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机构靠谱吗(市场调查昂贵的志愿填报服务)(1)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让分有所值,绝不浪费1分”……2022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填报志愿大考”随之而来。从几百元的线上软件,到数千元的一对一定制,再到上万元的资深专家辅导,各种各样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广告铺天盖地而来。

随着多地高考改革落地,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复杂。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更倾向于花钱咨询填报高考志愿的相关事项,而相关服务市场也因此变得愈加火爆。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通过整合院校信息和录取规则,的确可以帮助不少家长节省时间、化解焦虑。从线上到线下,咨询服务价钱也是水涨船高。与此同时,部分机构也存在价格虚高、数据陈旧、夸大宣传等现象。

那么,昂贵的志愿填报服务,靠谱吗?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志愿填报服务机构时又该如何避坑?

高考志愿如何填?

需求催生市场

“我去年早早就给孩子订了线下一对一志愿填报辅导,算下来7500元,今年别的家长订的涨了不少钱呢!”6月2日,西安市新城区高三学生家长李女士说。李女士告诉记者,一对一咨询辅导通常包括3次以上2小时的线上或线下面谈,规划师为考生出具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方案或代为填报。规划师从业年限越长收费越贵,有些资深规划师的收费要上万元。

西安市雁塔区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今年4月末,她同几位家长一起参加了西安某机构举办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规划师一边进行相关内容的普及讲授,一边推销机构的填报软件。宣讲结束后,有30多位家长现场购买了软件,当时的价格为800元。本想等高考结束后看看情况再决定买不买,可是机构说到时候就要涨到1000元以上了。

针对高考的投资,绝大多数家长都舍得。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一位学生家长说:“反正几百元也不贵,买了就等于多一个信息渠道,孩子能选个好学校好专业最重要。”记者采访了西安多所学校的高三学生家长,大多数家长反映参加过由培训机构宣讲、推销志愿填报软件的推销会。

为了能让孩子“1分都不浪费”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不少家长更是不惜花费重金,希望能从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得到帮助。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家长杨峰告诉记者,他购买了价值15800元的专家指导服务。“我家孩子学习中等,这个分数段学校太多了,根本研究不过来。”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资深专家指导服务通常分为考前、考后、出成绩后和拿到录取通知书前四个阶段,服务内容包括5次时长在3小时左右的线下面谈,为考生制定志愿填报方案,甚至代考生进行志愿填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部分家长除了对省内一些大学有所了解外,对专业和省外大学的认知少之又少。但同时,家长对孩子升学抱有较高期望,在他们看来,高考志愿填报是决定孩子人生的重要节点,为了万无一失,更需要资深专家的指导,如果花钱能够买到专业服务,愿意在可承受范围内付费。

天眼查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高考志愿付费填报行业逐渐兴起。截至目前,我国共有超过1700家志愿填报相关企业,近九成成立于5年之内。其中,2019年全年注册超330家志愿填报相关企业,2020年相关企业已达558家,2021年前5个月新注册301家。而在2013年前,我国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仅为个位数。

这些机构可靠吗?

当心虚假宣传

记者调查了解到,市面上志愿填报服务机构最常见的方式是软件销售和一对一咨询辅导。

填报软件价格从几百元至千元左右,广告宣称涵盖近年来千所大学的录取数据,可以精准快速筛选、智能推荐学校。据了解,填报软件依靠的大数据其实都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对于有些广告宣称的“内部数据”,业内人士表示“可信度不高”。而一对一的咨询往往包括兴趣测试、性格测试、人生规划等服务。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增加服务含量,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内容和时长,便于收费。

另外,也有一部分家长会选择自主研究,将机构提供的方案视作参考。“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整天研究这些东西,比我们家长精通。当然,他们给的意见只能是参考意见,必须要结合孩子的想法,再综合考虑。花钱买个安心吧!”学生家长董女士对机构的意见持中立的态度。

在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对这样的机构产生怀疑,熊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与其相信那些机构,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能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熊女士感叹道,自己身边就有被机构误导的例子,“我朋友的孩子去年高考超常发挥,听了机构的建议,志愿报得太低,孩子到现在都跟家长生着气。”

跟熊女士有着相同看法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预测方式,也就是参考往年的数据,把资料汇总起来。这样的方式学校老师也能提供,我自己也可以。对他们的专业性我打问号,不能用孩子的未来去尝试。”

“花了6000多元,还不如我自己选的专业合适。”“当时我妈就花了好几千元帮我咨询,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对于志愿填报服务的效果,往年选择该服务的考生看法不一。

记者电话咨询了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公司。该公司提供的咨询服务分为三档,分别为中级专家收费6900元/人、高级专家8900元/人和特级专家13900元/人。该公司客服人员表示,专家评级按其从事志愿填报服务的年限长短而定,中级三到五年,高级五年左右,特级超过五年。该客服人员还称,现在正值业务旺季,前来咨询的家长很多,没有议价空间。

记者采访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志愿填报咨询机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比较专业的机构,他们常年做升学指导分析,数据主要是基于往年各地的高考成绩和各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第二类是商业机构,主要是抄卖历年的高考录取数据,利用考生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赚取“信息费”。第三类则是一些新注册的小机构,提供的信息也存在某些漏洞。

此前,各地已有多家媒体陆续曝出志愿填报市场乱象,包括价格虚高、虚假宣传、数据陈旧甚至错误、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等。志愿填报服务的专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一周就上岗了。这就意味着,家长高价购买的服务很有可能会误导考生志愿填报。去年6月16日,教育部发布预警称,陆续有考生和家长反映,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并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与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

如何营造良好填报环境?

专家建议共同发力

“切勿盲目轻信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民事诉讼法学科教研室副主任、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所所长、法学博士刘海洋告诉记者,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国内已有14个省份参与新高考改革试点。随着近年来多省(市)高考招生录取批次的合并,高校及专业新增与撤销的变化以及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形成大批转设而成的新大学,诸多因素导致家长及考生面对最新的高考志愿填报,由于信息不对称,家长和学生的心态亦处于极度焦虑状态。与传统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相比,“院校专业组”或“专业 院校”的模式虽降低了学生的调剂风险,但平行志愿滑档和退档风险依然存在,考生对每个意向报考的院校及专业的了解要求反而更高,在此背景下,催生了庞大的付费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

教育部在2021年高考季已经发布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国家部委层面已经足够重视此现象并加以监管,而从家长及考生私权利保护层面,志愿服务机构与接受服务的考生家长形成的是服务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家长享有接受报考辅导的权利、承担履行支付费用的义务;机构享有收取费用的权利、承担履行报考辅导的义务。明确约定好合同的条款有利于相关权利义务的确认。家长应与志愿服务机构签署书面服务合同,明确记载机构承诺考生能够报考成功的院校,并且对于产生“高分报低”“低分报高”等情况的违约责任进行约定。家长通过合同来约束志愿服务机构,这样即使在报考结果公布后发现报考院校不理想或者落差很大也可以依据合同进行维权。

在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中,的确存在虚假宣传现象。刘海洋认为,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对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中虚假宣传的信息内容进行定位,只要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中宣传的内容不真实或者引人误解,鉴于宣传的语境以及消费者本身具有相应的识别能力及判断能力,会产生欺骗、误导消费者后果的,就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虚假宣传行为,这样的界定有利于保护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弱势地位。另外,需要联合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管,对于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收取高价咨询费用、违规开展培训服务的中介机构、网站、APP等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切实保障广大考生权益。(记者 马文青 图 王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