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地球36万公里的那轮月,曾经承载着古人多少美好想象,月宫、嫦娥、吴刚、玉兔,关于月亮有太多的传奇,而这一点也体现在诗词世界里。咏月诗的数量之多,令人瞠目。据统计,光是李白就曾在诗中78次提及月,而他平生诗作仅千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你能想到的月都被老祖宗们写过了,我们可以来统计一下“月之最”。

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写月亮(一流传700年无名氏之作)(1)

最出名的月,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美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最孤独的月,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有童趣的月,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最豪气的月,岳将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最愁的月,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写月亮(一流传700年无名氏之作)(2)

唐宋就有这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月,那元代可还有能惊艳的月之作呢?有的!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轮来自元代的月色,这是元代最肉作的一首散曲小令,流传了700多年,也是月亮被用得最妙最绝的一次,只是文史专家至今没找到作者。让我们来品一品这首无名氏之作:

《塞鸿秋·爱他时似爱初生月》

元.佚名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勾月。

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写月亮(一流传700年无名氏之作)(3)

作为一首元曲,这首小令的特点一目了解。首先全文通篇是抒情,不写景,感情喷发而出,可谓相当肉麻;其次全文共有5种月,随着感情的深入,可谓事事有月,前四句更是全部以“月”作为韵脚;最后用词泼辣,曲词善变,短短几句,写尽了从相爱、相思、相望到相离的爱情全过程。

第一句“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开篇就已是醉人之语。“我爱你”如何用诗意的话来表达,这句话给了一个诠释。初生月的特点是清新动人,像极了爱情的开始。第二句“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一想到他就欢喜,这种感触是恋爱男女常有的,作者将它化为梅梢月,月隐在梅枝后,花影摇曳,月光如许,花动心动,够美!

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写月亮(一流传700年无名氏之作)(4)

第三句“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可以理解为想他的时候,提笔填上几首相思的《西江月》之词,也可理解望着西江上的残月相思。与欢喜时的梅月不同,江月总是多了几分凝重和伤感,月光洒在江面上,反射出冰冷的光泽。第四句“盼他时似盼辰勾月”,相思入骨的作者用一个“勾月”,试图勾回爱人的心。

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写月亮(一流传700年无名氏之作)(5)

终于到了最后一个月,却偏是一个“水底捞明月”。相遇、相知、相守、相思终究还是到了相弃,作者用“当初”和“今日”作对比,曾经的月都是天上可寻的月,如今却化为水中虚无的月,一实一虚间是对爱情的无奈和伤感。

若论遣词造句,这首小令与唐宋大家之作难以媲美,但却贵在一个率直,这也是这首小令能流传至今的原因。这首朗朗上口、浑然天成的小令,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