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华夏大地处处涌动着对家国安康的祝愿,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喻家山上金桂飘香,华中科技大学迎来了建校七十周年华诞。明德厚学,是她办学育人的追求;求是创新,是她始终如一的使命。薪火赓续,春华秋实,这座巍巍学府用70年时间吟唱着“建设大中华”的高昂颂歌——
这是风雨兼程的70年——立根铸魂,兴“中华”教育之邦
底气,来自历史的积淀!
喻家山,武汉市中心城区最高峰,苍松翠柏,花鸟怡人,是历届华科大人心中不灭的情结。殊不知,70年前的这里,还只是远离城区的一片荒山和丘陵。
“关山,将会变成一块宝地!”这是华中工学院首任院长查谦在建校初期的预言。70年沧桑巨变,从一片荒芜到山林俊秀,从华中工学院到华中科技大学,一代代华科大人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成就了喻家山今日之盛景。
原华中工学院
1967年,周总理在学校露天电影场接见全校师生
翻开校史书页,细听历史跫音,华中科技大学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俱兴,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要,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武汉新建三所工科学院,华中工学院便是其中之一。随后定校址、搬迁,这所学校在查谦院长的带领下便在喻家山扎下了根。1960年,华中工学院成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变。
原同济医科大学
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在华中工学院蓬勃发展的同时,华中科技大学的另外两支源头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1907年在上海创建的“德文医学堂”逐渐发展为同济医科大学;1952年成立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经历数次搬迁、几更校名,曲折发展中逐渐演变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世纪之交,国运大兴,天时地利,三校成鼎。2000年5月,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学校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如今的华科大,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国内外各大舞台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各大重量级榜单上更是高光频频:
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华科大跻身全球百强,位居世界第96名、中国内地高校第8名
2022-23 CWUR世界大学排名中,华科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9位
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华科大位列全国第8,湖北省第一
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学科支撑。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坚持走“综合性、高水平、强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4个学科进入A ;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学校9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9月最新ESI数据显示,华科大拥有20个全球前1%学科,其中6个为1‰学科......学校构建起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学科体系。
星河横流,岁月成碑。从喻家山下开启山林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成为了武汉乃至华中地区产出高新成果、引领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这是砥砺奋进的70年——北斗领航,扬“中华”科创之帆
实力,来自创新的激发!
创新,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华中科技大学砥砺奋进七十载,始终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科技”之名书写着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创新篇章。
四大顶尖实验室
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四大顶尖实验室,代代华科大人敢闯敢拼,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用实力创造中国奇迹、世界奇迹!
罗俊教授成功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刊发,相关成果被收录至高中物理课本
全球首创“膜解剖”手术零出血摘除胃肠道肿瘤
华科大团队研发的图计算机DepGraph性能打破图计算性能世界纪录,登顶全球最权威图计算榜单
- 全球首台醇氢汽车、世界首台“全数字PET”、世界首台机械式高压柔性直流断路器、全球首个面向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联邦学习参考架构、全球首个卵巢癌社会化防控平台;全球首创“膜解剖”手术零出血摘除胃肠道肿瘤;国际首次实现单机性能超越超级计算机图计算性能;
- 建成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脉冲强磁场设施;提出中国首个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测出了迄今最高精度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研发我国第一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研制国内最高精度的空间惯性传感器;
- 面对国家缺“芯”少“魂”的窘境,华科大团队突破7nm CPU芯片封装核心技术,解决电子封装行业知识产权“空心化”和“卡脖子”难题;
- 面对国家高端医疗自主可控迫切需求,华科大团队开发类器官智能制造和高通量生产系统,将国人“健康密码”掌握在自己手中;
……
英雄铸剑,敢为天下先!
一项项原创性科研成果的纷繁迭出,离不开名师巨擘的辛勤开创。华中科技大学现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杰出青年等400余位高层次人才为中坚的师资队伍。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最美教师”、“荆楚好老师”特别奖获得者......一位位优秀教师不仅是学子成长道路的引路人,也是学校科研创新的追梦人!
熊有伦院士获评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
为“湖北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和新当选院士献花
诺奖得主William E.Moerner受聘华科大名誉教授
在“人才兴校”战略实施下,华科大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青年科学家群体迅速崛起,高层次人才赋能科技创新日益凸显。2022年5月,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学校将围绕重大平台、一流学科和战略需求方向,探索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加大力度精准引进世界顶级科学家和国内顶级人才及团队,力争在诺奖级学术大师的引进上取得突破。
喻家山下,黉宫巍巍,七秩砥砺,广纳贤才。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华科大人展现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以及“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
这是一路芬芳的70年——群星璀璨,圆“中华”复兴之梦
后劲,来自学子的开创!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春华秋实,华中科技大学攀科学之高峰,育华夏之英才。微光点点,聚而成炬,70余万名毕业生奋战在祖国的经济、国防、医疗和健康等行业一线岗位,筑梦华科、绽放中华!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是1981级校友张定宇交出的时代答卷。在“武汉保卫战”中,他勇担医者使命,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蹒跚而又奋力奔跑的身影成了全国人民脑海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形象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要保证做到登上月球以后万无一失,我们就必须在地面尽可能做到验证有效充分。”这是1981级校友于登云院士交出的时代答卷。他三十余年仰望星空、深耕航天事业,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见证了中国探月梦的实现。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耗时十年,我们终于成功打破国际垄断,研制出了自己的双色芯片。”这是1980级校友黄立交出的时代答卷。多年来,他带领团队矢志攻关“卡脖子”技术,使我国跻身全球少数几个能独立研制大面阵制冷双色红外探测器及其应用产品的国家行列,填补国内空白,为国家芯片事业添砖加瓦。
......
从星辰大海到绿水青山,从繁华都市到边远山区,每一位华科大人胸怀国之大者,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蓄力量。
万间广厦,众匠所营;大厦巍然,梁椽共举。多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的培养,发挥“双一流”高校在国家重大战略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启明本硕博实验班”“卓越计划实验班”以及各类创新实验班,为国家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等方式,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增长才干。
面向新工科,华科大入选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融合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A 学科方向,发展以共融互连智能机器人为牵引的智能制造、智能芯片、智能感知等未来技术领域,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华中科技大学频出“天才少年”,至今已有6位毕业生入选。在“互联网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国际高性能计算机大会、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华科大学子喜报频传,频繁摘得全国冠军,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凭实力捧回一座座奖杯!
2022年8月,华科大计算机学院图计算团队蝉联图计算挑战赛全球冠军
2021年,华科大学子斩获“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单项冠军和综合冠军
喻家山麓,巍巍学府;东湖之滨,薪火相传。华中科技大学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迈向世界一流。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祝福华中科技大学生日快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时代精神,在“建设大中华”的赛道上跑出更好成绩!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官微,华中大青春计算机,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微,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华科校友圈,华中大材料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软科,最佳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