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巴山重楼林下人工种植技术

基金项目 2017 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生态保护体系建设项目。

黄立刚等

重楼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因生长地域不同,对环境要求有差异 。 重楼是传统珍贵中药材,其药用根在中医治内病外伤方面应用广泛。 近年来,野生重楼过度采挖,资源稀缺,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在山区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开展重楼林下种植,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利用《 2017 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生态保护体系建设项目》在 4 个保护站开展了重楼人工繁育研究。 曾家保护站 2018 — 2020 年在镇坪县曾家镇花坪村进行了野生巴山重楼人工繁育试验,采用露天、遮阳网、林下 3 种种植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林下种植成本低、技术难度小、病虫害少、产量高、种子天然繁育能力强,成效好于其他 2 种种植方式。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出巴山重楼林下人工种植技术。

1 地块选择

1.1 巴山重楼生长的自然环境

野生巴山重楼生长在海拔 1 300~2 000 m 、年平均气温 10~13 ℃ 、全年无霜期在 220 d 以上的地区,喜欢在小山坡的草丛中或郁闭度 0.4~0.6 的落叶树林、灌木丛中生长。 喜湿润、荫蔽的环境,有“宜阴畏晒,喜湿忌燥”的习性,散射光能有效促进生长。 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 既不能干旱, 又不能受涝, 要求年降雨量850~1 200 mm 、空气湿度 75% 以上。 土壤夜潮、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易于排水的微酸性沙质土壤适合野生巴山重楼生长。 易积水和板结的土壤不适合巴山重楼生长,在碱土或黏土中巴山重楼不能生长。

1.2 人工林下种植地块选择

1.2.1 林木郁闭度。 巴山重楼是半阴性植物,郁闭度过大会导致阳光不足,影响重楼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植株正常生长;郁闭度过小,直射光强,温度过高,尤其是在春末夏初生长旺盛时期易发生日灼现象, 严重时日夜温差变化导致植株死亡。适宜巴山重楼生长的林木郁闭度为 0.4~0.6 ,宜中龄林或灌木林,树种类型为落叶林。

1.2.2 海拔。 与野生重楼生长的海拔相比,人工种植巴山重楼海拔可以下移到 1 100~1 800 m 的区域,这个区域无霜期相对较长、气温适中、温差变化不大,适宜巴山重楼生长。

1.2.3 地形和土壤类型。 巴山重楼生长喜半阴半阳的地块,以东南向、西南向最好,忌朝北和西晒地,坡度为 5°~20° ,以利于排水。 巴山重楼是浅根性植物,在土层厚度 15~30 cm 、松散、腐殖质多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土壤板结、贫瘠的黏性土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利于其生长,不宜选用。

2 整地

2.1 整地深度

整地深度应视坡度大小和土层深浅而定,以“不将板结土翻至地表,破坏土壤肥力”为原则。 一般坡度平缓、土层深厚地块,整地深度 15~20 cm ,有利于增加土壤松散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坡度较大、土层较浅地块,整地深度10~15 cm ,以防止水土流失。

2.2 翻埋腐殖质

整地前应先清除林内杂灌和林木下层近地影响生产的树枝,保留地面落叶和腐殖质,整地时将其翻埋 。 表层落叶和腐殖质埋入深度为 5~8 cm ,这个深度最适合重楼块茎生长。 表层落叶和腐殖质腐烂发酵后不仅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还能为重楼生长提供充足的肥力。

2.3 保根蓄水

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较多的林木根系,受到创伤的根系在春季树木萌动时会渗出大量水分,浸润土壤,增加土壤含水量,为重楼成活、生长提供水分保障。

3 苗床制作

3.1 苗床规格

林下种植一般积水少,以制作平床为主,床高 15~20 cm ,既可保墒,也利排水;床宽 1.0~1.2 m ,生产方便;床间沟距 20~30 cm ,既有利于通风、排水,也可作人行通道,生产时不破坏苗床和植株;苗床长短视地势、 坡度和面积大小而定, 坡度较大时床长应在 5 m以内,平缓地最长不超过 10 m 。 平缓地块苗床走向以南北为好,便于通风和采光;坡度较大地块斜坡作床,兼顾通风、采光和水土保护。

3.2 翻施底肥

林下土壤大多数腐殖质多、土壤肥沃,但也有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块,种植前应施底肥,底肥施用量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用量在 45 t/hm 2 左右,底肥以土杂肥、森林腐殖质、农家有机肥为主。 施底肥与制作苗床同时进行,铺于地上,然后捞沟盖肥,浅锄 1 遍,使耕作层土肥均匀,整平整细后待种。

4 选种

重楼一般采用根茎繁殖,该方法简单易用,成活率高达 90% 以上,而且常年可以种植。 选种时应选大小均匀,根茎饱满无畸形、无病虫害、无损伤,种类相同,根茎年龄、海拔高度来源一致的根茎。 根茎较小的,用原根茎直接栽植;根茎大的,用具有萌发能力的芽残茎繁殖,切成小段(最适宜的种苗根茎重在 10 g左右),切好后适当晾干并拌草木灰后栽种,或者用带芽的完整根茎(当年可开花结籽)栽植。

湖南重楼种植技术(巴山重楼林下人工种植技术)(1)

5 栽植

5.1 栽植季节和方法

巴山重楼植株较耐寒, 根茎大多生长在地表层,低温无冻害,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 气温 5 ℃ 开始发芽,有时最低气温 2 ℃ 也能出芽生长,气温在 1~2 ℃ 时对芽头不产生冻害。 秋季和早春是栽植重楼的最佳季节,栽植株行距 15 cm×20 cm ,沟(穴)深 10~15 cm ,顶芽芽尖向上,下种后均匀覆盖细土 5 cm ,整平地面。

5.2 幼芽期管护

秋季栽植的巴山重楼在翌年 2 月底至 3 月上旬迅速出土,早春栽植的出土稍晚。 林下种植,早春阳光不强烈,树木还未发芽,枝干尚能遮挡部分阳光,气温较低,不需要人为遮挡阳光即可形成适宜幼苗生长的天然环境。 该阶段应做好松土除草和水肥管理工作,保苗护苗壮苗 [5] 。 幼苗松土和除草可同时进行,用小爪钯松动泥土后将草根拔出。 除草要应早尽早、应除尽除,以防小草长成大草,根系盘结,影响幼苗生长,增加后期管理成本。 有条件的地方,在幼苗出土后用稀释的人粪尿作追肥, 起到催苗和浇灌的双重作用,也可施复合肥料,但忌用尿素、碳铵等化肥。

5.3 生长期管理

巴山重楼一边抽薹开花, 一边根茎长大, 4 — 6 月是其生长高峰期,也是松土除草、水肥管理等工作的关键时期。 随着节令变化,树叶慢慢展开,荫蔽度不断加大,温度逐渐上升,正好顺应了重楼生长对光照、气温变化等环境的要求,减少了人工遮阳工序,节约了生产成本。 该阶段管理重点是松土除草和施肥,做到勤松土、浅松土,随时清除杂草,不荒苗;施肥以发酵的有机肥为主,也可辅助施复合肥,在 4 月上旬和6 月上旬各施肥 1 次。 低洼地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根茎腐烂或发生病害。

5.4 生长后期管理

巴山重楼在 7 月上旬停止生长, 秋季雨水多、杂草疯长,要注意排水和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和草根盘结,保持地块松散整洁,为翌年春季幼芽出土生长创造条件。 加强越冬防护,保持树木落叶自然状况,有条件时加盖松针或其他树叶,可以保温防潮,且腐烂后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6 病虫害防治

巴山重楼发生病虫害较少, 最常见的是根腐病,发病时地上部分逐渐萎蔫,根部出现黄褐色水渍状腐烂斑块,直至根茎腐烂。 引起根腐病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含量高、透气性差,或根茎有创伤,易遭受病原物侵染;多年连作地块也易发生根腐病,真菌和细菌均可引起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主要有 2 种。 一是改良土壤。 除选择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外,地势应有一定的坡度,且易于排灌。 整地时应掺杂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农家肥,以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黏性,增加土壤透气度,保障根茎正常呼吸,增强抗性。 二是药物防治。 栽植前用退菌特或多菌灵对土壤消毒,适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地下害虫危害造成伤口,为病菌入侵创造条件。 在病害可能发生前 1~2 周或发病初期,按推荐剂量喷施适量绘绿,也可与扮绿混用,提高防治效果。 病害严重时,使用绘绿 1.5~2.0 g 兑水 1 L ,进行“点杀式”治疗,也可用卉乐、春雷王铜进行防治。

7 种子繁殖

巴山重楼种子具有明显的后熟特性,胚需要休眠完成后才能萌发, 在自然情况下需经过 2 个冬季才能出土成苗,且出苗率低、周期性长,一般种子繁育 5~8 年才能收获。

巴山重楼的种子大多在 8 — 9 月成熟,种粒小,易失水,难保管,应现采现播,第 2 年 7 — 8 月有少量出苗,大部分要到第 3 年 5 月后才能长出。 根据其特性,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林下育苗具有省工省时、 技术简便、效果良好的特点。 按照林下种植整地技术,捡去杂草树根和石块,将成熟种子均匀撒播于地面,用扫帚或树枝轻微扫动,覆土约 1 cm 。 幼苗出土后加强松土除草和水肥管理, 第 3 年按株行距 15 cm×20 cm 进行移栽,种植密度为 28.5 万 ~31.5 万株 /hm 2 。 经过科学管理,移栽后 3~5 年收益好。

,