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穆宗同治帝载淳驾崩,经过清国高层商议,选择载淳的堂弟兼表弟醇贤亲王奕譞的嫡次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奕詝为嗣子,兄终弟及继承大哥载淳的皇位。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1)

两宫太后选择载湉的懿旨:“皇帝龙驭上宾,未有储贰,不得已以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

因此,载湉过继给咸丰帝,入承大统,成为光绪皇帝。随着两宫太后的懿旨颁发天下,因为旨意中的那句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

让这个实际只有三岁半的娃娃皇帝的地位顿时变得尴尬起来,同时,因为他的过继,身份变得尴尬的还有他亲亲大姨妈慈禧太后。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2)

身份突然尴尬起来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原本是咸丰帝的小老婆,因为生育同治皇帝,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两宫垂帘听政。在同治朝,慈禧是名正言顺的圣母皇太后,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同治帝死后,儿子继位,后世子孙都是慈禧的,慈禧生前会被尊为皇太后,死后也被尊为皇后,和前朝的帝母一样地位被尊崇。

然而,同治帝驾崩了,选择光绪帝过继给咸丰帝了,慈禧太后继续做太后,在礼制上就有点不合适。光绪帝过继给咸丰帝做嗣子,那咸丰帝就是嗣父,慈安就是嗣母,慈安的地位不会因为嗣子过继而有啥变化,但是,慈禧太后则由皇帝的生母变成嗣皇帝的庶母了,身份变的尴尬起来。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3)

因此,在光绪年间,慈禧做太后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也的确有人对慈禧的尊号有过质疑,认为 “西后于穆宗则为生母,于皇上则为先帝之遗妾耳,天子无以妾母为母哉”、 “太后虽穆宗皇上之母,而实文宗皇上之妾,皇上入继大统,为文宗后,凡入嗣者,无以妾母为母之礼。故慈安皇太后者,乃皇上之嫡母也,若西太后,就穆宗朝言之,则谓之太后,就皇上言之,则先帝之遗妾耳,本非生母。”

有人会说,慈禧是光绪的亲姨妈啊!不好意思,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只能从皇室论,而不能从血缘论,是故,慈禧在光绪朝这点尴尬就一直存在。

按照礼制,不要说礼制,慈禧从来不是讲礼制的人,按礼制,清国还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事呢,慈禧不照样垂帘了?况且,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朝廷怎么可能把先帝的生母从皇太后降为太妃呢?又置先帝于何地?再说,慈禧还是垂帘两宫之一呢,怎么可能改变皇太后的尊号?

尴尬归尴尬,质疑归质疑,并不能阻挡慈禧的执政之路。相比较光绪帝的尴尬处境,慈禧的事反而不重要。

尴尬的嗣皇帝光绪

做为嗣皇帝的光绪会有什么尴尬呢?本来,他没有什么尴尬,就是因为两宫太后的懿旨中的那句话,让他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的。

两宫太后懿旨中明确说“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意思就是等光绪生皇子后,那个皇子就承继同治帝为嗣。

这句话显得光绪就是个代理皇帝,更像一个跳板,要被同治帝借腹生子,完成使命就可以被踹开了一样,懿旨中的这句话会对光绪帝及他的其他儿子们带来很多不可言说的麻烦。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4)

同时,对没有被立嗣的同治帝抱有同情之心的臣子们也大有人在,都认为两宫懿旨关于继嗣、继统的话说得不明确,恐怕光绪帝将来会成为宋太宗、元仁宗到时候不给同治帝立嗣,毕竟对未来谁也不能预测呀!

光绪元年(1875),内阁侍读学士广安上书两宫皇太后,为同治帝鸣不平,请求太后把“我皇上将来生有皇子,自必承继大行皇帝为嗣,接承统绪”的安排明令天下,免得“第恐事久年湮,或有以普言引用,岂不负两宫皇太后诒厥孙谋之至意?”“请饬下王公、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颁立铁券,用作弈世良谟。”

就是说:为了避免以后有人忘记两宫懿旨,应该把皇上所生皇子过继给同治帝再入继大统的事用铁劵形式记录下来颁布天下,以防日后有变。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5)

两宫太后特下懿旨说”前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业经明白宣示,中外咸知。兹据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奏请饬廷臣会议,颁立铁券等语,冒昧渎陈,殊堪诧异。广安着传旨申饬。”

意思是说,之前嗣皇帝生皇子就承继大行皇帝为嗣的事已经宣示中外,谁能不知道?谁能忘记?哪里用得着你广安再来聒噪?

因此传旨斥责广安,并多次重申同治帝的统绪不会中断,但并没有解除群臣的疑虑,随即在安葬同治帝夫妇后,发生了吴可读尸谏的事情。

吴可读尸谏两宫

光绪五年(1879)三月,同治帝夫妻归葬惠陵,结束葬礼后,闰三月五日,吏部主事吴可读在回銮的路上服毒自杀,上书两宫预定大统,史称“吴可读尸谏”。

武死战、文死谏是封建王朝忠君爱国的最高境界,死都不怕自然是什么都豁出去了,吏部奏闻吴可读的遗折,朝野震惊,两宫太后也无法隐瞒,因此在闰三月十七就迅速做出反应,召集大臣共同参阅吴可读遗折,商量为同治帝立嗣事宜。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6)

“罪臣涕泣跪诵,反复思维,以为两宫皇太后一误再误,为文宗显皇帝立子,不为我大行皇帝立嗣。既不为我大行皇帝立嗣,则今日嗣皇帝所承大统,乃奉我两宫皇太后之命,受之于文宗显皇帝,非受之于我大行皇帝也。而将来大统之承,亦未奉有明文,必归之承继之子,即谓懿旨内既有承继为嗣一语,则大统之仍归继子,自不待言。”

吴可读在遗折中公然指责两宫太后一误再误,不为同治帝立嗣,嗣皇帝所承大统受之于咸丰帝,如果将来嗣皇帝过继一个儿子给同治帝为其立嗣,但另立其他儿子继承大统,导致“将来大统之承,亦未必归之承继之子”,那皇位传承就是咸丰-嗣皇帝-皇子了,和同治帝没有关系了,同治帝的帝统就要断绝。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7)

因此,吴可读请求“惟仰祈我两宫皇太后再行明白降一谕旨,将来大统仍归承继大行皇帝嗣子。嗣皇帝虽百斯男,中外及左右臣工,均不得以异言进。正名定分,预绝纷纭。”

就是要太后明确降旨,以后的大统必须由同治帝的嗣子继承,这样以来,“如此则犹是本朝祖宗以来以子传子之家法。而我大行皇帝未有子而有子,即我两宫皇太后未有孙而有孙。异日绳绳揖揖,相引于万代者,皆我两宫皇太后所自出,而不可移易者也。”

继统与继嗣

吴可读尸谏表面上是为同治帝立嗣的事,实际也是在确定光绪帝在清帝统绪中的位置,总之就是光绪帝生儿子,过继给同治帝,继嗣加继统,清国帝王传承依旧是:咸丰-同治-皇子,父子相承,光绪?不好意思,他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对于吴可读的请求,群臣议论纷纭,宗室诸王认为,他们大清根本没有预定青宫的先例,“继统与建储,文义似殊,而事体则一,建统大典非臣等所能参议,则大统所归,岂臣等所得擅请。”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8)

就是说大臣们没资格预定太子,只能寄托于皇帝自己讲良心遵礼法了,礼亲王世铎领衔的奏折认为光绪帝以后定能“以文宗之统为重,以穆宗之统为心。”因此,根本没必要另外降旨明确皇位的归属。

徐桐、翁同龢等认为清代的确没有建储的先例,“我朝家法不建储贰,此万世当敬守者也。”“总之绍膺大宝之元良,即为承继穆宗毅皇帝之圣子。”表示以后不管哪个皇子继承皇位都是同治帝的嗣子。

宗室宝廷也认为“窃以为大统之归,固已早定,本无异议,无须再降懿旨,请命皇上。惟当引伸前旨以喻天下臣民。”

并针对吴可读认为光绪是临时皇帝的疑虑做出解释:表示是以将来皇上所生皇子继承同治帝为嗣,并不是说皇子出生就让光绪让位。

“恭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懿旨之意,盖言穆宗毅皇帝未有储贰,无可承继,将来即以皇上所生之皇子,继承穆宗毅皇帝为嗣,非言生皇子实时承继也,言嗣而统赅焉。矣引伸之,盖言将来即以皇上传统之皇子,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也。”

还一再声称皇帝必然孝悌忍让,以皇太后之心为心,不用啰嗦交代,等亲政了就会让皇子承继同治帝为嗣。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9)

“我皇上孝弟仁让,必能以皇太后之心为心,无须谆谆申命。并请将前后懿旨与广安、吴可读及此次与议诸臣奏议,存之毓庆宫。俟皇上亲政日,由毓庆宫诸臣,会同军机大臣,恭呈御览,自必明降朱谕,宣示中外。将来传统之皇子,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俾天下后世,咸知我朝家法,远越宋、明。”

总结一下诸位臣工的意思:就是吴可读实在小题大做了,担心过度,我皇上必然是孝悌忍让,遵循礼法,远超宋太宗明景帝,到时候必然是让皇子承继同治帝大统的,不用再明文规定。

尘埃落定

但由于吴可读之死轰动太大,两宫太后不得不又扩大议事范围,召集更多官员参与商议此事,其中以张之洞所奏最为合适详尽。

张之洞认为:“窃谓为穆宗毅皇帝立嗣,继嗣即是继统”,因为“从来人君子孙,凡言继嗣者,即指缵承大统而言。天子诸侯,并同一理。盖人君以国为体,诸侯不得祖天子,公庙不设于私家。苟不承统,何以嗣为?”“将来皇子虽为穆宗之嗣子,仍无妨为皇上之嫡子。尊尊亦亲亲也。”“伏维皇太后与皇上名分已定,恩谊日笃,皇太后视皇上所生皇子,无论承继穆宗与否,同为己子。”

张之洞的意思就是说:继统就是继嗣,自古以来,只要过继为嗣子的,必然是继统继嗣一体的,如果不能继统,何必过继嗣子呢?以后就算是皇子成了同治帝的嗣子,也不影响他是光绪帝的嫡子身份啊!况且,光绪帝已经过继给咸丰帝,皇太后与光绪帝就是母子关系,名分确定,光绪的儿子不管过继给同治帝与否,都是皇太后的孙子啊!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10)

张之洞的建议得到两宫的认可,两宫下诏宣布:“皇帝受穆宗毅皇帝付托之重,将来诞生皇子,自能慎选元良,缵承统绪。其继大统者为穆宗毅皇帝嗣子,守祖宗之成宪,示天下以无私。”

同时以吴可读孤忠可悯,以五品官员的身份进行抚恤,比较合情合理的把吴可读尸谏事件处理得当,既维护了同治帝的正统,也避免了预定皇储造成光绪帝的尴尬。

猴格说

不得不感慨封建王朝的礼法繁杂,吴可读还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虽然表面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随着光绪帝一直没有生出儿子,以及与慈禧太后的分歧,到底还是导致己亥建储的闹剧出现,换言之,慈禧在光绪朝的尴尬地位,和光绪的尴尬处境,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改变。

光绪皇帝为什么没子嗣(大清国的继统与继嗣)(11)

两人的尴尬地位要到宣统帝过继时,才从根上得到解决,宣统过继给同治帝为嗣子,慈禧在宗法上就成为他的亲祖母,改变了光绪朝皇帝庶母的地位,太皇太后的地位得以名正言顺;同时,宣统又兼祧光绪,光绪的尴尬处境也得到解脱。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清史稿、德宗承统私记、晚清宗室过继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