接震惊我的实现,那么多!!!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0)

L2这个不用多说了吧,最后给响度的一个插件,当年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响度不够,有了L2,基本上就是出神了。有了响度,作品的听感才会更好。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1)

多段压缩,可以用于母带,也可以用于某些频段动态不稳定。可以说也是当时觉得极度需要的插件。

其他就不多说了,了解waves的大家都知道,里面东西实在实在太多了。其实关键是,waves可以说直接改编了我对于混音的想法。或者说,丰富了我的思路。过去做东西,只要每一个声音能够清晰就可以,比例对就差不多了。但是有了waves以后,我开始更加多地去纠结一些细节,尤其是懂得了压缩的原理以及应用以后。

那么这个阶段的我,也开始了解到了,原来混音之后,还有母带这个说法。于是就开始寻找母带插件。虽然说,母带还是用硬件做最好,但是条件不允许的话,软件也是可以的。毕竟普通的大众需求,还不至于达到出版母带的质量。于是乎,就找到了OZONE,Izotope的好东西。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2)

当时最开始学习母带的一些知识的时候,觉得,那不就是跟混音一样的事情么?确实,其实就是二次混音,但是,不是针对每一个乐器或者人声,而是针对整个作品来做细微的调整。让作品能够成为商用的质量。或者说整体听感要变得更加适合播放和聆听。于是Ozone 3 就是我接触的第二套VST,那时候还没有vst2.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3)

母带插件其实内容跟普通也差不多,主要是压缩,均衡之类的,还有动态均衡,声场,饱和等等。当时觉得这个太厉害了,能够让作品整个变得“是那么回事”的感觉。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4)

那么除了增加了这些插件以外,原来用的那些DX和vst也有了更新,但是到了那个年头,已经没有再用DX插件了。更新了一些插件,例如,早前的BBE。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5)

从原来简单的一个激励器,变成了3个,激励,饱和,响度。突然感觉,BBE才是历史的见证啊。后来,我们工作室也用上了bbe的红色。功能更加完善了,不过讲真,有了waves以后,bbe反而用的不多了。倒是用在了录音前期了。有人说,怎么会用这个做前期?有病吧?随便咯。我们要的是最终声音好,过程你管我呢。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6)

2016年头买的BBE激励器

vst2的插件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也基本上代替了vst1,waves的插件,也一直一代一代更新着用,不停地有新增插件,从V5一直用到了V8,开始准备更新换代了。加上设备的完善,插件的飞速发展,我自己的学习进程以及工作进程,也就是几年时间,了解到的插件更加多,进入了VST3的时代。

第三阶段 VST3和AAX的辉煌

到了2015年,跟我的学生一起开了正式的工作室以后,我们也逐步从用破解慢慢转向使用正版软件了,毕竟考虑到做这一行的,手里没有压箱底的正版,会被小看的。事实上,也不会,毕竟客户都是看结果的,但是,还是觉得,使用正版才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7)

我自己的电脑桌面,用上的基本上都是正版了,而到了后来这个阶段,插件满天飞。也慢慢了解到了很多很多很好的插件商。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8)

例如 Antares audio,就是传说中的百万调音师的爱宠之一,autotune的厂牌。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29)

还有Fabfilter肥波,一个非常潮的数字插件厂牌,插件操作界面友好不止,需要的功能非常强大,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0)

还有Plugin Alliance插件联盟,有非常多很好用的神器级别的插件,例如下面的右边的TD,音头神器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1)

还有Slatedigital,我非常喜欢的厂牌,声音逼真细腻。也是我现在常用的厂牌,染色也是特别特别的古典向。主要是出来声音特别有保真感。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2)

Mcdsp,一个其实很早就有的厂牌,只是我没接触,传统的声音,传统的味道,非常棒的染色。老牌的插件老大之一,很多国外的上年纪的大神都喜欢的。用于做老派风格的作品我也喜欢用。染色很有年代感。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3)

Lexicon,牛逼的混响厂牌,软硬件都无比出色。不用多说,即便是破解也要人手一套的经典的还有UAD中模拟的480,224等等。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4)

UAD-2,经典的软硬件厂商,la-2a,1176,等等硬件的厂家,同时还有音频界面以及插件DSP运算卡,非常强大的厂牌。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5)

apollo系列产品以及dsp运算卡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6)

各种授权的dsp运算插件

有了DSP运算,可以说,为笔记本混音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笔记本的运算能力有限,插件多了自然容易CPU爆炸,DSP运算卡分担了所有这种插件的运算,给cpu省了大量资源,并且带来实时录音低延时的保障。

另外就是Waves 也迎来了最新版本V10,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7)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8)

还有BBE的新版,再增加一个新的处理lowend的机器。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39)

至于izotope的Ozone,从3到5到7到8,一路用上来了。并且也采购了一个mix的bundle,包括 ozone8,neutron2,nectar3,RX7,等等一批插件,包括音频修复,母带,通道条,人声专用通道条,人声效果器,meter表。等等。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40)

ozone5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41)

ozone7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42)

最后的最后

说实在,继续讲下去是没完没了了,因为现在的插件真的太多了。实际上过去也很多,不过那个年头,真的信息匮乏,不知道很多插件怎么来,也不知道怎么学习了解,现在的信息爆炸,给我们混音带来了飞跃的发展,尤其是在工具上,包括硬件,宿主,电脑,插件,等等。

这片文章不知道会不会让爱好者的你有了一些想法?其实主要是简单让大家了解下插件发展的简单过程。真要去细讲,其实还缺了很多很多内容,尤其是第一阶段,很少人回头去看那个时候的东西了。以后后机会我会专门再整理写一写20年前的插件。

希望爱好者朋友也好,专业领域的同行也好,能在这个文章中能够找到一些回忆。

喜欢「音乐杂谈」这个主题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将会在不定期发表一些音乐理论以外的音乐话题的文章或者是音乐知识的干货 。(此文为混音师天职老师 发布于今日头条的原创文章,转载请告知并注明出处)

实用的插件推荐(穿越浏览数字混音的历程之)(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