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摘莲蓬(湖阳记忆之六十五)(1)

“六十五、打莲篷与摘荷叶

邢少山

在我国古代有“采莲南塘秋” (古诗《西洲曲》)的说法。在我们家乡,“塘中采莲”不算采莲,真的采莲要下到湖中。采莲,湖阳人叫“打莲篷”。

祁阳摘莲蓬(湖阳记忆之六十五)(2)

在我的家乡在当涂县湖阳东西两侧都有数百亩宽广的水面,在湖水适当的年份,湖中遍生野藕,满湖的荷花,越开越艳,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天高气爽,每当莲子成熟,湖阳人著一叶扁舟、船头带一划盆,结伴下湖。有时青年男女有意同行。人们划着双桨,淌过白哗哗的湖水,便很快来到荷叶丛中打莲篷。

祁阳摘莲蓬(湖阳记忆之六十五)(3)

这时,荷花盈盈,荷叶田田,蜻蜓踩莲展翅,他们泛绿水,依芙蓉,下篙就非常困难了。有时几篙下去,船儿纹丝不动。这些天然的屏障,虽然给行船带来诸多不便,偶尔有船驶来,惊出了荷中的水鸟,这时人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情形:“菱叶索波荷风占 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祁阳摘莲蓬(湖阳记忆之六十五)(4)

人们下湖打莲篷主要是采莲子。莲蓬成青色圆锥体,上面圆形散开,下面收顶,连在荷杆上。莲蓬如被莲花簇拥,标明莲子并未长成;要是独个儿立着,说明莲完全成熟,这正如杜甫在《秋兴》诗里说的那样:“露冷莲房坠红粉”。纤纤细手去采莲,如果是“嘭”一声,正是这正熟的莲子;倘若一碰即掉,莲子老化,这时莲顶露黑点;假使摘不下来,莲子非常稚嫩。莲子在我们家乡仿山里的《花生谣》曰:“绿房子,绿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青青的莲子如子弹那么大小、结实、饱满。采莲人刚采到莲子首先自己要尝一个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刚刚起水的莲子脆生生,水灵灵,甜丝丝,清香四溢,鲜嫩可口,润喉养心。吃莲子要剥去绿色的细蕊,不然吃时非常苦涩。然而又有专家说,莲子能入药,主治脾虚泄泻、妇女带下等症。然而莲蕊也因它含有莲心碱、异莲蕊碱等多种生物碱以及木犀草苷、芸香苷等多种黄酮类成分,也能清心泻火,苦尽“利”来。

祁阳摘莲蓬(湖阳记忆之六十五)(5)

在我们家乡,阴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的生日。不仅这一天,就是在这个月出生的小女孩,都取名叫“荷花”。这一天家乡户户都要庆祝荷花的生日。前门插着荷梗,有人头上戴荷花帽,脚踏莲花鞋,手持盛开的莲花,一下子变成了“荷花神仙”。女人们绣荷包,偷偷地送给自己的心上人。特别是那些叫“荷花”的小女孩,更是兴高彩烈,眉飞色舞,因为全村的人都在为她们祝福生日。下湖采莲,这天达到了高潮。据说这天采的莲子特别鲜嫩可口,吃了这莲子育龄妇女们能得贵子(“莲子”与“连子”同音)。人们似乎要把整个湖面占满,有时弄得很晚才回来,那明媚的月光把整个湖面照得通亮,给人们的表演打着浩天的灯光。

祁阳摘莲蓬(湖阳记忆之六十五)(6)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莲采荷叶东,莲采荷叶西。”在我们家乡,无须在湖中栽藕,无须去护莲,只要碰到湖水适宜的年份,却有着赏不尽的莲花,摘不完的荷叶,吃不完的莲子,掏不尽的野藕;有着热烈而壮观的采莲场面;还有那讲不完、扯不清藕断丝连的采莲故事。

祁阳摘莲蓬(湖阳记忆之六十五)(7)

下湖采莲,除了收获莲子,有的还摘荷叶。五、六十年代,塑料工业不发达,塑料袋在中国还没问世,商店里的食品包装大多采用干荷叶。因此摘荷叶,应算在采莲之中。荷叶非常宽大,盛夏它有着强烈的光合作用,履盖如伞,阴凉无比。在赤日焰焰下,人们往往用它来遮蔽阳光。荷叶具有鞣质,不沾水,晶莹的水珠滚到上面,立即成了一粒粒珍珠,珠露滴响,熬是好看。用荷叶包食品,不沾油腻,清爽干净,非常受人们欢迎。

祁阳摘莲蓬(湖阳记忆之六十五)(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