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热点事件权威解读,大家好,我是伟东,欢迎收听《伟东读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飞机上为什么可以使用手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飞机上为什么可以使用手机(飞机上用手机的权利该实现了)

飞机上为什么可以使用手机

伟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热点事件权威解读,大家好,我是伟东,欢迎收听《伟东读报》

【终于!飞机上用手机的权利该实现了】

近日,中国民航局透露,将放宽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新京报:大家在乘坐国内航班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安全提示称,依据中国民航局有关规定,禁止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但是,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机上使用电子设备在国外已经很普遍,国内却一直没有实现,这让很多乘客不满。由于一些乘客忘了关闭手机,或许不情愿关闭手机,还引发不少矛盾。国内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理由是考虑飞行安全,这个其实是经不起科学验证的。迄今,国际上已经有超过40个司法辖区允许在飞机上使用移动通信服务,一些航空公司还在飞机上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国内的航空公司也应该尽快允许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不能够以不存在的安全担忧来限制乘客。乘客飞机上使用手机的权利,该还回来了。眼下,民航局放宽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将选择权利下放给各家航空公司,是对舆论的积极回应。在客源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相信更早允许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航空公司,会得到更多乘客青睐。

【电瓶车“挤翻”公交:非机动车不守法也是大问题】

杭州出现一宗车祸,一辆公交车为了躲避突然转向横穿斑马线的电动车而急转方向,撞向绿化带,车上多人受伤,司机伤重死亡。一乘客称,骑电瓶车的大伯“停都没停一下,一路向北骑车跑了。澎湃新闻网:近年来,电动车违规引发的类似事故不少,每次都会引发撕裂式讨论,并引申为“路权之争”,出现机动车司机、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各说各有理的局面。从路权设置来看,大多数城市对电动车的规定十分明晰:可执行起来却一团糟,可见这跟路权分配已经没有直接关系。导致违规现象屡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与此类似“机动车在人行道前不礼让行人”、“行人乱过马路”等乱象,同样面临违法成本低甚至无法可依的困境。要解决“路权之争”,相关法规法规的完善及强有力的执行是当务之急。

【“司乘互评机制”?要谨防乘客权益受侵害】

《信息时报》坐网约车,司机能“悄悄”给乘客差评,差评多的乘客就难打车?近日,一则“滴滴乘客司机互评”的话题登上热门话题。有驾驶员爆料称,除“滴滴顺风车”外,在“快车”司机端,也有司机对乘客的评分机制,只不过乘客对此并不知情。据报道,目前一些网约车公司,都采用了这种“司乘互评机制”,司机评价将影响乘客约车,被打“差评”的乘客可能更难打车,而评分星级高的乘客会优先打到车。进行网购的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前,或多或少都会查看其它消费者的评价,作为选购的参照。如今,网约车行业也推出了这一模式,看似与主流趋势接轨。但文章认为,在有效保护乘客权益的相关规则没有完善前,不宜盲目推行司机对乘客的差评权,否则有可能侵犯消费者正当权益。很多乘客对评价并不知情,更不知晓差评可能影响到自己约车,这说明乘客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受到侵害。这种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将乘客蒙在鼓里的行为,不是消费者应受到的对待。 而假如乘客知道存在互评机制,则可能心存顾虑,不能真正自由地行使对司机的差评权。要知道,消费者因差评受到打击报复的事例并不少,司机对给自己打差评的乘客作出差评更是容易发生的事情。在这种语境下,“司乘互评”就有可能异化“司乘互相好评”,消费者的监督权受到极大限制,甚至不复存在。 另外,司机给消费者打差评也应提交相应证据并由系统告知消费者,消费者也有权知道缘由并申诉。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落到实处,不被各种“创新”所侵害。

【体验看灯30秒不是治理乱开远光灯的良药】

南海网:乱使用远光灯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始终是一个顽疾。因为会车的时候,不按交通规则使用远光灯,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为了针对这种顽疾,海南省交警部门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对于违规使用远光灯的驾驶人员,可以选择缴纳罚款或者接受现场体验远光灯直接照射眼睛30秒的处罚。用远光灯直接照射眼睛,这对于人来说,绝对是一种身体伤害。而对于接受远光灯照射的违规司机来说,这样的警示效果究竟有多大,恐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这种看似教育的方式,是否也存在变相的体罚。用一种有伤害嫌疑的方式来执法,恐怕会遭受不小的非议。为何闯红灯的现象减少了,乱使用远光灯的现象却依旧难以解决呢?同样是交通违规,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交通安全隐患。但是,正因为闯红灯的监管力度更加大,处罚更重,所以才让司机不敢闯红灯。所以,要想真正杜绝司机乱用远光灯,治根的办法就是严查严惩,保证违规者能够受到相应的惩罚。而不是企图靠这种体验看灯的创新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否则,只会引来非议。

【偷牛奶补身体的小伙应该先补补法律常识】

《杭州日报》最近,杭州一家便利店将一名正在偷牛奶的年轻小伙当场逮个正着,而这已经是他在这家便利店偷的第20瓶牛奶了。说起每次偷牛奶的原因,小伙说,牛奶是个好东西,可以补充通宵后身体所需的蛋白质。自己通宵上网后,想喝牛奶补补,但又舍不得花这钱……目前小伙已被警方刑事拘留。人们一般对偷东西者经常评价为“好吃懒做”,这四个字用在这位小伙身上十分贴切。年纪轻轻,不务正业,整天在网吧通宵打游戏,不是懒是什么?小伙子难得知道通宵对身体不好,虽天天搬石头砸自己脚,但也不忘“对自己好一点”。作案20多起,还专偷韩国进口同一款牛奶,香蕉、草莓等三种口味换着来,这独特的“癖好”,让人哭笑不得。 不学无术,害人害己,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故事不只讲给孩子们听。法律不会因为小伙偷牛奶是为补身体的荒唐理由而“网开一面”,通宵上网属个人自由,但想补身体喝牛奶就得付钱购买,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何况这“饼”还是不劳而获。否则,偷来的牛奶不但不能补身体,还可能是将自己推向罪恶深渊的“毒药”。

【谁更该看看让人落泪的“乡愁地图”】

《北京晨报》距离阖家团圆的中秋节还有半个月时间,网上一份关于“乡愁”的地图抢先出炉了。“乡愁地图”引发了网友激烈讨论,2017中国乡愁地图,依次列出中国各省乡愁排名。其中,江苏、四川、安徽占据前三,东三省排名靠后。但是,这个“乡愁地图”显然是存在瑕疵的。这幅“乡愁地图”是如何绘制的呢?绘制者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他是依据“购买保健品消费数据”和“外出人员情况”绘制的。也就是说,哪儿购买这款保健品的人员多,就是“最乡愁”、“最孝心”的地方。由此来看,绘制这样的“乡愁地图”是没有说服力的。也因此,很多人都在争议“乡愁地图”的科学性、合理性。其实,我们没有必须纠结于“乡愁地图”是不是科学的。人是有感情的生命,只要你漂泊在外,就一定会有乡愁,这个乡愁不会因为你是北京人还是南京人,不会因为你是湖北人还是湖南人而不同。大家的乡愁都是一样的。谁不思念家乡,谁不思念老人,谁不思念妻儿?只不过是,不是每一个人的乡愁都能得到纾解。

【莫被不靠谱的“科学流言”忽悠】

手机快没电,辐射增千倍?电脑背景设置成绿色能保护视力?一口唾沫就能测孩子天赋?……面对种种“科学流言”,你的“防忽悠指数”够高吗?华声在线:事实是:没有研究表明绿色光比其他颜色的光更能够保护眼睛。只通过简单的唾液检测就断定孩子是否有天赋,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原来我们都被忽悠了。所以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识别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拒绝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误导。轻信伪科学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伪科学宣传混淆视听,故意模糊真与假、理性与非理性等界限,干扰正常的新闻舆论宣传和大、中、小学文化教育。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不断提高“防忽悠指数”.

【公务员买得起iphone8的前提是什么】

苹果公司刚刚发布了他们的新产品iPhone8。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它们居然很快与大洋彼岸的中国公务员们“扯”上了联系。近日,一篇题为《买不起iPhone8的公务员们》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 在《买不起iPhone8的公务员们》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以新生代公务员群体为代表的年轻力量正积极用责任担当“为自己代言”,试图改变这些不假思索的集体印象。无论怎么说,“他们中的大多数的确是拿着极低的工资在默默奉献”,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希望得到群众的赞同与认可。无论是否买得起iPhone8,那只代表一种收入水平。而拥有这个收入的前提,是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行政廉洁办事高效。让公务员群体清清白白赚钱,拥有与社会发展水平“并驾齐驱”的收入,才能确保他们干净办事、踏实为民。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务员必须以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回应公众的信任,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索要“带孙”工资是对道义良心的拷问】

《赣南日报》“法制”版载文《“带孙”能否索要工资》称:市民康慧萍的儿子、儿媳因为闹离婚,虽然彼此的收入很高,也有着很好的生活、居住条件,却对7岁的孩子置之不理。看到孙子无依无靠,康慧萍只好将其接到身边加以抚养。时隔半年之后,儿子、儿媳仍无回心转意的迹象,甚至从未前来看过孩子,便只好向他们索要已垫付的孩子的生活费用以及带孩子的报酬。从中国家庭传统的论理道德来说,爷爷奶奶带孙辈不仅是一种家庭温馨的体现、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像这起新闻事件中的“彼此的收入很高,也有着很好的生活、居住条件”的那对夫妇对自己生育的后代不管不顾,一门心事打各自的“小九九”,那就该权当别论,要搬出法律条文来约束其用向老人支付已垫付的孩子的生活费用以及带孩子的报酬来履行《婚姻法》规定的法定义务了。索要“带孙”工资是对道义良心的拷问。在这里,索要“带孙”工资的老人在道义和良心上没有可让人指责的地方,因为《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法律只规定了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但不涉及抚养孙辈。倒是这对“对7岁的孩子置之不理”的夫妇在道义和良心上要受到众人的谴责。

【见财起意的“捡”比偷更严重】

“捡”来的电动车算不算偷呢?面对审讯的民警,湖南株洲农民何某一再强调“这车不是偷的,是我儿子‘捡’的……”此前,他的儿子从株洲县的一家医院捡到一串电动车钥匙,并把电动车骑到何某家中供其使用。目前,何某已被行政拘留,其儿子被取保候审。潇湘晨报:两父子的做法,是捡还是偷,并不难得出结论。说是“捡”,其实是不值一驳的。从整个事情来看,电动车的钥匙可能真的是捡到的,这里的“捡”也仅仅局限于此,后面拿着钥匙找到车,然后再把车骑走供自己使用,那就已经是把他人财物占为己有了。捡到别人的东西,应该做的是找到失主,并将东西归还给别人,实在找不到失主,也应该把捡到的东西交给相关部门,比如传达室,或者是警察“叔叔”,这恐怕是几岁的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这个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捡”到电动车,来为自己开脱的男子,说到底就是在狡辩。这样的“死磕”,恐怕是比偷更严重的。我们常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要是错已错了,还要给自己找各种借口,谁能料想下一次还会有什么借口呢?

【莫要给“跪拜父母”戴上感恩大帽】

中国青年网:广西桂林恭城中学,上百名学生跪拜在地。据悉,当日是该学校组织的“家长会”,目的是让学生抱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有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质疑:简直就是在洗脑。南方网:时下,一提起开展感恩教育,学校就组织学生集体给父母下跪,或给父母洗脚。不知,这是真心开展感恩教育,还是耍噱头,唯恐天下不知?毕竟,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有多种形式,并非一定要采取跪拜父母的形式。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它需要平常的日积月累,需要在社会上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养成感恩之心。

【我们离文明观影还有多远?】

《扬子晚报》徐州女网友发微博说,看《蜘蛛侠》电影,有人观影中不仅手机没调静音,还不停接电话和发微信语音,自己善意提醒她,并不奏效,散场后两人发生口角,自己被打了还被推到了下一排……估计这种观影恶习,很多网友都在影院遇到过,这条微博迅速引起了很多人关注。 相信许多人看电影时都曾遭遇过有人抖腿脚踢前排座椅、大声接听电话、小孩哭闹、情侣暧昧等烦心事。 电影院是陌生人群聚集之地,加之光线昏暗,大家互相不认识,相互间甚至看不清对方的面目,导致少数缺乏公德意识的人光天化日下受到压制的个性一下子彻底解放了,如吃一些味道大的食品、从头至尾高声讨论剧情,脱了鞋子把臭脚放在前排座位的扶手上,遇到有人善意提醒还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影体验。 杜绝不文明观影行为,既要观众提高自身修养,更要影院加强引导和管理。影院要安排专人加大巡查和劝导工作,对不文明观影行为大声说“不”。

【“烧烤给差评被打”事件需要理性看待】

《新文化报》 几天前,长沙的余女士通过外卖平台点餐,可没想到却遭遇了“飞来横祸”。由于给了差评,外卖店老板居然派人找上门理论并导致发生冲突。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吃个烧烤外卖给差评竟被打,究竟是商家霸道还是顾客恶意差评?众所周知,给差评是消费者的一项权利,顾客该怎么评价,商家不能进行干涉。任由商家这种暴力持续衍生,消费者在今后的网购中岂不是只能“哑巴吃黄连”?但换个角度看,这名给差评的顾客,评语是否明显夸大其词,是否属于恶意诋毁?这也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正所谓众口难调,不是每件商品都能保证每一个顾客都能称心满意。因此,动辄就写下“难吃死了”之类的评语,若不是同行恶性竞争为之,顾客这样的用语未免太情绪化、太极端化了。“给差评被打”事件,各方都需要多秉持一份理性。

【“孩子收到安全套公益短信”有两个问题需要反思】

《中国青年网》据泉州广播电视台报道:泉州一小区一名10岁儿童,收到了一条短信:“您刚刚经过国家免费安全套发放点,您可以自助领取免费安全套。”原来,这是泉州市计生部门推出的公益短信。东方网:10岁的孩子手机上收到免费发放安全套的信息,这让带着孩子一起回家的妈妈很是气愤。原来,这家服务部门是采用“高新技术”发放短信的,是系统自动发布的,只要有携带手机的群众从此路过,就会实现自动发布短信。文章说:这样的短信群发也是一种骚扰,是工作偷懒的表现。 不过,“孩子手机收到避孕套发放信息”,也不需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是手足无措。而是应该坦然面对,这何尝不是一次性教育的机会?对于妈妈来说,这确实是尴尬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解释避孕套是干啥的。这也倒反衬出了另外一种问题:父母为何就不能和孩子坦然谈性?这其实是性教育知识的匮乏。

【“抢两百退一半”改变不了违法性质】

北京青年网:近日,浙江嘉善一男子王某刚从ATM机取出200块钱,就遇到了持刀抢劫。歹徒发现受害人银行卡里只剩2毛钱时,心软之下退了100元。受害人告诉歹徒:“兄弟我不会报警的,你慢点走。”然后,转身就报了警……随后,民警将这名歹徒袁某捉拿归案。袁某抢两百退一半,有不少网友觉得袁某并非罪大恶极,而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有的人甚至觉得王某“不诚信”,还有人认为袁某抢劫是因为企业关停,突然成了无业游民,失去了生活来源,家里孩子读书缺钱,是被逼的,于是简单地认为只要没有前科,不是惯犯,就不要惩罚他,或者建议从轻惩罚。文章说: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这不是宽容,而是对违法犯罪的纵容。贫穷不是抢劫的理由,否则,人人都以穷为由干坏事,人人都以失业为借口实施抢劫,社会就乱套了。 事实上,王某“承诺”不报警,只是害怕袁某伤害,这是一种斗争策略。如果王某不报警,袁某逍遥法外,抢到手的100元花完了,会继续实施抢劫。因为,这钱来得太容易了,又没有法律风险。所以,切莫被袁某的“抢两百退一半”的假善欺骗了,跌进法律认识泥潭,在舆论层面替其违法犯罪行为“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