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老前辈的书法

书法家赵根普作品欣赏(孙承安龙门老前辈的书法)(1)

龙门印象系列之四十四

孙 承 安

书法家赵根普作品欣赏(孙承安龙门老前辈的书法)(2)

龙门孙氏秉承祖训,耕读传家,重视教育,故文人蔚起,仕宦蝉联,名臣硕儒,累累相望。其中,也不乏在书法上有极高造诣者。只可惜由于岁月钩沉,极少留下当年的作品。所幸的是,还有数幅遗存,让今人有机会领略和欣赏到龙门老前辈的书法艺术。

孙鋐高(1618—1699年),孙权第48世孙,字孟骞,号春山,明崇祯甲申年选贡。重民族节气,明亡后坚不仕清,隐居家乡,躬耕田园,以诗酒自娱。晚年建同兴塔,造勾留亭,建花甲楼,改道龙门溪,设置中埠义渡。一生乐善好施,竭力造福桑梓。

“龙门”,为孙鋐高当年题写于勾留亭之手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富阳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志荣认为:“这两个字气象博大,笔势开张,圆润遒劲,两个字侧左倾右,上下开合夸张,顾盼有情,形态飞扬,极具当代艺术审美意趣。书风明显受晚明同时代王铎、傅山影响,一扫赵(孟頫)董(其昌)台阁体柔软之风。生逢易代之特殊时期,精神气格刚直不阿,学问、志节与傅山极似,虽只两字,然郁勃浑脱之中又有逸宕卷舒之态。”

书法家赵根普作品欣赏(孙承安龙门老前辈的书法)(3)

孙蓉第,孙晓梅、何满子的祖父,字尔鋆,又字次修,号衡峰,邑赠优稟生,治五经,同治十三年(1873年)承袭云骑尉世职,诰授武德郎。光绪十五年(1889年)督建富阳文庙,任劳任怨,异常出力,浙江省学政潘衍桐给予“有功庠序”匾额,浙江省巡抚崧骏给予“懋著勤劳”匾额以资鼓励。宣统庚戍(1910年)赐恩贡,为江西直隶州州判,充任江西高等审判厅推事。他精通医理,医术高明,晚年回乡悬壶行医,乐善好施,急公好义,他的事迹在全县民众中广为传颂,国民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亲书“急公好义”匾额、国民政府行政院给予“仁心义举”匾额以示嘉奖。

孙蓉第曾撰并书对联一幅,原件木刻,因年代久远,已有残缺,收藏于孙晓梅烈士纪念馆,现柱联是根据孙蓉第手迹复制而成的。“祖有遗言莫纵樗蒱莫纵酒,家无长物半藏农器半藏书。”对联对仗工整,言简意赅,平实如话,通俗易懂。而观其书法,楷法严谨,深得欧阳询笔意,平正峭劲、中宫紧结,安排精工,用笔斩截果敢,纵横有序,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正之趣,更令人感佩不已。

书法家赵根普作品欣赏(孙承安龙门老前辈的书法)(4)

孙秉元,孙蓉第的祖父,名继善,庠名秉元,字性甫,号芋香,以拔贡为候选知县,钦选直隶州州判。为人正直豪放,好读兵书,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咸丰时因督办团练有功,保举为知县,诰赠武德郎,晋赠奉政大夫。后在战争中阵亡,诰赠四品云骑尉世职,袭次完时给予恩骑尉世袭罔替,崇祀忠义祠、乡贤祠。善诗赋,工书画,爱金石。曾搜藏晋唐名家碑帖数百种,心摹手追,每日孜孜不倦。夏夜双脚置空酒坛中,虽蚊虫叮咬而不辍。善用鸡毛笔,钟繇、王羲之、褚遂良、虞世南及颜真卿、柳公权诸家书体无一不精。后从《颜鲁公家庙碑》脱化而出,独创一体,藏锋蓄势,纵横波折,行如万岁枯藤,姿态遒劲横逸,于刚健中见婀娜。

书法家赵根普作品欣赏(孙承安龙门老前辈的书法)(5)

孙瑞元,号冠臣,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自幼勤奋好学,清光绪郡优廪生,1906年考取一等选士,1910年经学部考试,以优等毕业于京师法律学堂,奉旨奖给副贡、免试法官,不久调任京畿陆军正执法官。民国后,曾任浙江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全省监狱学校校长等职。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高度赞赏他的书法和诗文,特聘其为监察院编纂,奉命编纂《监察史要》及《监察史》。抗战初辞官回乡,后出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浙西办事处秘书。抗战胜利后,供职浙江省田赋粮食管理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年老隐退。

孙瑞元饱读诗书,不仅对经史有深入研究,而且对书法也情有独钟。年轻时寓居龙门妙岩寺,昼夜临池不辍,临摹古代碑帖、拓本,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初学褚遂良,后学颜真卿,参用隶书笔意写楷书。他的榜书大字,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他的行书小字,遒劲郁勃,明快洒脱。抗战初期孙瑞元辞官回乡,登门索字者络绎不绝。于右任是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他第一次见到孙瑞元的字,就被深深折服。他夸赞说:“冠臣兄的字,笔力雄健浑厚,足以纵横当今中国书坛。”

书法家赵根普作品欣赏(孙承安龙门老前辈的书法)(6)

中国人常说“字如其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一个人的字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他的品格和才华。确实,一个人的字,是另一个自己,字里藏着一个人的沧桑,字里带着一个人的情感,字里凝聚着一个人的品位与灵魂。

几幅作品,管中窥豹,可见龙门前辈在书法上的深厚造诣和文化格调。然我等后辈子孙尚无建树,只能望其项背,愧对先人而汗颜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