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过程审核表

序号

审核项目

审核记录

人员

1

对新项目进行详细的产品要求培训,培训人员包括:仓管员、计划员、检验员、班组长、注塑工 培训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编号、原料牌号、色母牌号、材料供应商、拌料比例、烘料要求、注塑参数要求、产品外观要求、产品尺寸要求、包装要求、作业指导书、控制计划等。

查生产部人员有:2名注塑师傅,1名物料专员,5名修毛边人员,1名车间统计,1名零部件仓库管理员,未根据项目产品要求来进行培训。无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

2

对新进人员进行详细的作业流程培训,培训岗位包括:仓管、计划、检验、班组长、注塑工。 培训内容包括:材料入库、领料流程、生产计划流程、生产首、末件检验流程、生产记录流程、标识方法要求、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等。

新进员工无详细的作业流程培训。

3

注塑员工统一穿工作服进入生产区域,服装整洁、穿戴整齐 。

OK

4

员工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 工作态度良好,没有与工作无关的说笑、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打磕睡、吃东西等。

OK

5

员工遵照公司规定做事,遵守员工岗位准则,不违背厂规和员工手册。

询问现场人员,不知道员工手册内容。

6

车间编制有员工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培训,有培训记录,有培训效果确认。

生产部没有员工培训计划。

7

车间编制有人员岗位结构图,分工明确。

生产部没有部门内部结构图。

8

车间编制有岗位职责描述,员工熟知本岗位职责要求。

生产部无岗位职责说明书。

9

车间每班有班前会议,班组有交接班记录。

有开过班前会议,但没有坚持继续开。

10

注塑工熟知展示在其岗位处的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可以熟练操作注塑机,但未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11

拌料、烘料、注塑工经过培训。检验人员(原料检验、成品检验、巡检、首末件检验)具有相关能力及资格。

拌料、烘料、注塑工没有培训记录,检验有相关检验能力。

设备

1

每台注塑机、拌料、烘料机有设备点检项目表,每日进行设备点检,点检记录完整。设备点检表定位放置。

设备点检记录过于简单,未有项目要求、点检位置、点检方法等内容。拌料机、烘箱未有点检记录

2

车间有专人负责注塑机点检。设备点检人员熟知注塑机点检项目要求、点检位置,点检的方法。

3

注塑机、设备上没有不必要的物品,保持清洁。

注塑机未清扫过,组装现场操作台有点乱

4

编制有注塑机年度维护保养计划表。

未制定设备年度保养计划

5

每周编制“设备周保养计划记录表”,按计划进行注塑机维护保养,记录保养内容。

6

编制有注塑机等设备清单,对关键设备有识别方法。

未编制设备清单,并设备关键设备

7

编制有关键设备备件清单,设备备件定位存放并有标识。

未编制设备备件清单

8

车间对现有的模具要建立台帐。模具外运、拉回有记录。

有模具台账

9

模具验收资料完整,有验收日期、验收批准人等内容。

有模具验收单,验收记录。

10

模具验收资料分项目存放。

模具资料未按项目进行存放管理。

11

模具有生产模次记录 模具根据使用的次数制定保养计划和保养项目表。

新模具由计模器,老模具没有。

12

按计划进行模具保养,对保养、维修后的模具有验证记录。

有保养记录,未有验证记录

13

对设备、模具故障及维修状态有分析记录,作为经验资料分类保存。

未进行分析存档

物料

1

每批原料出库单、入库单填写完整,物料名称、规格型号、领料人、物料批次等填写齐全。

OK

2

车间根据每日的生产计划单进行领料。

没有每日计划单

3

仓库按物料、成品的“先进先出(FIFO)”原则进行发料。

原料仓库OK,回料仓库过于狭小,物料堆放不利于先进先出。

4

成品、物料区域的成品、物料卡上要有接收、发出物料数量、时间记录,并与台帐相一致。

仓库产品料箱上都物料卡,标识着进出的数量,日期等信息,

5

成品、物料区域实际存放的成品、物料数量与台帐数量相一致。

有差异,半成品为称重量计算数量,导致半成库的数量有差异

6

车间、仓库有区域布置图,每个区域有清晰的标识,如不合格品区、待处理品区、待检区等,物料按状态进行区域存放。

注塑车间未明确标识不合格品区、待处理品区、待检区等区域

7

物料按区域摆放,如原料区、色母区、配料区、回料区、包装物料区。产品按项目分区存放。

原材料按材料厂家进行区分放置

8

拌料(加好色母的原料)要有标识,标识卡上要注明数量、在每一包装袋上注明原料、色母料名称和适用产品名称,防止物料误用。

未贴标识,有手写重量,材料在原材料外包装袋

9

原料、色母、拌料包装密封完好,无开口放置,防止受潮和污染。

拌料完成后用封口封好,没有开口放置。

10

物料包装有状态标识,如合格品绿色标签。

未贴检验状态标识。

11

不合格物料要隔离存放,并贴有红色标识。

有放红色不合格标识,未隔离放置。

注塑过程

1

生产现场有当日生产计划,班组长、员工知道每台注塑机的生产计划内容。

无当日生产计划,员工只知道生产的是什么规格的产品,其他不知道

2

员工每日A/B班交接有书面的记录,详细交接生产注塑机、产品状态等内容。

无书面记录及口头交接等信息

3

注塑机现场有注塑作业指导书、成型参数表、包装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现场部分产品有作业指导书、工艺卡,其他作业指导不全。

4

注塑机现场有检验作业指导书、首模批准样件等检验指导文件。

现场无检验指导书、首件确认检验规程等文件

5

注塑机现场产品缺陷样件以指导注塑工判断产品缺陷。

公司有张贴缺陷件图片在公司看板上,但不齐全

6

注塑机现场有返修刮飞边的样件,以指导注塑工正确返修刮飞边。

没有制定标准样件及作业指导书,指导修边人员操作

7

注塑工熟练掌握注塑、包装、自检作业、记录缺陷的方法要求。

注塑工不太熟悉相关缺陷件的要求

8

注塑机现场有每日生产日报表,以记录生产产品的数量和注塑缺陷产品数量。

生产报表未真实记录相关数据,不合格数管控不到位

9

注塑机现场有不合格品存放箱,对每件不合格品有缺陷记录。

不合格产品箱有放置红色不合格标签,但箱体颜色与合格产品一样,不容易区分,且标识也已被弄掉,不利于不合格品的管控

10

拌料现场有拌料作业指导书,对不同项目产品的回料使用量有规定。

拌料间有拌料规程,但与实际操作不一致,回料没有使用规定。

11

拌料现场有回料使用的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重量,用于注塑产品名称等。

OK

12

注塑机现场有拌料作业指导书,对色母料比例进行规定。

有操作规程,但没有对色母比例进行规定

13

注塑拌料记录完整,包括原料、色母料重量、时间、批次。并能够追溯到注塑成品的批次和原料(色母料)的批次信息。

14

注塑机现场有烘料的作业指导书,对烘料时间、温度进行规定。

没有烘料作业指导书,但烘料的温度、时间有规定

15

注塑烘料记录完整,包括烘料重量、时间、批次。并能够追溯到注塑成品的批次、原料(色母料)的批次信息。

烘料记录追溯不到成品的批次

16

现场注塑生产的首模、末模封样件、缺陷样件定位放置,有表面防护,防止样件划伤损坏。

有首模样件、巡检样件放置在机台的铁箱内,但没有末检样件

17

注塑机现场每日的包装物料摆放整齐,使用的包装物料符合包装作业指导书要求。

注塑机现场的物料按机台放置在拌料间,但未有防护措施,容易混料

18

包装箱标识清晰,包括数量、时间、批次、班次等信息。包装箱上无过期的旧标签。

无标识,零部件有标识,但无检验状态的标识

检验过程

1

对每批原料进行检验,填写检验记录,留存原料质保书。

原材料未经过检验,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

2

注塑机每班首件检验确认,确定首件封样。

未制定首件检验规程,

3

成品检验、巡检现场有检验作业指导书,检验员掌握检验方法、检验项目、检验频次等要求。

检验员不了解相关检验要求

4

按检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成品检验和巡检。

成品没有进行检验,巡检未真正落实

5

成品检验、巡检记录完整,对检验结果有确认签字。

6

成品检验区有产品标准封样件,封样件有封样人签名、封样日期。

没有对产品进行标准件封样管理

9

检验区域灯光照明设施工作正常。

OK

10

检验员检验中发现整批次不合格,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表”。按流程实施审批。确定对批量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OK

11

对检验发现不合格品立即标识、隔离处理。

现场有放置红色标签,标识不合格品,但隔离效果不明显,容易和合格产品混淆

12

对检测设备设备如台称、卡尺,检查是否有校验标识,及时申请进行校验。

OK

13

检验员掌握产品控制计划(CP)中对产品特殊特性、过程特殊特性的控制要求。

未提供有效版本的控制计划,检验员无从了解

环境控制

1

车间看板包括生产计划、员工绩效、车间管理办法、员工岗位分布图等内容。

车间看板只有订单信息,也未每日更新,

2

车间现场看板的记录每日更新。

3

注塑机周围的包装物料摆放整齐,对不用物料每班清理。

车间5S检查,确定清扫目标,责任人,清扫时间

4

注塑车间地面、注塑机周围地面保持洁净。

5

车间每日交接班时,清扫和整理工作岗位。

6

物料架、模具区、工具架等进行标识、定置定位。每日整理。

7

车间消耗辅助品(如砂纸、脱模剂等)和员工用品(如水杯等)定位摆放,定量管理 。

8

车间通道保持畅通,通道内不得摆放或压线任何物品。

9

车间对沾有油的抹布等易燃物品,定位摆放,集中隔离 。

10

车间每日清理擦拭注塑机机器设备、工作台、模具维护工作台。

11

车间长期不用物品、材料、设备等有遮盖防尘方法。

12

车间地面、门窗、墙壁、工作台清洁,无损坏。

13

车间场地有进行区域划分,对区域功能进行定义。

资料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学习参考!

注塑生产流程图怎么做(注塑过程审核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