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7日,一个新时代城市构想跃然于眼前。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重点建设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双子星座”。消息一出,犹如平地春雷,响彻内蒙古大地。
在赤峰城市版图上,涉及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喀喇沁旗3区1旗及周边的城市新核,迅速成为赤峰乃至内蒙古高度关注的焦点。
从这一天起,赤峰的城市化将产生历史性转变:从以分散的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转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格局。
东方风来,春潮涌动。红山大地上,一场气势如虹、势如破竹的城市变革正快速演进;一股注定被瞩目的新生力量正蓄势待发——
赤峰是怎样形成的
从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华夏第一村”到二道井子遗址 “庞贝古城”,从辽王朝首都上京临潢再到远近闻名的昭乌达,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赤峰因其绵延千年持续繁荣的历史,成了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赤峰划入内蒙古自治区,设立昭乌达盟公署。
1983年,设立地级赤峰市,市辖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
斗转星移。进入21世纪,赤峰城市建设迎来大提速。
2003年,为缓解城市拥挤,拉开城市框架,开始规划建设赤峰新区;形成“二十二横、二十纵、七桥”的市政交通网络,建成区面积达21平方公里。
2009年,红山区启动桥北新区建设,松山区启动松北新城建设。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8.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4.85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3.1%。
中心城区、八家组团、小新地组团、桥北新区、松北新城、红山物流园区、松山物流园区渐次崛起,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赤峰城市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近几年,国家战略的叠加、自治区战略的赋能、自身目标的锚定,让赤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跃升期。作为蒙东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如何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由中等城市升级中心城市,是摆在赤峰面前的崭新课题。
什么是区域中心城市?
是一个省区赋予一座城市的发展使命,是发展的方向标和新引擎。能位列其中,都是居于省区战略要津、引领区域发展、代表省区形象的现代化城市。
赤峰亟需提升能级与竞争力,期待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未来已来。新的区域中心城市,赤峰,呼之欲出。
为什么选择赤峰
100多年前恩格斯说过,250万人集中于伦敦,使每个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据测算,在城镇化进程中,每增加1万城镇人口,可直接带动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投资8亿元至10亿元。
城镇化发展无疑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收官,内蒙古已建成3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14个小城市,一串串闪亮的城市明珠和城镇集群,在内蒙古经济版图上交相辉映。
然而,西快东慢、西强东弱,区域协调发展,迫在眉睫。
站在新起点上,历史瞄向了蒙东。
第十一次党代会之后,自治区发布《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5)》,绘就内蒙古城镇化建设蓝图,即构建“一群两极多点”城镇化格局,由此,奏响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交响曲”。
赤峰作为“一群两极多点”的重要“一极”,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着眼全局、深谋远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是继“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战略之后,又一新的具有全区意义的区域发展战略。
大发展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始终对蒙东高质量发展牵挂在心,对赤峰充满希冀、寄予厚望。他强调,要围绕打造“双子星座”目标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让赤峰在融入全国发展大局中焕发更大生机活力。
蓝图的谋划,使命的赋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有迹可循。
大任何以降赤峰?
在内蒙古经济发展板块上,赤峰一直举足轻重。
赤峰处于蒙冀辽三省区接壤处,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城市,赤通两地经济总量占据蒙东的54%,贡献了半壁江山。
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赤峰具备先天优势和雄厚基础——
从国家战略看,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政策集成、发展协同效应对赤峰持续释放。
从经济发展看,赤峰经济总量稳居蒙东前列,是蒙东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从区位优势看,赤峰地处中国“雄鸡”咽喉的中部,沟通中原与塞外、华北与东北的“三省通衢”,可谓咽喉中的咽喉。
从交通优势看,赤峰距离北京、沈阳等中心城市400公里左右,距锦州、秦皇岛等港口不足300公里,铁路、公路、航空网络完备。
从城市能级看,赤峰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城镇化率达53.11%,推进城镇化潜力巨大。
从创新动力看,赤峰科教资源丰富,大中专院校众多,基础教育实力雄厚。
从文化实力看,赤峰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
逐梦区域中心城市,赤峰当之无愧;手握历史最好机遇,赤峰时不我待。
谋定而动,实至势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赤峰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担当,扛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大旗。
中心城市怎么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流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拔地而起”“天马行空” ,而是在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的基础上,匠心设计、精雕细琢而成。
中心城市规划,是长久之计,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赤峰市委、市政府制定《赤峰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强劲、产业能级高端、资源配置高效、人文魅力彰显、发展环境优越”5个定位。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经过多轮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红山区、松山区城区、元宝山区城市规划区和喀喇沁旗和美园区组成的承载区域脱颖而出。
中心城市建设事关赤峰发展大局,究竟要怎么建?最终要建成什么样子?
赤峰市委书记万超岐说,赤峰的发展重在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与综合承载力,把功能做强,体现集聚辐射效应。我们一定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阔步迈向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无论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还是打造“双子星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轻而易举。
万超岐说,我们将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拿出自加压力、砥砺前行、争创一流的精气神,苦干实干、奋力攻坚。
积跬步至千里,聚小流成江河。中心城市的崛起,来自于一街一区、一路一河、一园一景、一楼一房的日积月累,来自于城区之间的不断融合——
红山区作为赤峰市经济、文化、科教、卫生和创业就业中心,近10年来,建成区由29平方公里拓展至73.8平方公里,人口由43.5万增加至46.9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作用日益显现。
红山区区长赵兰广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红山区计划利用3到5年时间,全力打造北方医药产业基地和蒙东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蒙东金融服务中心、健康养老产业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中心;建成经济跨越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社会治理创新样板区,全面争当赤峰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松山区环抱赤峰市中心城区,是联结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枢纽。
这几年,松山区始终聚焦增强城市能级、壮大城市实力、丰富城市内涵,努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松山区区长钟青松表示,松山区将坚决扛起这一重大责任,进一步放大“中心”优势,奋力创建“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钟青松说:“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细化标准、精心推进,目前已制定7个施工图,谋划项目268个,计划总投资291亿元。
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和重要的能源基地,元宝山聚焦强载体,将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副中心”。
元宝山区委书记曹智勇说,元宝山将新增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9万人左右,落地建设项目100个,总投资245.65亿元。
在新一轮发展战略中,喀喇沁旗被赤峰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赤峰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喀喇沁旗委书记房瑞说,我们将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喀喇沁旗建设成中心城市重要的中蒙药材深加工产业基地、重要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重要的全域四季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透过航拍飞阅赤峰,中心城市建设已经启幕,一场崛起发展新核的城市运动正快速演进,日益清晰的城市版图已跃然于眼前,展现出一派壮丽恢弘的未来盛景。
中心城市能带来什么
迈向中心城市,赤峰会有哪些新变化?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将如何影响老百姓生活?
高起点,新梦想。赤峰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建设一座活力之城——
到2025年,中心城市GDP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常住人口达到110万人左右。
高标准,新理念。赤峰坚持规划先行,将建设一座现代之城——
到2025年,中心城市精细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达到100%,集中供热、供水和供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3%、95%和98%左右,5G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高要求,新标准。赤峰坚持需求导向,将打造一座人文之城——
到2025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取得重要进展。
高水平,新家园。赤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将成为一座幸福之城——
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左右,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蒙东科创中心和蒙东优质教育中心基本建成。
民为邦本,城为民筑。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都寄托在城市现代化的“筑城”进程中。
“我们这代人做什么梦的都有,就是没有做过这样的梦。”生活在赤峰松山区的全国人大代表、“萌婶儿”赵会杰说,“这几天乡亲们茶余饭后都在讨论中心城市建设,畅想家乡未来。”
时序寒冬,赤峰处处生机勃发。所到之处,听到的,是这座城市拔节生长的律动;看到的,是这座城市由内而发的青春活力;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生机脉动。
忆往昔,这里孕育了灿烂的远古文明;
看今朝,这里是肩负历史使命的未来新城。
赤峰,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将在厚积薄发中逐步完成“蝶变”,一座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正在悄然崛起。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