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1)

文 | 文史档案局

编辑 | 文史档案局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2)

“这钱就从我的工资里扣,我要是没了,就扣我儿子的,我孙子的,一代代扣下去直到还清为止!”

1981年冬,红安县县委招待所内,一位年近70的军装老人神色激动,一进门不等落下身上的寒气,就把电话打向了兰州军区。

面对秘书的劝解,他解释道,这事关系到百姓的生存问题,等不起啊!至于其中的花费,由自己一力承担!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到底是什么事竟让他这般重视?

01

临终遗言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3)

这位老人名叫韩先楚,是我国的开国上将之一,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留下了一身的“军功章”。

1986年春,韩老因为病重入住武汉医院治疗,面对来势汹汹的病魔,他非但没有一丝胆怯,反而叮嘱妻子,一定要把桂花等品种的行道树送到红安。

之前在红安时,他就发现那里的绿化严重不足,道路上的树木品种单一,数量也不多,这次他希望妻子能帮自己尽尽心意。

时间一晃到了冬日,韩老的病情愈发严重,他也被转到了北京医院。

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他紧紧抓着妻子的手,交代道,如果自己死了就把自己葬到红安,他想家了。

红安是他的故乡,就像那时的许多将领一样,自从军以来,他很少有什么机会回到故土。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将军病逝,经过批准,他的骨灰被安置在了红安的某烈士陵园,他终于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

这不禁让人疑惑,离别半个世纪左右,韩老仅回去4次,为何还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这么多年里,他都为故乡做了哪些事?

02

返乡遇旧友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4)

1981年秋,韩先楚卸职军区司令员之后,趁着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红安吴家嘴。

刚一下车,他就被热情的乡亲们团团包围。

看到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韩老感慨万千,没想到50多年过去,这世上还有他的旧友。就在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拨开人群,朝他大声地喊道:“祖宝!”

听到这个名字,韩老顿时愣住了,在看到老妇人后的脸后,他颤颤巍巍地喊了一句“秀姐”,在对方应声后,韩老竟是再也忍不住眼底的泪水。

“祖宝”是韩老的乳名,能叫出来的自然也是韩老的亲近之人或者长辈,而“秀姐”对韩老来说就是如此,不是亲姐胜似亲姐。

韩家是一个贫苦家庭,自从韩老出生后生活愈发艰难,为了维持生计,韩老的长姐被送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可这并没有给韩家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之后不久,韩老的哥哥重病,因为没钱请大夫,在绝望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韩老的母亲看到儿子的死亡,经不住刺激,最后竟也跟着去了。

而这时,韩老不过3岁。在经历一连串的打击后,韩父的身体大不如前,很难抚养年幼的韩老,好在这时韩老的长姐站了出来,将弟弟带回去照料。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5)

就这样,韩老在姐姐那里慢慢长大,8岁那年,他重新回到了父亲身边。

在他12岁时,韩父拿出攒了好几年的钱送儿子进了私塾,在这里韩老得了一个非常正式的名字:韩先楚。

这样看来,韩家的生活马上就要步入正轨,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同年,韩父也因病永远离开了韩老,韩老不仅无法继续完成学业,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

这也就是,韩老曾因为不识字被称为“白字司令”的原因。

父亲去世后,韩老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好在长姐很照顾他,同村的女孩秀姐也经常把他叫到家里吃饭,帮他缝补一些衣物。

在他苦难的童年里,无论是家人还是秀姐,又或者其他乡亲,都是他脑子里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忆。

03

离乡参军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6)

随着年纪渐长,韩老逐渐认识到,人民的苦难不仅仅是因为贫穷,还是因为压迫,但此时的他还不具备反抗的能力。

1927年,韩老14岁,在听闻共产党的一系列事迹后大受震撼,拜别了家乡的一众父老乡亲,黄麻起义时,他加入了一个农民协会。

1929年,韩老加入了党领导下的青年团。一年后,转为正式党员。

1931年,韩老已经成了河口县独立营的一个排长,没想到一次意外竟让他差点告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次年,他带着两位战士外出执行任务,可等到3人回来的时候整个营地却空空荡荡。

事后经过一番打听,他们这才得知原来国民党要搞偷袭,独立团进行了整体转移,由于时间太过紧凑,根本来不及通知几人。

就这样,韩老他们就和部队失去了联系。像这种情况,有的人会选择直接回到家乡,而有的人则会重新寻找队伍,韩老就是后者。

就在半个月后,他和鄂东北的第四大队取得联系,遗憾的是没有人能证明他的身份,于是韩老重新从普通士兵做起。

1932年4月,韩老和另一位同志外出执行任务,借住在老乡家里,因为经常昼伏夜出,引起了周围住户的注意。

他们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县里的民团,很快这些人便将韩老他们所在的住处给包围了。

为突破敌人的包围,他率先冲了出去,一边打一边跑,吸引了大部分的敌人,借此机会另一位同志顺利回到根据地。而带着敌人兜了一大圈子后,韩老也平安跑了回去。

鉴于韩老的优秀表现,不久之后他再次被提拔为排长,而他的这一优秀表现也在部队里面被口口相传。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7)

然而,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没过多长时间,巡逻战士发现了几个行为可疑的人,他们经常鬼鬼祟祟地打听我军消息被认为是探子,上面命令韩老立即将几人带去处决。

可韩老觉得,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几人就是特务,相比起来他们更像农民,因此他拒绝执行这项命令。

就这样,韩老被一撸到底,成了一个挥大铲的伙夫。如果是常人经历这样的起起落落,早就精神崩溃,但韩老还是一如既往,不仅没有丝毫沉闷,反而更加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那时的炊事员并不单负责做饭,兵力不足时也会被派往前线。韩老这个人不仅敢打,还会打,很快就引起了上级的注意,就这样他第三次升任排长。

1933年,韩老所在的独立团被编入25军。3月4号,韩老奉命到郭家河侦查,趁着夜色他带着几名战士活捉了一个敌军,并从其口中打探出了一个重要情报。

正是这个情报,让25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旗开得胜,韩老也因此被点名表扬,出任副连长。

1934年,韩老随军攻破敌军后,带领部下缴获7000银元,可惜的是在与敌人的交手中,银元不慎全部掉入水中。

而此时,25军正面临补给困难,此战的目的也是为了补充部队供养,韩老再次被处分,成为了交通队的一名普通战士。

04

赤胆忠心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8)

几次被罚,韩老仍然保持着一颗赤胆忠心,坚定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不久,韩老第4次被安排为排长,后来在和乡亲们的闲聊中,他经常打趣自己,就排长这个职位自己就干了4次。

接下来,韩老仿佛打通了任督六脉。长征初期,蒋介石派出30多个团发起了对我军的围剿,韩老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接连让敌人吃了一个大亏。

那时,韩老所部曾被敌人伏击,他自己本人也曾多次被敌人的炮火击中,但他并没有退缩,反而在葛牌镇、榆林桥将敌军全歼,赢得一场场胜利。

1935年,韩老升任232团团长。随后不久,抗战全面爆发,韩老一直奔赴在战争前线,先后5次和敌人展开白刃战。

作战勇猛、不忘初心只是韩老众多优点之一,他更让人钦佩的一点是始终心系百姓。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9)

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我军需要拿下义城。义城是敌军把守的一个重要关隘,城内百姓无数,如何在不伤及百姓的前提下取得胜利韩老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毫无疑问,义城问题需要用到火炮,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战场无情,没有谁能保证在攻城一战中百姓不会被误伤。

韩老对此格外忧心,为确保百姓安全,韩老专门派人对义城进行了实地勘察,对炮弹落点与百姓分布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战前,他特意强调,炮弹一定要精准打击,不要落在居民区,要以最大能力保护群众的安全。

这一战过后,义城流传着一个说法,人民军队的炮火都是有眼睛的,专打老蒋,半点不伤及无辜。

在抗战胜利后,韩老心系百姓的这一作风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05

心系百姓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10)

60年代左右,韩老在福建任职,为搞好当地的经济发展,让老百姓穿上衣,吃饱饭,他亲自带头走进民众,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

他去过城市,也来过农村,无论是机关人员还是农民,他全部一视同仁,仔细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

有时处理这些事的是韩老自己,有时则是他的秘书,如果是秘书,他总是会询问事件的具体进展。

70年代,韩老任兰州军区司令,在那里他再度对百姓进行了深入走访。

在得知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后,他痛心地说道,已经解放30年,西北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实在太苦了。

70年代末,韩老接到通知,要在年底前往北京开会时,为要探讨的经济问题做好准备。

借此机会,韩老当即在办公室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听完韩老的讲话后,众人陷入了沉思,最后一致决定,协助韩老对全国经济进行调查。

在年底的工作会议中,韩老对边、贫、老等5地区的经济扶持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普遍赞同。

次年,有关这项建议的政策正式出台,百姓的切身利益被落到实处。

对百姓能有这般的爱护,韩老对家乡的父老乡亲那样挂念也就不难理解了。

06

故人重逢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11)

1949年,也就是离乡25年后,韩老第一次回乡。路上他感慨不已,离家这么多年,不知道曾经的发小还在不在,村口的那棵树长得怎么样?

他告诉警卫员,自己小时候经常和发小在村子里到处跑,他们在一起掏鸟蛋、捉小虾,快活得很!只是后来世道不好,他便跟着党走了,想要让天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一走就是这么多年。

得知韩老回来了,老老少少一大帮人都围在了村口,韩老被人群簇拥着,热情地和他们打着招呼,看着他们拘谨的模样。

韩老开口道,怎么不见海州那小子?我还欠他4斗稻呢?

这两句打趣的话,瞬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即有人大声说道,那小子还在地里呢,已经有人去找他了。

不一会儿,海州便被找过来了。刚见面,他就一掌拍向了韩老的肩膀,接着笑道,你小子混得不错,这一身多威武!

谈话间,韩老看到了一个衣着破烂的小男孩,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是海州的儿子,现在还没有上学。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12)

想到自己曾经的经历,韩老将怀里的三支钢笔放到了海州手里,希望他能送孩子读书。

那个年代,钢笔还是十分紧俏的东西,海州见状连连拒绝。韩老见他不肯收,劝道,自己当初就不识字,如果不是部队的栽培,自己没在抗大学习,也走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话说到这个份上,海州明白自己再拒绝就是伤人心意,于是便笑道让韩老留下自己的墨宝,那比什么都好使。

在之后的许多年里,那份韩老的字成了海州家里的传家宝,代代流传。

得知村人准备拿出家里的老母鸡、鸡蛋招待他,韩老面色一沉,严肃地告诉大家,他们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别的自己一概不碰。

重聚的时间没多久,韩老便再次随军出发,而这一别就是20多年。

1975年,韩老特意从忙碌的工作抽出时间来老家看看,他没有留在那里吃饭,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挨家挨户上门了解百姓的生活问题。

在得知大家对大队有不满时,他及时将情况反映到县委,让当地领导处理好干部问题,对此吴家嘴上下感激不已。

07

5万件军大衣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13)

1981年冬,韩老工作结束,打算在返京前再看一眼老家,便不顾众人的劝阻,冒着大雪来到了上新集镇。

一下车,他就遇到了一个穿着破烂棉袄的老汉,零下几十度的天里,对方脚上也只是套着一个破草鞋。

那老汉往这边看了一眼,直接叫出了韩老的乳名,韩老定睛一看,这不是发小陈尊友是谁。

看到老友的一身打扮,他心酸地问道,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这个样子。陈尊友闻言,打趣道,你这个官怎么当的?

闻言,韩老心里一阵翻涌,告别陈尊友后,他被镇上的干部劝进了一间烧着火的办公室。

韩老如今已经70岁,大家考虑到他的身体,找出各种理由要他留在这里,有想见的人他们会接过来。

就这样,闵永进和海州就被接到了这里。两人都已经上了岁数,虽然身体健康,但是手上有不少皴裂的地方。

战将韩先楚回老家是哪一集(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14)

海州状态倒是还好,还宽慰韩老不要太惦记他们,而闵永进却是衣着单薄已经打起了哆嗦,看到老乡受冻,韩老心里也不好受,一把将自己的身上的大衣披到了闵永进身上。

闵永进连连拒绝,可最终还是拗不过。

随后,韩老还是跟着海州两人回到了村里,得知韩老要来一众乡亲拥着他来到了海州家里。海州妻子得到消息后,赶忙收拾起来,可炕上那破旧的棉絮怎么也收拾不好。

此情此景,韩老还有什么不明白,随后他将目光转向附近的乡亲们,所有人的衣服上都打着补丁,有的甚至还穿着单衣,这让他心痛不已。

回到县城后,韩老什么也没说,直接一通电话打向了兰州军区,下令往红安地区调来5万件军大衣。

秘书见状,忙问道,这钱从哪里出?韩老缓缓说道,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扣,自己死了就扣儿子的、孙子的,直到还清为止,秘书闻言震撼不已。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先烈,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如今,红安已经发展起来,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若是韩老得知一定非常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