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诗人创作倾向(建安诗歌赏析十四)(1)

接上篇。

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他和“建安七子”另一位陈琳,一同为曹操军中掌管文书的官员,曹操军中檄文大部分出自二人之手。

阮瑀年轻时曾拜名士蔡邕为师,很受蔡邕看重,称他“奇才”。他不负“奇才”之名,文章写得非常好,闻名于当时。

阮瑀才名极大深受曹操看重,而阮瑀却不想出仕做官,多次推辞曹操的征召,并逃入深山。曹操放火烧山,他不得已投入曹操军中。

阮瑀虽然已经加入曹操阵营,但他之前推三阻四的做法,令曹操十分不爽。

为了煞一煞阮瑀的傲气,曹操在一次宴会,把阮瑀安排到乐工的队伍中。

然而,阮瑀深通音律,即兴演唱一首《琴歌》,既歌颂了曹操,又表达了忠心。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官,与陈琳一同掌管军中文书。

阮瑀有急才,写文章又快又好。建安十六年,阮瑀随军西征关中,曹操命他写一封书信。阮瑀骑在马上沉吟片刻,挥毫点就呈给曹操。以曹操之能竟然做不了丝毫改动。

阮瑀长处是文章,存诗十余首,先赏析前文提过的《琴诗》。

琴诗

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

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

恩义茍敷畅;他人焉能乱。

奕奕:高大、闪亮。大魏:曹操受封“魏王”。期运:上天期限的运数。青盖:青色的车盖,按照汉朝制度,皇帝所乘之车为“青盖”

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青盖”在东方巡视,西方的百姓因为没有受到恩泽而抱怨。玩:精心打扮以便让人欣赏。敷畅:畅通。

高大的天门熠熠生辉,大魏国应天运而生;皇帝巡幸九州,车驾到了东方,西方的百姓抱怨没有享受恩泽。

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精心打扮;如果恩义加身,他人岂能动摇我的心志?

这首诗先是高度推崇曹操的封国,称之为“大魏”,又说魏国上乘天命,“应期运”。又加之“奕奕天门开”,可见“大魏”威名赫赫、震慑天下。

接着说道曹操本人,“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明面是在赞颂皇帝,“青盖”是皇帝的仪仗。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不过是个傀儡,这两句诗恭维的对象是曹操。

前四句把曹操恭维的无以复加,“大魏”国是天选之国,曹操则是深受百姓爱戴的仁德君子,就差直接说曹操应该篡位了。

建安诗人创作倾向(建安诗歌赏析十四)(2)

后四句则是阮瑀向曹操表忠心,“士为知己死”,只要曹公您了解我,我愿意为你而死。

恩义茍敷畅;他人焉能乱”,只要曹公您对我恩义有加,那么任何都无法动摇我对您的忠心。

这首诗是歌功颂德之作,艺术水平不高,本来嘛,拍马屁的作品很少有艺术水平高的。

诗中的典故和词汇对现代人来说过于生僻。因此,这实在算不上一首好诗。

之所以赏析这首诗,一是因为古代确实存在这一类歌功颂德的诗,徐干是真挺会拍,呵呵。

二是因为从这首诗大家可以了解到阮瑀的急才。曹操明明是想羞辱打压他,而他却巧妙地化解尴尬并讨得曹操的欢心,这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远超常人。

驾出北郭门行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驾出北郭门行》是阮瑀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对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心。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驾:原本是动词,指把车套在马身上,这里是名词,指马拉的车子。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樊:原本指鸟兽的笼子,这里指马停步不前。

马车出了北面的城门,驾车的马停步不前;我下车徘徊,仰头折下枯萎的杨树枝。

前四句是引子,交代一下故事背景。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顾:回首,回视。丘:因地势而自然形成的土山。噭(jiào)噭:悲哭声。

我回头望去,听到土山上的林子里传来了悲哀的哭泣声;我向前询问哭泣者:“你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

这几句切入到故事的主题,引入故事的主人公:受后母虐待的孤儿。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殁(mò):死亡。

生亲早早地抛下我死去了,后母憎恶我这个孤儿;我缺衣少食又冷又饿,时常被鞭打虐待。

我骨瘦如柴,皮肤干枯好像树皮;后母把我关在空房子里,父亲根本不知道我的情况。

这一段是孤儿自述遭遇,生母早亡继母虐待他,而父亲又不负责任,使得孤儿受尽折磨却无处诉苦。

建安诗人创作倾向(建安诗歌赏析十四)(3)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冢(zhǒng):坟墓。赀(zī):计算。

我来坟地看看母亲的墓,生者死者已经永别;母亲怎么能见到我?我泪如雨下哭声嘶哑;母亲啊,你把我抛弃在这里,我的厄运和苦难什么时候是尽头!

孤儿受尽折磨却又无所依靠,只好到亡母的坟头哭诉。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我把这件事传告后世之人,以此为戒不要再发生这人间惨剧。

最后两句是阮瑀的话,他告诫后人要引以为戒,不要让这种惨剧再度发生。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继子遭受继母虐待的故事,让人看着既气愤又痛心。

继母固然可恨,生父也难辞其咎。“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自己的孩子被虐待的骨瘦如柴,被关到空屋子里,亲生父亲居然不知道,这是糊涂还是放任?他的责任一点也不比继母小!

这首诗没有评价、没有夸张,只是借孤儿之口讲述了一个故事,却能够直指人心令人震撼,真实的记录最有力量!

中国古代文人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有着悲悯心,同情饱受苦难的人们,他们有着正义心,敢于揭露记录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他们用笔和才华伸张正义警示世人。

很显然,阮瑀是他们其中之一。

建安诗人创作倾向(建安诗歌赏析十四)(4)

小贴士:有人认为诗中的悲剧是由“封建宗法制度”造成的,我倒认为不必把古代所有的悲剧惨剧都归罪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古代没有任何一项制度鼓励继母虐待继子。

关于后母虐子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年幼时生母去世,父亲和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

闵子骞的继母虐待他,冬天时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穿棉花絮的棉衣,给闵子骞穿芦花絮的衣服。

闵子骞的父亲知道以后非常生气,要休掉继母。

闵子骞却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很受感动,没有休掉继母。继母更受感动,从此以后对闵子骞像亲生儿子一样。

同样是在古代,同样是继母虐子,结局却不相同,说明“封建宗法制度”不是必然造成悲剧。

前一段时间,黑龙江某地生父和继母一同残害女童的案件,闹得沸沸扬扬,想必大家也都还有印象。

这可是现代社会,没有“封建宗法制度”,悲剧一样发生,说明没有“封建宗法制度”也一样会产生悲剧。

声明一下,我绝不是为“封建宗法制度”站台,它确实存在很多很多错误甚至罪恶。

但动不动就把古代的悲剧惨剧归结于“封建宗法制度”,也不客观。毕竟在这一类悲剧里,主因是卑劣阴暗的人性。

喜欢此文者请转发!

建安诗歌赏析(一):曹操胸襟有如大海,可以囊括天地吞吐宇宙

建安诗歌赏析(二):曹操要求生命不但要有长度,还要有精彩热烈

建安诗歌赏析(三):曹操未负天下人,天下人实负曹操

建安诗歌赏析(四):曹丕居然是个女性主义者

建安诗歌赏析(五):曹丕写的诗内容还是蛮多的

建安诗歌赏析(六):曹植,七步诗是我痛苦的开始

建安诗歌赏析(七):曹植,表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建安诗歌赏析(八):曹植,为美女写诗是有方法的

建安诗歌赏析(九):再欣赏几首曹植的诗

建安诗歌赏析(十):孔融,不要以为我只会让梨

建安诗歌赏析(十一):陈琳,我的文章能治病

建安诗歌赏析(十二):王粲,爬楼是件让人伤心的事

建安诗歌赏析(十三):徐干,男女相思的诗不要附会政治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