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振奎与《红楼梦》

顾启

红楼梦二哥哥是谁(仲振奎与红楼梦)(1)



王其银同志以日本青木正儿原著、我国学者王古鲁译补《中国近代戏曲史》,清代梁廷楠《曲话》和《泰州志》等为据,写《仲振奎——改编 <红楼梦>为戏剧第一人》,刊去年 11月 30日“广玉兰”。笔者 23年前主编《江苏艺文志·南通卷》,去年协编《南通市志·古近代书目》,先后获得一些仲振奎资料,现择要补充,以资谈助。

海安西场仲氏为诗文世家。振奎祖父素,字芍波,秀才,著有《茗叟诗草》。父鹤庆,字品崇,号松岚,乾隆十九年进士,四川大邑知县,两次代邛州知州,振奎系其长子,随幕。卅三年,鹤庆因边乱以兵差入云南,负责军粮、军饷等。返大邑后,又调代蓬溪知县。道光《泰州志》 :“被议,鹤庆性刚直,为人所嫉,祸几不测。”即差点被杀,并被抄检。后虽得释,仍被朝廷削职为民。此后在镇江宝庆、归德宝晋、江西白鹿等书院任教。四十七年编诗作为《迨暇集》,梓行。此外有《蜀江日记》《迨暇集古文》《云香文集》等传世。振奎姑母莲庆,字碧香,富才华而早逝,振奎为之编《碧香女史遗草》并加序,嘉庆十二年刊行。

红楼梦二哥哥是谁(仲振奎与红楼梦)(2)

弟振履 (1759-1822)字临侯,号云江,又号柘庵,别署群玉山农、木石老人。嘉庆十三年进士,次年授广东恩平知县,振奎亦随幕。振履历兴宁、东莞、番禺等县,有治绩,廿一年升南澳同知,以重疾归,不久逝世。擅曲,有北曲套数《羊城候补曲》、南曲昆腔传奇《冰绡帕》《双鸳祠》等,《双鸳祠》传世,并善书画。此外有《作吏九规》《秀才秘钥》《虎门揽胜》《(嘉庆)兴宁县志》《家塾迩言》《奔余稿》《虎门纪游稿》等。振奎妻赵笺霞,字书云,扬州人,中年悲女而逝,有《辟尘轩诗钞》,多商音。振奎大妹振宜,字绮泉,号芗云,有《绮泉女史遗草》;小妹振宣,字瑶泉,号芝云,有《瑶泉女史遗草》,皆由嫂嫂作序,二位更是婚后早逝,故诗多生世之悲。振奎曾有悲剧《怜春阁传奇》,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并加注“此剧系作者自述其家庭间事”,透出了一些信息。振奎与笺霞独女贻銮,字金城,宫淮甫妻,逾年相继而逝,她仅 27岁,亦悲事,有《仲贻銮遗诗》,读之令人伤心。上述四集,亦嘉庆十二年刻本,传世。振奎侄贻勤,字蓉宾,亦随父振履至粤东北,不幸客死异乡,仅 17岁,《蓉宾遗草》,嘉庆十六年兴宁官署刻本。仲奎如此家世,无怪乎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首版《红楼梦》首次印行,他就成为首批读者,并产生强烈共鸣。他说:“壬子(五十七年)秋末,疾卧都门,得《红楼梦》于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心,伤黛玉、晴雯之薄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而喜其书之缠绵悱恻,有手挥目送之妙也。”“同社刘君 (刘宗梁,四川人,幕友,曲家——笔者)请为歌词,乃成《葬花》一出。”

还不止此,三年后即嘉庆元年(1796),振奎在扬州司马李春舟幕中,“得逍遥子《后红楼梦》而读之,大可为黛玉、晴雯吐气”,开始构思大型《红楼梦传奇》。“(次年)秋病,百余日始能扶杖而起..凡四十日而成此”,上卷 32出,下卷 24出。仲振奎(1749-1811)本人也是“生于末世运偏消”的。他字春龙,号云涧,又号红豆山樵,监生,诗学杜甫,文追三苏,却屡赴乡试不中。只好先后跟着父、弟赴任帮忙,后又游他幕,到过川、云、粤外,还到过湘、鄂、赣、河朔、京城、鲁、扬州等地。令他伤心的是父获“罪”;弟劳累重病;姑妈、妻子、两个妹妹、爱女皆有才华,“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却因不幸婚姻或其他事端而早亡;且贾宝玉痛恨的“劳什子”八股文也套住了他;自觉有“补天”之才,却不可得用;在游幕漂泊中又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悲剧..胸中不平,笔底波澜,才第一个写出舞台上惊天动地的《红楼梦》,戏剧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对话精炼深刻,唱词合律优美。仲本《红楼梦传奇》是尊重原著的再创作。《前梦》一出,生角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预示十二钗悲剧命运与贾府势败结局。《别兄》《聚美》《葬花》《听雨》《诔花》《焚帕》《鹃啼》《哭园》《扇笑》《补裘》等出,写主要人物黛玉及晴雯的痛苦、反抗与殒命。《合锁》《搜园》《设谋》等出写王夫人、熙凤及宝钗等的心计。《哭园》则集中倾吐宝玉对黛玉的一片深情,声泪俱下。值得注意的是,剧中丑化王熙凤、袭人,对老祖宗颇有微词,甚至一反常规,“以净扮贾母,不敷粉墨;副净扮凤姐,丑扮袭人,皆敷粉艳装不敷墨,随寓贬斥”。(吴克岐《忏玉楼丛书提要》)

红楼梦二哥哥是谁(仲振奎与红楼梦)(3)

仲本《红楼梦传奇》尽情倾吐了剧作者内心的块垒,在我国戏曲史上有很高地位。从嘉庆七年公开演唱(这是红楼戏曲演出的最早记载 ),旋即从扬、淮传到北京。至清末上海昆旦小桂林还演出全本,一直影响到现当代的越剧《红楼梦》、影视《红楼梦》,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中国近代戏曲史》说,仲本是中国第一部红楼戏,“最脍炙人口,后日歌场 (即戏园)中流行者即此本”。道光学者杨懋建《长安 (即京城)看花记》亦云 :“红豆山樵《红楼梦传奇》盛行于世。”太师吴梅(唐圭璋老师之师)在其权威著作《中国戏曲概论》中也盛言褒奖:“清人佳构”。

仲振奎除《红楼梦传奇》于嘉庆四年 (1799)以绿云红雨山房刻版印行,并被各地先后搬上舞台外,尚有 15种传奇,大多未刻,即南曲昆腔本《怜春阁》《诗囊梦》《环》《红襦温酒》《看花缘》《雪香楼》《卍字栏》《霏香梦》《香囊恨》《画三青》《风月断肠吟》《后桃花扇》《懊情浓》《牟尼恨》《水底鸳鸯》。有的以手稿或抄本存世,他是多产剧作家。由此推之,其晚年困窘,或以编戏糊口。嘉庆十六年贫病抱恨以终。其他著作还有《绿云红雨山房诗钞》《脉约》《辟光轩文钞外集》《绿云红雨山房文钞外集》《春柳咏》《红豆村樵词》,亦多以抄本存世。

我们为南通市历史上曾出现这样一位我国早期红学家、最早的《红楼梦》剧作家而感到光荣。并以此文纪念仲振奎先生逝世 200年。

(本文原载于南通日报/2010年/4月/13日/第 B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