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映雪的典故跟晋朝的两个人有关,分别是东晋的车胤和西晋的孙康。

据《晋书》记载,车胤“夏月常囊萤以照书”,妥妥地的好学上进;《尚友录》记载,孙康“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如此刻苦用功,现在来说也是有“学霸”的潜质。

学到这个成语典故的时候,除了点头称是,对古人的景仰、敬佩更是由然而生。然而通过囊萤和映雪的亮度来读书,可能只能是美好愿望和想象。

现在萤火虫太少了,甚至野外也难觅它的踪影。小时候夏天的夜晚,房前屋后一闪一闪亮晶晶,扇子一扇,迅速的放入小玻璃瓶里游戏再也做不了。并且有昆虫学家做过试验,把足够多的萤火虫集中在一起,发出的亮光根本达不到阅读需要的亮度。

雪在城市里也不招人待见。除了等待下雪的一点点小兴奋劲,还有落雪时小朋友的欢呼。随即而来考虑的更多的是雪后的交通、能否正常通勤上班……。“踏雪寻梅,乘兴而来、兴尽则返”,凡此种种离我们都有点远,映雪读书就更不用提了。

明朝《笑林》的作者浮白主人,编了一则笑话,初看是“关公战秦琼”的闹剧,看后往往拍案叫绝。

“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象个下雪的'”

这笑话背后的“本末倒置、形式主义”,在追求“仪式感”的现在,保不齐就有你、我的身影。

侯保林关公战秦琼(关公战秦琼VS囊萤映雪)(1)

侯保林关公战秦琼(关公战秦琼VS囊萤映雪)(2)

侯保林关公战秦琼(关公战秦琼VS囊萤映雪)(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