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5日讯(记者杨幸慈)绘小报、赶手工、剪视频……这两天少部分家长还在忙着刷新技能,帮孩子赶寒假作业,“比自己上班还忙”。有老母亲吐槽:“30年了,没想到我还在赶作业办小报。”

大学生赶作业模板(老母亲网上紧急下单)(1)

家长们在群里交流赶作业“技能”。记者杨幸慈 摄

2月13日晚,家住汉口的卢女士看到家长群里通知,第二天报到时每人带一个手工作品,在学校过元宵节。她想做个灯笼,但在家里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适合制作灯笼的材料,孩子外公在小区附近走了好几家商店、小超市也没有收获。“这么晚了,淘宝下单肯定来不及,京东下单不确定当晚能不能送。”情急之下卢女士打开“饿了么”,还真搜到一家文具店有卖灯笼材料的。大约40分钟,外卖小哥就将“作业”材料送到了家。她立马把这个群里,家长们学到新“技能”纷纷下单,开始挑灯夜战。“饿了么、美团还有卖这个的?我以为只能点餐,真是救了我一命!”

这两天,不少家长群里交流的主题是赶作业“技巧”。家住后湖的李女士为了帮儿子办好小报,想在网上找模板,打印出来让孩子填色写文字。但很多模板不是有水印就是像素不清晰,无奈之下,她花18元开通了一个月的美图秀秀会员。有家长建议,低年级的可以买些贴纸,让孩子自己粘贴创作。有绘画基础的,在网上找一些素材,照着画。

“30年前我在办小报,没想到30年后我还是在办小报。”姚女士的女儿读三年级,“双减”后练习类的寒假作业少了,多元化的作业多了。“每个学科都要办一张小报,还要制作视频展现丰富的假期生活,这都是在考验老母亲啊。”姚女士说,小报也不能随便涂涂画画,完全让孩子自己办,肯定不合格,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孩子也会没信心。“说实话,一二年级时都是我亲自操刀,构图、绘画、打格子、写文案,孩子只需要把文字填上去,一直在锻炼我的创作能力。到了三年级,想锻炼她自己画,但又想出彩,就在小红书上找模板和元素,我再帮忙重新构图,还是在考验我。”

姚女士说,办了几年小报,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美术功底。但新的考验又来了,学校要求发视频。“这个我一时半会儿实在学不来,特别不好上手。寒假期间女儿跳舞班集训,我吭哧吭哧忙活半天,另外一个妈妈看不过眼,伸出援手帮我剪的。但也搞了快一个小时才调整清楚,这届家长太难了!”

“我也是办着小报长大的,读书的时候也办过小报。我的孩子初一了,也面对着办小报的任务。”汉阳区玫瑰园润泽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娟表示,小报作业、手工作业、视频作业,这些实践作业可以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统筹策划、缜密思考、多方获取信息以及动手实践、培养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

黄娟建议,低年级的家长可以把这样的作业当成亲子活动,陪同、引领孩子去分析主题、搜集资料、策划方案、指导制作;高年级的家长则可以更多地放手,给予学生需要的技术指导、硬件支持即可;评价这类作业,应多维度评价,重在鼓励参与和创新,老师和家长应该用“放大镜”去发现作品的亮点,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信,点燃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编辑:舒筱】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