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养牛事迹简介(养牛是件幸福的事)(1)

记者 彭典/文 徐昆/图、视频

【回族名片】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

回族最盛大节日为开斋节,节期三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衣服,小孩子也把脸洗干净。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维修,节日里打扫,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1980年,董杰出生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解放沟组。作为家里的老幺,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走出大山。

在董杰的童年记忆里,家乡是个苦地方。上学要从山上的羊肠小道徒步一个半小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饿了,就吃点从家里带来的土豆。

张旭养牛事迹简介(养牛是件幸福的事)(2)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社区全景

上学,给董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用在家干农活,也不用放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深入脑海。

初中毕业后,董杰考上贵州省安顺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中专毕业后,威宁一公司向董杰伸出“橄榄枝”,但被拒绝了——他想回到高山村自主创业,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回乡创业,亲戚不理解,笑话他:“回村里能有什么出息?”

父母则比较开明,支持他:“年轻的时候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董杰在村里开设了养牛场,还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一大片核桃树。“每年都会请40多个村民帮我除草、施肥,每天开他们100元的工资。忙起来的时候,村民们连续干上一个月,收入可观。”董杰说。

随着养牛场渐成规模,董杰的养牛经验也丰富起来,这为后来的发展机遇做了良好的技术储备。

2017年,恒大集团计划在威宁自治县援建养牛场。建设好养殖基地及配套设施、引进完西门塔尔基础母牛之后,恒大集团希望在当地找一个有经验的人来管理养牛场。

张旭养牛事迹简介(养牛是件幸福的事)(3)

董杰成为恒大集团希望找的“有经验的人”

董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的任务是:负责养牛场的管理、经营,期限为5年。

养牛场占地面积34亩,现有150头牛,覆盖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哈喇河镇、秀水镇三个镇的贫困户65户358人。2019年,养牛场给65户贫困户分红13万元。

张旭养牛事迹简介(养牛是件幸福的事)(4)

养牛场占地面积34亩,现有150头牛

养牛场现在固定的员工有5个,都是高山社区的村民。遇到临时用工,董杰就给高山社区的组长打电话,通过组长通知村民报名,贫困户优先。

张旭养牛事迹简介(养牛是件幸福的事)(5)

早上8点半,董杰来到养牛场准备牛吃的草料

每年8月到9月,是养牛场最忙的时候,每天平均会有30名左右的村民来养牛场对玉米秸秆进行回收,加工成便于保存、营养价值高的青贮饲料。

“每天120元的工钱,日结。”董杰说,早上8点半,村民在养牛场集合,开始干活,下午6点下班,一个月干满能拿3600元。

村民刘寿云在养牛场干过一段时间后,看到养牛收益高,也萌生了养牛的想法。他向董杰咨询:养哪种牛好,养牛怎么预防疾病?在董杰的指导下,刘寿云在家养了5头牛。“他家去年养的牛卖了个好价钱。看到村民赚钱,我心里也很高兴。”董杰说。

51岁的马勋兵在养牛场干了2年,是厂里的老员工。养牛场包吃包住,一个月3000元。马勋兵的妻子负责做饭,一个月2500元。

“我以前在家也养牛,他这里招人,我就过来了。”聊起现在的生活,马勋兵脸上满是笑意,“在这里上班,不给孩子添麻烦,赚得也不比孩子少,我们夫妻俩打算多干几年,攒些钱,回家盖两层楼的大房子。”

编辑:朱若岚 林萌

编审:彭奇伟

审签:王幸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