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你,所以愿意护你周全,保你无忧。

孝文帝拓跋宏应该算是北魏最杰出的皇帝了,亲政后,推行了很多政策,像是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习汉俗、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等。极大地促进了各族的发展及名族大融合。

然而,就算再杰出的帝王,也难逃情关。

概括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纵使你欺我)(1)

《花木兰》陈坤饰拓跋宏

拓跋宏在三岁的时候就被立为了太子,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他的生母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后就被赐死了,他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冯太后足智多谋,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才能。在冯太后的长期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孝文帝不但精通儒家经义、史传百家而才藻富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拓跋宏对冯太后也是极为尊敬。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

在孝文帝十七岁的时候,冯太后为其选妃,秉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将自己的亲侄女冯润跟她妹妹冯氏一同送入了后宫,并被孝文帝封为了贵人。冯润不但面容姣好、身段窈窕,还熟悉汉文化,孝文帝与她愈发亲密。但是好景不长,三年后不但冯氏因病过世,冯润也得了咯血症,在古代,这种病症极有可能有传染性,为了孝文帝的健康着想,冯太后把冯润遣出了宫,孝文帝虽然万般不舍,但也无可奈何。

概括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纵使你欺我)(2)

孝文幽皇后冯润(469年-499年)

冯氏二姐妹都不在宫中了,眼看着自己的计划要落空,冯太后便挑了另一个侄女冯清想要送到孝文帝宫中巩固外戚势力,但是还未等到冯清册封,冯太后便撒手人寰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三年孝期满之后,孝文帝将冯清接入宫中并册封为了皇后。帝后之间相敬如宾,却少了夫妻间的亲昵。相比之下孝文帝愈发想念起冯润来了。冯太后去世,冯润病情好转,所有阻力都已排除,孝文帝便将冯润接回了宫,并册封为了仅次于皇后的昭仪。

一开始这姐妹两在后宫中相处还是挺融洽的,但是随着孝文帝对冯润有着专宠的趋势,姐妹二人便产生了隔阂,野史中记载为了取悦皇上,冯润每天都将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还将麝香粉末放进肚脐眼里,让自己通体香味飘逸,孝文帝每次都被她的这种香气刺激得热血沸腾。从此再也摆脱不了这诱人的体香,对她越发宠爱。此时恰逢迁都洛阳,孝文帝推崇汉化,让鲜卑官员们都着汉服,说汉话,但是倔强的冯清一直拒绝,孝文帝对她早就不满了,冯润还逮着机会便说冯清的坏话,孝文帝便渐渐疏远了冯清,最终废了她的后位。被贬为庶人的冯清出家为尼,在瑶光寺圆寂。

概括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纵使你欺我)(3)

冯清,孝文废皇后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拓跋宏册立冯润为皇后,至此之后更是独冠后宫,后宫嫔妃几乎不再承幸。但是冯润却没能为孝文帝诞下后代,当497年皇次子元恪的母亲贵人高照容暴死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冯润所为。但若真是她所为,年已14就已经当上太子的元恪不可能每三天都去朝见冯润,况且冯润也对他爱护有加,视如亲生。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北魏孝文帝第二次率军南征,在汝南养病的时候见到了前来告状的彭城公主。得知皇后趁他南征,难耐寂寞,竟与宫中执事高菩萨私通,秽乱宫闱。孝文帝怎么都不愿相信与自己朝夕相伴,恩爱有加的皇后会做出这等荒唐事。但随后宦官刘腾至军中密报让他不得不接受此等诛心之事。

这时,皇后派苏兴寿等人前来试探孝文帝,孝文帝表面装作不知道她与人私通,暗地里却把苏兴寿抓来审问,苏兴寿对皇后私通一事和盘托出。孝文帝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病情加重。

得知私通一事暴露的冯润不但没有将高菩萨斩首赎罪,竟然还联合自己的母亲常氏,在宫中大兴巫蛊之术,诅咒孝文帝一病不起。

正月,孝文帝回到洛阳,决定亲审冯润。他先将高菩萨等人抓起来拷问出实情,接着又在含温室传召皇后。审问前,孝文帝叫阉官搜她的身,下令但有寸刃,立斩无赦。冯润跪在御前,痛哭流涕。看到这一幕的孝文帝心痛不已,自己万般宠爱的皇后事发之后竟然还想刺杀自己。孝文帝命她站起来,赐座给她,又命高菩萨当她的面陈述了一遍所供认的证状,包括私通、巫蛊等事。冯润认下了所犯罪状,但是孝文帝终究是爱她的,不忍将其赐死,只诛杀了她的男宠高菩萨,禁止太子元恪再来朝见她,甚至还保留了她皇后的头衔跟尊仪。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身在鄂北战场的孝文帝身染重病,返程途中,弥留之际,留下遗诏:将所有的妃嫔遣散出宫,赐死冯润跟他合葬。四月,孝文帝辞世,年仅三十三岁。当北海王元详奉命前往冯润宫里赐死她时,她还万分不信地说“他绝不会这样做,是诸王想我死”。 与元详同去的白整强行灌其毒药,冯润遂死,年仅三十岁。

一寸相思一寸灰,帝王之家本少有真情,更何况付出满腔真心。你为后时,后宫嫔妃不再承幸,他言:“妇人妒防,即使王者也不能免,何况士大夫和百姓?”为你辩解;他专宠你时,你却秽乱宫闱与他人私通;你事发暴露,巫蛊咒他、欲行刺他,他终究不忍杀你,留你后位保你周全;赐死你之后,咸阳王元禧等说:“若无遗诏,我兄弟亦当作计去之,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直到他弥留之际也怕你受苦受辱,与你合葬,给你最后的保护。如此情深的帝王,你却负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