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受虐狂从来不是一个被动承受的人,他们主动而热烈的向世界以目光探寻,以情感锁定,以话语猎捕他们的对象,他们用丰沛的知识还有绵绵情书劝服那些对象,迫使她跟他一起移动,进入他的梦中,成为他梦中的那个角色。所以他们也是魔术师,尽力于把一个他爱上的女人变成一个他梦中女神的工事,直到爱情也成为焦土的那日,现实归位,再执起男性权柄的鞭子,回到这乏味的权力秩序当中来。”

——康明华译《穿裘皮的维纳斯》中文版引言

时光网特稿很多人都听说过“虐恋”或是“SM”,但却并不清楚它的要义。

“虐恋”这个词,第一时间令人联想到过膝高跟靴、网眼黑袜、黑色束身内衣,还有羽毛、蜡烛、皮鞭、手铐……电影《史密斯夫妇》里,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那位暗夜女杀手,浑身上下的行头完全就是“虐恋”女主的经典穿搭示范,重口味、罪恶感、羞耻感、控制与臣服纠缠交织,散发出令人心悸而窒息的香艳与性感。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

《史密斯夫妇》中的SM装扮女杀手

“虐恋”是什么?

“虐恋”的英文为sadomasochism,简写为SM、S-M或S&M,这个单词最早由心理学家艾宾(RichardvonKrafft-Ebing,1840-1903)创造。艾宾总结了“虐恋”的真相,必须同时既有施虐倾向(sadism)的一方,又有受虐倾向(masochism)的一方,这两个现代心理学的著名概念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对“虐恋”关系。

sadism和masochism这两个词,又分别来源于虐恋文学鼻祖萨德(Sade)和马索克(Masoch)的姓氏。萨德创作过《闺房哲学》、《索多玛的120天》等一系列色情书籍,他最牛的一点在于,把色情上升到了人性、哲学的高度。而马索克所著的《穿裘皮的维纳斯》,是关于受虐心理的经典之作,曾被翻译成24种文字流通全世界,后人把他的学说奉为“马索克主义”。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

各种版本的马索克著作《穿裘皮的维纳斯》

“虐恋”是美好还是丑恶?

“虐恋”这个中文译名来自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潘光旦的手笔,它从字面意义上精准地诠释了“虐恋”的含义——它不仅仅是表面的施虐和受虐活动,而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恋爱方式,而且它使得人类的快感脱离了生殖器官,把追求“幻想”和“仪式感”放在了首要位置。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3)

澳籍著名人像摄影师Helmut Newton镜头下具有SM风格的作品,主角为当时纽约的时尚名流Michael Chow、Tina Chow夫妇(1984)

虐恋理论家柯丽菲亚曾做出这样的描述——所有的角色、对话、恋物癖式的服饰以及性活动,都是一幕剧情或一种仪式的组成部分;参与者是在扩展他们的性快乐,而不是在摧残对方或压抑对方;一个施虐者或受虐者完全清醒地认识到,在虐恋游戏中的角色绝不适合于同其他人的交往,幻想中的角色也绝不是她的全部本性的总和;虐恋亚文化是一个剧场,在其中可以上演性的戏剧。——这样看来,虐恋几乎可以称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甚至更精致的性需求。

“虐恋”的乐趣在哪里?

还记得凯瑟琳·德纳芙那部《白昼美人》里的场景吗?平日里威严傲慢的大银行家、大法官们,一到妓院,立刻卸下他们不可一世的光环和假面,像奴仆见到女王一样,伏倒在妓女面前,等待、哀求着接受责骂和鞭笞的惩罚,并从中获得无可比拟的快感。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4)

布努艾尔名作《白日美人》探讨了人的双重性格等心理层面话题

这就是典型的虐恋场景——参与者都是自愿前来,而不是被强迫或者欺骗,这是虐恋与暴力的本质区别之一。

很多受虐者并不真正喜欢肉体折磨与疼痛,他们更享受的是等待、悬念、恋物、幻想的体验,对于痛苦的预期,能给受虐者带来更多的快感,仅仅是想象自己被施虐的过程,就足以让他们战栗、满足。最重要的是,虐恋从一开始就只和“性”有关,有虐恋倾向的人,并不代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受羞辱或折磨,那完全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

不夸张地说,“虐恋”是性幻想的极致追求,它就像上开放在丰美物质与空虚心灵上的妖冶花朵,展现了人性深处不可知、不可控的暗面,也揭示了人类对自我的探索和了解,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10部著名的虐恋电影

由于“虐恋”的私密、独特、香艳、刺激,它天然地形成一种亚文化奇观,并具备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想象空间。因此,涉及“虐恋”的影视作品并不是新鲜事物,目前又因为《五十度灰》,让这个本属小众的情趣成为了大众话题。

大多数情况下,“虐恋”只是作为推动剧情和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节助力,并不是导演的重点;而以“虐恋”为主的影片则往往很容易被简单的定义为“情色片”,因而在很长时间内,虐恋类影片并不会以“虐恋”为卖点,也并没有成为一个专门的门类。《五十度灰》是一个特例,还是将其归类为一部披着“虐恋”外衣的爱情影片更加合理。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5)

《五十度灰》导演萨姆·泰勒-约翰逊在给主角詹米·多南和达科塔·约翰逊说戏

《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 ( 2015)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在各种各样的爱情电影小说层出不穷的网络时代,要如何突围而出?《五十度灰》的成功告诉人们,在任何时代“高富帅”和“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总是不会被厌倦的,只要懂得与时俱进合理包装。作者巧妙的把“高富帅”改成了带有“虐待倾向”的霸道总裁,再把“灰姑娘”改成了一个有“被虐倾向”的小白兔,这样噱头十足的人物设定把“霸道总裁爱上我”这样的流行桥段演绎得张力十足活色生香。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6)

《五十度灰》的话题效应已经超越电影本身

本片将是毋庸置疑的全球情人节票房冠军。不过准备奔赴电影院心潮澎湃的女性观众们还是略微降低一下期待比较好——毕竟导演不可能真的拍一部大银幕的AV出来。能在碧昂丝·诺尔斯诱惑情色的声线中欣赏男女主若有若无的荷尔蒙对撞与PG级的“SM”,已经足够票价了。至于女主智商下限过度玛丽苏?观众要看的是总裁格雷的人鱼线,谁在意女主了?

↓点击观看《五十度灰》剧场版预告片↓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7)

《我的情妇》My Mistress (2014)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这部影片也可以视为《五十度灰》的前传或者性别倒错版。讲述的是霸气贵妇和蠢萌少男间的禁忌恋情。教棒、皮革鞭、紧身塑胶衣、黑色高跟鞋……这些虐恋元素中必备的道具一一出场。艾曼纽·贝阿所饰演的Maggie简直是女版总裁,以她女王般的气场震撼着涉世未深的少年。但是本片毕竟不是《五十度灰》,满足不了女性对“霸道总裁”的憧憬,所以也只能是小众的虐恋影片而非现象级爱情大片。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8)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9)

50岁的艾曼纽·贝阿变身“霸道女总裁”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0)

《苦月亮》Bitter Moon(1992)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西班牙、

这是一部奇妙的作品,因为导演个人的经历而遭遇到了两极评价。认同这部电影的人会将其视为波兰斯基最具深度和力度的电影;否定这部电影的人则说在这部电影中充分体现了这个强奸犯内心的变态意识。如果细看这部电影的话,就会发现这两种答案其实都是影片中得到了展现。正如片中男主角作家奥斯卡那句“每个人都有虐待狂的一面,倘若有合适对象,它就轻而易举的表现出来。”这句话或许也是导演本人想说的。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1)

Peter Coyote与Emmanuelle Seigner演绎了一段完整的虐恋故事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2)

Emmanuelle Seigner与Kristin Scott Thomas这段曾被影迷誉为“史上最美女同戏”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3)

《穿裘皮的维纳斯》La Vénus à la fourrure (2013)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波兰

本片作为马索克名作《穿裘皮的维纳斯》的电影版,继承了《苦月亮》里那种毒药似的情欲诱惑,但是相对于残酷极端的《苦月亮》,《穿裘皮的维纳斯》带喜感的讽刺和揶揄就像是一个智者的有趣游戏。喋喋不休的对话和剧中剧带来的强大戏剧张力肆无忌惮地展示了导演的才华。在人生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时刻,波兰斯基的艺术创造力仍然一次又一次让世人震惊。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4)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5)

Emmanuelle Seigner演施虐角色可谓驾轻就熟,在片中与Mathieu Amalric 的关系一再反转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6)

《鹅毛笔》Quills (2000)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德国 英国

这是一部讲述“虐恋鼻祖”萨德侯爵的故事。他创作的虐恋题材小说开启了人类系统认知虐恋行为的先河,可以说,萨德的名字,本身就是虐恋的象征。作为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他一方面被认为是人类最污秽、肮脏、乱伦、下流的代表,另一方面又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性文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鹅毛笔》试图描绘的,正是生命最后时期的萨德呈现出的复杂和两面性。而他的存在也再一次验证了一个关于虐恋的重要理论:富裕的物质生活是虐恋诞生的基石,追求趣味性和极致体验蕴含着优雅,和暴力无关。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7)

杰弗里·拉什凭借萨德侯爵一角第三度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提名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8)

杰昆·菲尼克斯和凯特·温丝莱特当时都是25岁,但各自都已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9)

《布拉格之恋》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1988)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果把米兰·昆德拉充满哲学意味的论述都删除掉的话,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影片中的特蕾莎前一秒还在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下一秒就会为托马斯的情事嫉妒发狂。该如何去衡量一件事情在生命中的轻重,唯一能给出答案的是时间。生活中往往太多错位,当一个人还不懂得爱的时候,身边有再好的对象都是多余。而在最后能让生命中的轻和重达到和谐的,也唯有爱情。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0)

托马斯(丹尼尔·戴-刘易斯 饰演)与特蕾莎(朱丽叶·比诺什 饰演)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1)

托马斯与萨宾娜(莉娜·奥琳 饰演),后者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2)

三位主人公的纠结情事在战争背景下如同一场东欧版“倾城之恋”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3)

《捆着我,绑着我》 átame! (1990)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这其实并非一个简单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驯化故事。从精神病院走出来的男主只有三个愿望:找一个妻子,组成一个家庭,以及有一份工作——过普通人的生活。当他爱上了色情片中的女明星,于是绑架了她。他在绑架后马上告诉她,“我绑架你是为了让你有机会了解我,因为我敢肯定你会爱上我,正如我已爱上了你。”最终打动玛丽安的是男主的执着与从不犹疑,两颗同样孤独的心灵拥抱在了一起。爱情有时候或许是可以预谋的,如果足够纯粹。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4)

这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与阿莫多瓦合作的第六部电影,随后他便离开西班牙前往好莱坞拍片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5)

《枕边书》 The Pillow Book (1996)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英国 荷兰 卢森堡

人体上的书写是这部影片表现到了极致的东西。诺子由于幼时的熏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被人在身体上写字,书写者还要签上大名。影片中不时出现的重叠镜头,将书法文字与情境画面紧密结合,带有解说意味。而画中画镜头的运用更是新鲜独到,将一件事件的前后过程的不同片断同时呈现在画面之中,或者将具体环境呈现在大画面中,将环境事件呈现在小画面中,或者将现实事件呈现在大画面中,将主人公的联想呈现在小画面中。这种手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极大地扩大了影片的内容与广度,表现形式的独特令人眼前一亮。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6)

华裔演员邬君梅(饰演日本人诺子)与当时25岁的伊万·麦克格雷格演对手戏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7)

影片将书法与人体、文学与情欲巧妙结合,在形式上达到了一种高度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8)

《爱你九周半》 Nine 1/2 Weeks (1986)

整部影片中充满了奴役与被奴役之间的感情张力、富有想像力的情色细节演绎、还有贯穿始终的对两性心理的执着探索。这对男女主角的感情经历放大了现实中很多男女的实际境遇,夸张了其中的细节,因而呈现出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真实。堪称爱情关系中两性博弈的一个标本。两个空虚的灵魂一起走了一段一开始就注定要结束的情色旅程,正如片名,九周半的爱情。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9)

该片奠定米基·洛克与金·贝辛格性感明星的形象,前者后来的容貌变化也是让人唏嘘……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30)

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但也许只能维持九周半,你还会选么?

如果想真正了解虐恋群体,这部纪录片是个不错的选择。镜头以内尔·格雷登(Noel Graydon)这个本身即是SM爱好者也是摄影师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这个有些神秘且禁忌的世界。格雷登及其同好介绍了针刺、紧缚、刺青、皮革等虐恋亚文化,连同其他受访者首次公开了这一特殊族群的真实内心世界。

如果世界尽头有仙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31)

Noel Graydon介绍、演示SM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