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人期待,苦等4年——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

到伴随着骂声,评分从开播的8.9跌到8.0——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

可以说,短短半个月,《大秦赋》如坐过山车,经历了两种极端的境遇。

追溯争议开端,自然离不开演员“扮嫩”这件事。

是的,前有55岁刘嘉玲扎双马尾演“丫头”,后有40岁张鲁一演13岁翩翩少年,演员演起来别扭不说,还苦了后期,得多加一步“磨皮”。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4)

坦白讲,张鲁一出场后,当厂长得知这年龄差,差点儿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5)

咱先不说演技,单这看着就够违和的。

毕竟谁能忍得了,张鲁一对着实际年龄比自己还小4岁的朱珠喊亲妈,和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以类似“叔侄”辈分站在一起。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6)

“为什么不让小演员多演几集,让张鲁一晚些出场?”

这大概是每位观众看了都会发出的灵魂质问吧。

但同时,厂长又替被diss的张鲁一感到些许冤枉,因为纵观全剧,“扮嫩”的还真不少。

比如下图中赵国的公子,你看得出来他只有十几岁?!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7)

不难猜测,剧组或许有考虑到历史人物的厚重感,因而做出取舍,让剧里的角色普遍“成熟化”。

用意是好的,只是......没想到适得其反。

当然了,观众也没错,毕竟就如一条弹幕所说,“之所以这般责难,无外乎是对它的期望太高了”

爱之深,责之切。

在争议背后,满是老剧粉对《大秦帝国》系列的珍爱。

《大秦赋》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8)

喜爱,且珍惜。

这用词一点儿没夸张。

不信?

且看前几部的评分,绝对堪称国产剧中的“顶流”

天知道在每年层出不穷的古装剧中,想找一部不瞎胡搞,不拍宫斗争宠、九子夺嫡的,有多难。

而《大秦帝国》系列,就是这样的存在。

从《裂变》、《纵横》、《崛起》,到最新的《天下》,它以秦国为主角,呈现了一部七国争雄,万马齐喑的史诗。

一晃15年过去,它在正儿八经的历史剧中,依然是翘楚。

因为它不挂羊头卖狗肉,不卖噱头,相反,一直耐心勾勒最接近的历史。

而这份诚意,厂长同样在《大秦赋》中体会到了。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9)

实力派卡司

作为一部剧的“门面”,选角尤为重要。

在流量当道的前些年,该系列反其道而行。

就拿《裂变》来说,它几乎启用了影视圈一大半的表演艺术家。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0)

到了第二部,最低调的影帝富大龙出演嬴驷,更是献上了足以让观众铭记7年的表演。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1)

神仙打架是标配,同样,这次也不例外。

除了饰演嬴政的张鲁一,另一重要角色吕不韦,由段奕宏饰演。

影帝回归小荧屏,将运筹帷幄,亦正亦邪的一代丞相,拿捏得精准又到位。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2)

就拿秦王突然离世,他得知自己离登顶又近一步时的几个层次转变举例:

他似哭非哭,欲笑不笑,面上该哭,心里在笑。

这是理智与感性的碰撞,含泪的眼睛是表演的忠臣,翘起的嘴角是得逞的奸佞。

段男神这表情可太生动,简直满脸都是戏啊。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3)

短短几秒钟,段奕宏将吕不韦内心的窃喜,体现得淋漓尽致。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4)

至于其余角色,不分戏份多少,也都是一个个戏骨——

李乃文,饰演李斯;

邬君梅,饰演华阳夫人;

李洪涛,饰演申越;

辛柏青,饰演嬴异人;

尤志勇,饰演王翦;

......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5)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6)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7)

与演戏功力相匹配的,全剧皆采用同期录音。

讲真,就单拎出来这一项,就把不少“国产垃圾”秒成渣渣。

不为人知的幕后

如果说“软实力”是顶级的,那么“硬实力”也是杠杠的。

《大秦赋》十年打磨,聚水成涓。

相比动不动就拉绿布、用特效撑场面,本剧从开机到结束,共拍摄235天,从四十度的酷暑到零下二十七度寒冬,从骤雨到暴雪辗转新疆、贵州、浙江象山、横店、仙居等地,场景多达1000多处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8)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19)

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是气势恢宏的,例如秦赵两国的对战,骏马飞驰,沙场点兵。

那尘土飞扬的场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观感。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0)

而除了大场面做的像样,剧组对细节的处理更是出神入化。

比如服化道,肉眼可见的考究。

从一国之王到龙套小兵,不同身份的人穿的衣服、发型、使用的武器,皆依据历史资料,对号入座。

以至于观众都在调侃,满屏行走的兵马俑啊。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1)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2)

此外,军事爱好者有福利了。

剑盾戈矛、战车、弩车、投掷车……高度还原了冷兵器时代。

小小的一把秦箭,在当时也是有标准生产线的。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3)

少见的是,剧中还用镜头特写了当时的战术、排兵布阵等等,例如攻城战中,守城的一方如何用投石机,战车又是如何倒进壕沟;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4)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5)

还有公子异人从赵国出逃,引发秦赵两国军队对峙,双方如何周旋。

防御: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6)

列阵: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7)

对杀: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8)

那眼花缭乱的队形。

总之甭管你懂不懂历史,都分分钟给你震撼成懵逼脸,疑问竟还有这操作?

等看了花絮才知道,上述这些逼真、震撼的场景背后,是置景组、道具组多方的配合,是工作人员、群演一遍遍的彩排。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29)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0)

一场又一场戏,足见其用心。

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切万事俱备,只剩吹响“大秦崛起”的号角。

《大秦帝国》系列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虽并非是正史,却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史实,进行适度的艺术加工。

厚重、壮阔,却不浮夸。

不瞒你说,厂长这个理科出身的女同志,也看得热血澎湃。

因为故事不仅仅是在讲秦国的血泪史,它更展现了人人皆可成兵的秦人的热血。

秦王扫六合,中国大一统分分合合的历史进程自此而始。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1)

坦白讲,《大秦赋》作为系列中的最后一部,主讲秦始皇嬴政的一生。

相对观看门槛低,讨论度高,同时争议也最大。

因为在很多影视剧,包括各种书籍中,嬴政是暴君,独裁者,骄奢淫逸,遗臭万年。

所以如何呈现嬴政,是夸他?还是贬他?

总归需要掂量掂量。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2)

看了剧你便能体会到,《大秦赋》更像是以冷静的第三者,在陈述过往——

嬴政从幼年随父亲在赵国当人质;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3)

到后来被父亲抛下,与母亲赵姬在险境中相依为命。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4)

再到他幸运的重返秦国,成为公子、太子、王。

整个过程中,他打过胜仗,有意气风发的高光时刻,也有经历荒淫无道母亲的背叛,以及吕不韦的专权。

过往的因,种下后来的果。

天生的环境塑造了复杂的嬴政,他有暴虐的一面,也有雄才大略,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注定一生波荡,成为传奇。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5)

值得一提的是,《大秦赋》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男主”戏。

这里没有独角戏,嬴政戏份不是最多的,他更像是一个引子,串起了这段历史,而在这中间,每一个人物都饱满立体,举足轻重。

忍辱负重的嬴异人。

倘若他没有听吕不韦的建议,认没有血缘关系的华阳夫人做母亲,就没有机会成为公子,继承王位。

因此,也就没有他儿子嬴政的大展宏图。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6)

精明商人吕不韦。

是他一路护航嬴政父子,前期,他是精明的军师,运筹帷幄,以超低的成本创下巨大的营收,实现从卑贱商人到一国丞相的逆袭。

但,人越走越高,也越来越飘。

吕不韦真正的野心,逐渐暴露无遗。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7)

此外,还有待机几十年的嬴政的爷爷安国君,他当了三天王便暴毙。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8)

嬴政的母亲赵姬,卑贱出身,在她眼中没有江山社稷的大局,只有私欲。

为嬴政母子出生入死的申越,周朝在位最长的君主周赧王,毁誉参半的军神白起,辅佐嬴政取得天下的李斯......

讲真,在历史观,格局这一层面上,《大秦赋》是有底气的。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39)

看到这,或许有人要说了,按照厂长你这么一番论述,难道《大秦赋》完美到挑不出错?

坦白讲,还真不是。

有没有瑕疵?有!

有没有戏剧成分?有!

和前两部相比,第四部确实无法媲美,有一些不足。

像是太过白话的对白,离谱的桥段,不敢相信,嬴政竟然会去找吕不韦质问自己血缘的事儿

被低估的国剧排行榜(真替这国剧不服)(40)

但,即便如此,厂长终还是认为“功大于过”

抛开别的不说,在大体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融入适当的戏剧冲突,用年轻人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精良的制作。

它已经算是难能可贵,完全能纳入“且看且珍惜”系列。

讲真,在配音 注水 魔改都能被捧上天,鼓吹为“良心剧”的时代;

像这般认真筹拍的,哪怕再不济,也不至于被安上“烂剧”的名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