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会永(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刘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式(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式

作者:尚会永(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刘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政策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形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写入宪法和党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强调将公有制经济“保管好、使用好、发展好,让其不断保值升值”,又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重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三个没有变”,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大力推动“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我国营商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产业上互补、在市场上协同的良好发展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在深入理解现代产业体系运行规律及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制度基础,我国快速实现了工业化,工农业生产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我们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所有制关系的调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自此,在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大量涌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活水”,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诸多符合地方资源禀赋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比如以私营经济发展为主的“温州模式”、以外资经济拉动为主的“珠江模式”和“昆山模式”、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等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调动了不同地域、行业千差万别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升了各类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市场中的企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都需要遵循价值规律积极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产生了调整产品结构、筛选合作伙伴等种种需求。对应于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行业、规模、竞争位势、目标和战略而不断调整,这促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在市场、技术、股权、核心人员等方面形成了诸多交叉,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混合发展的趋势。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改进企业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不仅促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均获得巨大发展机遇,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共生共荣的良好局面,而且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更好地相融共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融合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发展,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经济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民营企业座谈会等多个场合都反复重申了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2021年8月,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促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激发市场中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创新功能,推动重大基础理论创新。国有经济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整合能力相对较强,更加注重在关键产业和关键领域进行长期、大规模投资,因而能够在建构事关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补足产业发展的短板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优势和主导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战略性、前瞻性、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比如,国有企业主导的中国高铁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交通便利性,而且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

其次,有利于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迸发,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外资企业在产品市场开发和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拥有更多成熟的做法,本土企业参与外资企业主导的某些全球产业链,或者在与外资企业的不断竞争中,通过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做法可以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快速提升。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等方面可以发挥突出作用,尤其是在新经济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在拥有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全球排名中,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国进入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基本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总体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构筑了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一是共同构筑了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多种多样的产业生态;二是不同所有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可以相互补足短板、提升能力;三是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相互流动,有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四是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对标、相互学习,能够提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效率。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已通过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支撑了中国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由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之间形成“强—强”组合,并通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融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8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