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棋类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吗(这些传统的游艺不能散佚)(1)

前些日子,在定海南洞艺谷欢喜书店的“地方文本”展示专区里发现了这本《舟山群岛传统渔家游艺集萃》(海洋出版社 2017年10月 马丽卿等著),翻看了一下,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集子,有些爱不释手,于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淘了一本。

舟山海岛传统游艺的内容,近些年也在各种版本的集子里看到过不少,与非遗和传统有些搭边,配图多是一些照片,文字相对正统。这一本集子里的游戏品类比较齐全,而且文字上也有追本溯源的探究,配以传统水彩的绘图,营造了古风古韵,因而有其特别之外。

《辞海》里这样定义游戏: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传统民间游戏多是民众自发编制,广为流传,群众喜闻乐见的的活动方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游戏,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技能。在孩童时期,孩子们的创造力非凡,往往是游戏的首创者或改进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那些游艺代代相传,丰富着过去的平淡生活。

记忆里,我们这一代,就从小在游艺里扑腾。男孩子的,打弹珠,纸牌,陀螺,跳马,钓鱼,竹蜻蜓,竹节人,滚铁环,弹弓,捕蝉,撞羊角等;女孩子的,跳房子,橡皮筋,挑棚棚,丢沙包,踢键子等,男女有别,能玩的各不相同,当然也不乏能共同参与的项目,如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竹竿,过家家,抬轿子,官兵捉强盗等,大家都能玩得尽兴。


民间棋类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吗(这些传统的游艺不能散佚)(2)

那时,物质相对贫乏,却促发了我们更多的创造力,那时的游艺,很多的道具都是我们自己制作出来的,我们借助了身边的最普通的材质就能上手了,这就如做一桌好菜,往往是最简单的食材却能烹调出最地道的美味,更多的则是利用了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实现,这无疑是开发了智力,动手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对身心的健康发展发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孩子,恐怕早已离不开商业化的游戏玩具了,一个最明显而又令无数人担心的的就是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现实已经无须他们自己动手来构建游戏宝贝,躲在空调小楼里抱着手机平板成一统的孩子大有人在。

本书共收集了83个游戏,依据海岛地区独特的地貌、人文传统、游戏方式以及推广渠道,将海岛传统民间游艺分成团队合作、个人技艺、动手制作、野外游戏、弈棋以及幼儿游戏等六大类,在介绍这些游戏时,努力挖掘其文化内涵,追溯其形成的源头,并侧重从游戏的说明、规则、要求三个方面介绍游戏的玩法和竞赛规则。书中还有不少游戏道具制作的详解,手把手教你怎么来传承。

本书所载的大多数的游艺项目,亲历过的人大多熟悉,有些还在我们今天的日常里呈现,有些日渐消亡,希望有一部分能够一直传承并创新下去,不至于造成时代记忆的缺失之憾。

作为几位采编者及主创人员的几年的心血之聚,本书值得我们阅览并收藏,不仅因它图文并茂的形式带给我们的审美,而且作为一种实用的家庭生活娱乐工具书,也有其不少的可取之处。

游戏里的童年虽清贫却单纯快乐,那些意趣盎然的童谣似乎还在耳边传唱:蚂蚁嗳,来扛金子银子嘞,砧板白刀背了来,蓑衣凉帽拿了来,阿爹阿娘



民间棋类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吗(这些传统的游艺不能散佚)(3)

作者:姚崎峰

责任编辑:孙鼎期

排版:朱清植

普陀作协欢迎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