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方言口语中,有不少字眼经常用到,但是却很少有人探究用书面语这样记录这些口语词汇,有的在现代汉语字库里确实没有对应文字,有的其实确实有读音和含义非常对应的文字,只是人们没有用具体文字记录的习惯笔者在整理商洛方言的过程中,经常采取大海捞针的方式,遵循着方言的读音和词义,在字库中寻找对应的文字,不期然还真的找到了不少可以用以记录方言口语的字眼,现将这些文字辑录出来,略加辨析,以飨读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甘肃省方言生僻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省方言生僻字
在商洛方言口语中,有不少字眼经常用到,但是却很少有人探究用书面语这样记录。这些口语词汇,有的在现代汉语字库里确实没有对应文字,有的其实确实有读音和含义非常对应的文字,只是人们没有用具体文字记录的习惯。笔者在整理商洛方言的过程中,经常采取大海捞针的方式,遵循着方言的读音和词义,在字库中寻找对应的文字,不期然还真的找到了不少可以用以记录方言口语的字眼,现将这些文字辑录出来,略加辨析,以飨读者。
2、咥囊
商洛方言口语中经常把脑袋称diénăng(第一个音节多读轻声),人多不知应如何书写。仔细推究,应该是“咥囊”。脑袋、头颅之谓也。头为囊球状,头部最大器官为口,口的第一功能为吃饭。方言称“吃”为“咥”,故将“头”称为“咥囊”——咥饭的囊也。也有个别地方称“咥脑”。
3、帔髦
商洛方言把女孩子额头的刘海称pěimao,根据语义应写作“帔髦”。髦:音máo,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因为额前的头发总是在前面,因此引申为时尚的、超前的意思:时髦。“帔髦”意思是这种覆盖在额头的头发如同新娘子戴肩头上的“霞帔”。或可写作“披髦”,就是向前披散的头发。帔:音pèi,古代女子披在肩背上的服饰。披:音pī,方言读pěi。
4、角角儿
商洛方言把小女孩梳在头顶的直立发束称为juējue(实际读音接近juōjuo)。将头发用梳子提起,在头顶正中结一个直立的发束,形似初生的蒜苗,故而也称“蒜苗儿”;也可结成两个对称的发束,即是“丫头”。受溺爱的小男孩也可结这样的发束。有时把女子梳的辫子也称“juōjuo”。有人记录为“倔倔儿 ”,或“橛橛儿”,根据实际应为“角角儿”。古人将孩子头发第一次收拢成一束的年龄称为“总角”,也就是把头发扎成头顶的一支“角”。“角”方言读音近juǒ,如一角钱,墙角,生角旦角等,此处转音读juō。
5、后仰窝儿
洛南方言把人脖子后部正中、颈椎顶端的小坑窝称为hōu niànwor,听方言一般人不得其解。其实应为“后仰窝儿”,意思是这个地方在低头时会拉平,头向后仰起时坑窝形成,故称“后仰窝”。仰:方言读如niàng,转音时读如niàn。
6、后把
民间把人脑后凸出的骨头称为“后把”,大约是有的人后脑勺的骨头比较凸出,如同长了个“把儿”的样子。民间习惯趁婴儿小时候头骨比较软,睡觉时有意在后脑勺下枕较硬的枕头,觉得这样会使小孩的后脑勺比较平整,样子比较好看;如果任凭头骨自由生长,则可能会长成枕骨突出的“后把”,样子比较难看。但也有人认为,后脑勺是平直还是凸出,并不是婴儿枕没有枕硬枕头的原因,更多的是种族特征或遗传因素造成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后把”凸出预示着此人生活中有“靠头”(依靠的意思),“后把”平齐的人没“靠头”。
来源: 倾心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