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玉旺也许是小时候耳濡目染的缘故,每年三月五日来临之际,就会习惯性地想起一个名字:雷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寻找身边的雷锋每日一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寻找身边的雷锋每日一句(宁武文苑雷锋三月五日的永恒话题)

寻找身边的雷锋每日一句

作者:白玉旺

也许是小时候耳濡目染的缘故,每年三月五日来临之际,就会习惯性地想起一个名字:雷锋。

在我理解,雷锋已不是一个个体符号,而是一个集体符标,民族符号;雷锋不但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且引领了诸多“另一个”时代。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小时候是唱着这首歌上学、下学的,也是唱着这首歌帮助军属烈属做好事的,隔三差五还会排着队唱着这首歌帮助农业社去秋收。如今,每当这强劲有力的旋律响彻耳边,我的心头还会澎湃着一种神圣与自豪,顿时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当我们把三月五日当作一个节日,当作一个纪念雷锋、学习雷锋精神的平台的时候,我们不妨审慎地思考一下,学雷锋,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形式去学,怎样能坚持在日常,雷锋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仁者智者尽管已经作了精辟而全面的阐述,但笔者还是在三月五日到来的时候,想不揣冒昧赘述一二。

首先,雷锋是一种思想自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支撑雷锋一路欢歌一路做好事的精神力量是什么,我以为首先是思想的自觉。而作为时代标杆的雷锋思想的自觉,也不是自然为之,而是有一个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险恶的遭际,坎坷的童年,七岁早孤,忍饥挨饿,雷锋过早地经历了同时代人太多的不幸。是新生的民主政府给了他读书的机会,是党团组织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句话,是新社会给了雷锋新的生命。于是,雷锋抱着感恩之心一路走过,怀揣着梦想与人生的激情一路走过。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理想有抱负更有思想的青年雷锋就这样炼成了。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时代造就了雷锋这样的精神楷模而自豪。

在庚子鼠年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延续到牛年。在这一次灾难面前,不同的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也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和自己平时的思想修为紧密相关。70多岁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亲临武汉一线坐镇指挥抗击病毒;钟南山,84岁再战防疫最前线;李兰娟,年过古稀仍奔波防控一线;陈薇,大年初二奔赴武汉;他们或者是高级干部,或者是院士,但他(她)们更是战士。还有最早发现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上报的张继先大夫,不幸染病牺牲在抗疫一线的武昌医院刘智明院长,扫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义无反顾地从贵阳出发驰援武汉等等,这些不胜枚举的普通的劳动者,用他(她)们普通的行动诠释了普通的人生。当然,我们也从新闻里看到一些受到党纪政纪国法惩治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笔者发现对他们的评价结论惊人地相似: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沉迷于迷信活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接受宴请……他们的思想出了严重问题,“三观”已经严重扭曲,出问题其实很正常,不出问题才不正常。所以,思想自觉对一个人的修为和成长非常重要。

其次,雷锋是一种人格自觉。雷锋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魅力可谓震撼人心,感召日月。雷锋的一切行动,毫无矫揉造作和作秀之嫌,他所做的一切,是那样朴实无华,是那样纯粹自然,有如清风扑面,亦似细雨润物,这一切的一切,源于他那完美人格的塑造,源于他对社会的感恩回报的那一颗童心和初心。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自觉的人,一个有人格有个性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一个自觉的民族,也是一个最值得尊敬的民族。雷锋的人格构建,是我们民族传统与民族灵魂的精髓。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为了实现“稻下乘凉梦”,让农民种粮收成越来越好,让祖国甚至世界人民可以吃饭不愁,他从来是淡泊名利,一心一意于田野花香。歌手韩红,她被人们称赞,不是因为她的演唱,而是她执着于慈善的行为。云南的张桂梅创办了全国唯一的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子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辞藻,他们(她们)用行动解读了人生,他们(她们)的人格就是做事风格,就是行动的动力。

再次,雷锋是一种文化自觉。雷锋只有高等小学文凭,但《雷锋日记》闪射的文化份量,多少年来一直激励、濡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雷锋只是一个平凡的汽车兵,但雷锋始终在学习进步,他在部队里熔炼成了一块好钢。他不但驾驭着汽车,而且驾驭着思想与文化的翅膀,用短暂的青春谱写了一曲道德高唱,也同时谱写了一篇篇人生的文化华章。

国防科大的金一南教授围绕“我们为什么要爱国”和“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两个话题,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热血故事,讲述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时指出,共产党人有一种力量就是“信仰”。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思想自觉、人格自觉、文化自觉,基础是要有信仰。

雷锋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用思想精髓,人格力量,文化内涵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这足以使我们引以为荣耀;雷锋用短暂而平凡的人生弹奏了美妙的乐章,这足以使我们如饮甘醇,回味无穷。毛泽东同志当年发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的意义就在于塑造时代和民族精神标杆。

著名教育家、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看出人格是很重要的因素。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通过保尔•柯察金的口说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 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叫做“生命的意义”,我们小时候背诵的滚瓜烂熟,它曾经激励过几代人为了理想而永不停息地奋斗,这就是信仰。

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自觉”,雷锋精神不能只是说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于实际行动,和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工作相结合起来。比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和党中央保持言论和行动高度一致,自觉做好自己的工作,尽绵薄之力捐款捐物,还比如在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要积极响应,竭尽全力,乐于奉献。所以,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需要赋予新的内涵、新的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