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这首《池上双凫》,并非像某些小说作者写的那样作于中年情浓之际,而是少年时代的作品。浣花溪畔才气横溢的少女,对未来的爱情和终生的幸福怀有满满的期待。

但年轻的薛涛当时未必能意识到:爱情与幸福未必一来俱来。

薛涛和元稹的爱情(薛涛的七夕双栖绿池上)(1)

望江楼公园薛涛雕像。王效 摄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薛涛的祖籍详情如今已不可考,只知道大约位于陕西长安附近。父亲薛郧携妻宦游蜀中,于是薛涛自幼便在四川长大。薛涛很早就表现出诗歌天分,作为家中独女,薛郧自然视如掌上明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约在薛涛十岁左右,薛郧即因故辞世,薛涛与孀居的母亲安氏一起居住在成都浣花溪附近,因此处已是郊外,物价较为便宜。

虽然家境从此窘迫,但薛涛的诗歌才能并未因此消退。到及笄之年,十五岁的薛涛已是成都小有名气的女诗人。笄,是古时女性束发的簪子,及笄意味着已经可以嫁人。

唐朝时十四五岁的少女,对爱情的憧憬与后世女子并无二致,尤其对于心思细腻、才气飞扬的薛涛而言,春来的思绪都化成了一首一首的诗: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春望词》之一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春望词》之三

等待着同心人的薛涛,最终等来的却是自己入乐籍的命运。刚过及笄之年,薛涛就被西川节度使韦皋征召入府、归入乐籍,成为专为达官贵人歌舞娱乐的乐伎。虽然不像青楼女子一样必须以身侍人,但以乐侍人,在唐朝同样被视为地位低下。

薛涛和元稹的爱情(薛涛的七夕双栖绿池上)(2)

望江楼公园 王效 摄

此时的薛涛,如同韦皋豢养的一只宠物。虽然日日参与宴饮、所见皆是当时精英,但爱情对于薛涛而言却是奢望。即便韦皋死后薛涛脱离乐籍,但始终没能邂逅意中人。

幸好人生中该来的总是会来。元稹出现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跟众多自媒体文章里渲染的姐弟恋不同,公元809年两人相遇时,30岁的元稹所遇见的薛涛并非年届四十,而是29岁的蜀中才女、制笺专家和西川节度使幕下的校书郎。“万里桥边女校书”,早已名声在外。

而此时的元稹也是少年得志,虽然其《莺莺传》张生对莺莺始乱而终弃,但毕竟为其赢得了才子之名。在以诗赋取士的唐代,时人对才能的看重有时更甚于道德。任监察御史的元稹出使东川,经人牵线,薛涛便在梓州(四川三台)跟当时长安有名的美男子相会了。

虽然此时元稹早有妻室,配偶是京兆韦氏的韦丛,但这丝毫不影响元稹的到处留情。跟流连花丛的元稹不同,薛涛虽然常年在男人堆中应酬,然而一至梓州相见就流连三月不去,却堪称前所未有。元稹纵然多经风月,但如薛涛一般的才女,却也实在罕见。

相逢的快乐总会由离别来终结。809年六月,薛涛返回成都,元稹返回长安。之后元稹的厄运接踵而来:妻子韦氏病故、遭遇宦官殴打、从洛阳贬官到湖北江陵……身在成都的薛涛为之揪心,赋诗以赠:

知君未转千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赠远》

薛涛和元稹的爱情(薛涛的七夕双栖绿池上)(3)

中国最早的私人订制“薛涛笺”

“望夫楼”一语,可知薛涛已经“以夫妇自况”。但元稹多半从未想过与薛涛携手白首,他写完悼念亡妻的《遣悲怀》,一转身就纳了女子安佳嫔为妾,三年生了三个孩子。使得学者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里,对元稹相当不以为然。

即便如此,薛涛还是心存一线希望。公元814年,薛涛从成都沿岷江长江而下,去元稹所在的江陵。这是薛涛一生中唯一一次离开四川,也是她走过的最漫长的路途。

但漫长换不来大团圆的结局。短暂相处后,薛涛原路返回成都,元稹娶了出身河东裴氏的裴淑为妻。这是两人一生中第二次相会,也是最后一次。

回到成都的薛涛,似乎与之前并无分别,过着跟以往一样的生活,偶尔写几句诗: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间共说相思。

《牡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按照现代的标准来判定,元稹无疑是渣男无疑。但元稹之所以不娶薛涛为妻为妾,却也有当时的大环境影响。

在唐代,爱情绝非普通人缔结婚姻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门第出身才是。只有像薛涛这样父母双亡、经济独立的女子,才会将爱情看得不同凡响。这是薛涛的不同寻常处,同时却也意味着爱情可能会有,但建立在爱情之上的婚姻却可望而不可即。薛涛期盼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在元稹眼里不过是一时的露水情缘、逢场作戏。

尤其元稹除了是才子之外,还是热衷仕途的官僚。在当时“士人重官婚”的时代大背景下,元稹娶妻只会选择对自己前途有助益的名门闺秀,绝不会娶父母双亡、出身低贱的孤女——即便这孤女是海内知名的才女。也不止是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虽然或另有所爱、或仕途倒霉,但妻室却无一不是官宦名门出身。后人在赞叹他们诗文才能之余,却往往会忘了他们都拥有一个做大官的岳父。

薛涛和元稹的爱情(薛涛的七夕双栖绿池上)(4)

成都浣花溪 王效 摄

这样的时代,薛涛可以凭借才华成名,却很难获得少女时代曾经憧憬的爱情。元稹的好友白居易写曾经的琵琶天才“老大嫁作商人妇”,但薛涛始终没有为嫁而嫁。既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同心人看似出现了却终于不同心,那就由它去。

公元821年,春风得意入了翰林的元稹不知是心存愧疚还是存心炫耀,给远在成都的薛涛寄去一首诗,“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寄赠薛涛》),不知究竟是在颂扬薛涛、还是在表彰自己。

薛涛回了两首绝句,其中一句是“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薛涛以自己年纪老迈为由,自谦已不能与元稹你这样的好男儿相提并论了——毕竟是中国历史上顶尖的女诗人。从此两人断了一生的联系。

十年后,元稹死。薛涛在成都的吟诗楼里沉默,未曾留下只言片语。而此时离薛涛辞世,也只剩下一年。

薛涛一生,有爱无嫁。虽然孤独终老,但对于禀赋出众、更易超脱的薛涛而言,即便遗憾但终究也属雁过无痕。只是每逢七夕之际,不免多少有些唏嘘罢了。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七夕依然是七夕、成都依然是成都、薛涛的诗句依然传诵,世间却多了许多彼此相契的同心、尘俗庸常的幸福。

薛涛和元稹的爱情(薛涛的七夕双栖绿池上)(5)

成都北门里·爱情巷特色街区,七夕好去处 陶轲 摄

启凌/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薛涛和元稹的爱情(薛涛的七夕双栖绿池上)(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