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自贡梁女士驾车到4S店检查维修时发现,虽然车辆在交警部门的登记是她本人,但是在车辆厂家系统里登记的却另有其人。这是怎么回事?梁女士带着疑问向成都商报记者反映了相关情况,希望确认自己所购车辆是否是一手新车。

买二手车后来发现和事实不相符(购车2年多发现车主竟另有其人)(1)

梁女士购买的车

采访中,作为销售方,4S店相关负责人表示:绝对不是二手车,也不影响质保,之所以名字不符,可能系系统录入错误导致。作为厂家,厂家“400”客服电话工作人员则回复:系统里的姓名由4S店提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正在进一步核实处理中。

讲述:修车时无意发现 车主不是我

2016年2月底,自贡市民梁女士在自贡江淮4S店购买了一台和悦A30轿车,共计花费约7万元。

“前两年使用着还行,好像是8月23号,方向盘异响,我就开去维修店检查。”梁女士称,当天,维修人员询问情况后告诉她,车子还在质保期,可以去4S店免费检查维修。于是,梁女士驾车来到4S店。

梁女士说,来回跑了两趟4S店,她总觉得方向盘异响的问题依然存在,便与店方工作人员交流起来。无意中,梁女士从工作人员处得知,该车车架号在厂家登记的车主姓名为“侯玉婷”(音),并非梁女士本人。

对此,梁女士很是纳闷,她先后多次拨打了厂家的“400”客服电话,查询的结果仍为:侯玉婷。

此后,梁女士咨询了相关业内人士,得到的反馈是,可能是虚拟销售。所谓虚拟销售,据梁女士转述称,是销售方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完成销售量,随意登记一个客户信息,继而与真实车主信息不符。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梁女士想弄个明白。

4S店:可能是录入错误 不影响质保

成都商报记者从梁女士提供的材料中看到,她于2016年2月24日与自贡豪大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定车协议,于2016年2月29日正式提车并收到销售方提供的购车发票,发票显示价税合计为65800元,购买方为梁女士。

自贡江淮汽车4S店一位甘姓负责人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梁女士购买的车辆绝对不是二手车,之所以出现厂家系统里登记为另一人,有多种可能,比如厂家系统录入错误,使得购买时间、客户名字与真实情况不符。不过,可以向厂家申请变更即可,不会给车主造成任何影响。

买二手车后来发现和事实不相符(购车2年多发现车主竟另有其人)(2)

随车卡片

对于梁女士提及的“虚拟销售”,该负责人解释称,各个品牌的车在一定时期内都有销售量考核,销量不足的时候,销售方会向厂家报备一个假的销售信息,在系统里备案;待真实销售后,销售方会向厂方报备更正。

该负责人说,梁女士的车辆究竟是否属于虚拟销售,由于当时的销售人员已经离职,无法进一步核实。关于质保期的问题,该负责人称,质保期一律以购车时开具发票日期起计算,因此,系统登记的购车日期不影响车辆实际质保期。

该负责人说,接到梁女士反映的情况后,店方已于9月4日将其的信息传至厂家,等待更正。梁女士车辆的质保期未受影响,车辆故障处理好之后,还愿意赠送其3次免费保养。

厂家:可能系提前报备

9月21日,梁女士当着记者的面拨打了车辆厂家的客服电话。在提供车架号后,工作人员回复称,该车购车时间为2015年2月17号,车主信息是“侯玉婷女士”。

梁女士说明车主身份后提出了是不是虚拟销售、为何车主信息不是她本人、会不会买到了一台二手车等问题。工作人员回答称,不是虚拟销售,有时候可能是4S店提前报备了车主信息,提前录入的其他“意见”(音),这个没有问题,肯定不是二手车。

梁女士继续问“我是2016年买车,为什么2015年已经销售了?”接线人员在收集相关信息后表示,稍后核对一下,让4S店给予解释。

买二手车后来发现和事实不相符(购车2年多发现车主竟另有其人)(3)

购车发票

9月24日,成都商报记者拨打厂家客服电话并提供了车架号,希望了解证实梁女士的车辆情况。对方工作人员回应称,用户(梁女士)于9月21日来电反馈这个问题,目前正在处理中。通过系统资料查看,车主的确是“侯玉婷”,实际车主是梁女士。如果梁女士怀疑是二手车,可以通过司法第三方进行鉴定;厂家敢保证,不会给用户提供二手车。

至于为何名字不符、销售日期不对称、是否影响质保等问题,该接线人员回复称,录入系统的信息是4S店提供,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不会影响质保期。厂家只认车不认人,质保期以用户手上的购车发票为准。梁女士实际买到的是不是二手车,目前也不清楚,正在处理中。

业内人士:不是二手车 有两种可能

一位汽车行业业内人士表示,二手车是不可能的。二手车的定义是指在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之前或在经济实用寿命期内服役,并仍可继续实用的机动车辆

该业内人士分析称,之所以出现梁女士所述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厂家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提前报备售卖信息;第二,是该车当时有可能已经被“侯玉婷”订了,4S店也上传了信息,但是之后由于各种原因,该订单取消了,没有实际购买,而经销商没有及时与厂家沟通更正信息。

该业内人士说,这类情况并不常见,属于经销商流程失误。要化解双方的矛盾,主要以沟通调解为主,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补偿标准。作为补偿,经销商提供了3次免费保养,就看车主是否愿意接受。

成都商报记者 袁伟 摄影报道

编辑 杨渝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