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轩

一般听交响乐、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观众要正襟危坐,遵守乐章间才能鼓掌的定律,但近日,北京民族乐团在《国乐的摇摆》融合音乐会上又搞了件“大事情”,不仅台上“摇”起来,台下也“摇”起来,有观众听着听着就站了起来。

这是一场国乐和爵士乐、拉丁音乐结合的音乐会,有原创曲目,也有移植的国外经典。这不是一场循规蹈矩的音乐会,要说它是管弦乐演出呢,民族乐队后排加了电声乐队,指挥家范妮也戴上了耳返;要说它是一场livehouse爵士乐现场,乐曲之间还有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金野担任导聆,这一切都彰显着它的跨界气息。

国乐freestyle原来这么好听(一场让观众听到)(1)

音乐风格上也呈现出与众不同。合奏《五拍》(Take Five)是爵士乐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乐曲之一,此番用民族管弦乐队呈现,倾注了中国风格。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扩音偶尔出现的电流声,会让听惯管弦乐的耳朵不太适应,但浓烈的现场气氛冲淡了微瑕。作曲家熊俊杰为琵琶与乐队而作的《花前月下的热情》是首演,中国乐器与拉丁音乐的节奏与和声色彩结合,呈现出独特的“热情”:琵琶演奏家杨婷婷在台上“摇摆”,观众也不知不觉地在台下摇摆起来。

观众绝对这场音乐会的另一个重要主角。金野在导聆中提示:“这场音乐会我们想鼓掌就鼓掌,想站起来就站起来。”在动感音乐的带动下,观众们一点没含糊,很快进入状态,鼓掌,叫好。互动时,金野清唱一句旋律,反手把麦克风冲向观众,一个小朋友还显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拘谨,带动了全场的合唱。音乐会渐进高潮,一对年轻情侣率先在观众席站了起来,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跟着站了起来,举起手摇摆着,指挥家范妮转过头,对他们点头示意,观众们的拍掌声更热烈了。

对观众来说,听高兴了就鼓掌,甚至敢站起来鼓掌,只是习惯的改变,但对策划者和演出方来说,则需要极大的勇气,意味着颠覆形成传统的演奏方式和观演方式,甚至需要在业内顶着压力。更重要的是,以往,民乐和爵士拉丁的融合多由知名演奏家主导,以个人的名义跨界玩音乐,敢以“全团之力”坚持做跨界的,十分罕有。金野和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都说,他们选择跨界的演奏、曲目和观演形式,目的是希望观众开心,但私下里,他们自己也称之为“冒险”。

北京民族乐团是个成立7年多的年轻乐团,团的年轻和团员的年轻让他们保有青春的动力,在艺术上他们可以继续打磨,在创新上他们已经崭露头角,不断推出与众不同的演出项目,为“大戏看北京”增添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