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判断模块中,有一个模块在卷子中非常的明显,那就是字数很少的类比题,很多的类比题可能都只有几个字符,看起来特别的简单,但真正做起来会发现,这个板块除了一些方法之外,还需要很多的常识基础,在这个模块我们做题的时候会经常碰到一些成语,很多同学经常会问如果出现成语的话,考点会有哪些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总结一些成语的常见考点供大家了解,那成语出现的话多是什么关系呢?

第一,近义、反义关系。很多成语出现,大家第一个想法就是是不是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确实,如果出现成语,大家首先想到近义反义是没错的。

第二,褒义贬义。如果成语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或者单纯凭借近义反义无法选出唯一答案的时候,那我们其次可以看一下成语的褒义贬义,观察是否有什么规律可循,然后在选项中选出一个一样关系的最优选项即可。

第三,动宾关系或者偏正关系。比如说:“披荆”和“斩棘”这两个词。都是动宾关系,也就是动词加上对象这样的结构。尤其成语中含有动词的,可以观察是否是动宾结构。偏正关系就比如说:“无边”和“落木”,用“无边”来形容“落木”,一个词修饰形容另一个词。

第四,对应关系。经常出现的就是典故和典故中的主体或者客体的对应关系。比如说“三顾茅庐”和“刘备”,这就是典故和典故中的主体的对应关系。

另外,除了上述常考查的几个关系外,也会出现一些需要大家二级辨析的成语题,什么是二级辨析呢,其实就是当大家只是通过单一的关系选不出来唯一的选项时,我们可以多维度多角度的观察,然后选出最优选项,成语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程度递进的题型,比如说“天生丽质”和“倾国倾城”,这两个词语是近义词,而且还有明显的程度递进关系,就是后一个词相比较前一个词强度更强或者更弱一些。

浅谈古今成语(关于成语那点事儿)(1)

常见的出现成语的类比题有以上的几个常考知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题练习一下:

【例1】欢天喜地:兴高采烈

A. 天造地设:鬼斧神工

B. 和颜悦色:百依百顺

C. 七零八落:七上八下

D. 生龙活虎:虎背熊腰

正确答案:A【解析】大家拿到题首先先观察一下这道题的题干和选项。题干非常明显都是成语,首先想到是不是近义词反义词。仔细观察题干,“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这两个词一看就是属于近义关系。题干的关系找到之后开始逐步观察选项。A项,“天造地设”指事物自然形成,不必再加人工,“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的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两个词属于近义关系,和题干的逻辑关系是一致的;B项,“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百依百顺”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直接排除;C项,“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二个词不属于近义关系,直接排除;D项,“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虎背熊腰”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二个词不属于近义关系,直接排除,所以只能选择A选项。本题易错选项就是C选项,可能大家感觉两个词有近义的关系,但其实不是的,两个词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来到华图的线下课堂一起探究学习。

【例2】卧薪尝胆:勾践

A. 凿壁借光:匡衡

B. 开诚布公:曹操

C. 完璧归赵:廉颇

D. 江郎才尽:周瑜

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跟上一道题有略有不同,首先看题干有非常明显的人物信息还有成语,所以首先想到是不是历史典故和典故中的人物的对应关系。观察题干发现,“卧薪尝胆”的主人公就是“勾践”,两个词属于成语典故和典故中的人物的对应关系。A项,“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匡衡”,两个词属于成语典故和典故中的人物的对应关系,和题干逻辑关系是一致的;再看B项,“开诚布公”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不是“曹操”,直接排除;C项,“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不是“廉颇”,直接排除;D项,“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不是“周瑜”,直接排除。所以只能选择A选项。本题易错选项是C,但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不是廉颇。

常考的成语有以上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大家可以平时多做一些这类的题型,然后多积累此方面的经验技巧,类比一定要多做题,对考试会很有帮助。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多做题,多多积累,华图教育在这里衷心祝愿各位备考考生顺利上岸!大家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